<p class="ql-block"> 文图摄影:山中虎</p><p class="ql-block"> 美篇号:711823</p> <p class="ql-block"> 武汉盛夏,酷暑难当。走进琴台美术馆仿佛走进一片清凉的世界,馆内的良好的环境和空调设施驱走了夏日的炎热。目前《反反噬——第九届繁星计划当代艺术家研究展》和《梦绘江城,美润童心——武汉市中小学生艺术展》在馆内双展同启,让人们在此看到艺术与科技碰撞的思想火花或在童真与心灵的交融中聆听城市的心跳!两大展览虽风格迥异但都极具看点,都会给观展者带来无比震撼的艺术享受!</p> 一、《反反噬——第九届繁星计划当代艺术家研究展》 <p class="ql-block"> 此次展览特邀艺术学博士蓝庆伟担纲策展人,他以数字技术引发的信息茧房、景观社会、科技反噬等议题为切入点,呈现了26位国内艺术家的235件(组)作品,涵盖架上绘画、装置、影像及综合材料等媒介。“反反噬”的实质是探讨身处景观社会中的人们如何从技术流中抽离,不盲目迷信技术的科技美学,而是去反思技术在人文关怀上的工具理性。</p> <p class="ql-block"> “反反噬”的实质是探讨身处景观社会中的人们如何从技术流中抽离,不盲目迷信技术的科技美学,而是去反思技术在人文关怀上的工具理性。“反反噬——第九届繁星计划当代艺术家研究展”以“我看、我思、我感”三个章节展开叙事,借多元媒介生动诠释艺术、科技与生活的共生逻辑。</p> <p class="ql-block"> “我看” (I See / I Look): 代表视觉感知、观察、呈现。这一章节聚焦于艺术家如何观察世界,特别是那些构成潜在“反噬”力量的现象(社会现实、技术景观、权力结构等)。艺术家通过独特的视觉语言将其呈现出来,是展览最直观的层面。</p> 《室内》作者:李邦辉 <p class="ql-block"> 装置作品《室内》涉及的日常物品与家庭陈设更为浩繁。作者以数码刻线结合丙烯上色的手法将其绘制在不同的纸板模块上,并按特定的时间序列构建出不同的空间单元。城市家庭的样板间由此得以敞开:奖状、宣传画、煤油灯、白炽灯、蜂窝煤、保温瓶、口盅、闹钟、手表、缝纫机、自行车、收音机、照相机、录音机、邓丽君像、电视机、洗衣机、电冰箱、马桶、浴缸、梳妆台、沙发、仿古家具、吧台......仿佛时光已经凝<span>固</span>,家庭物什历历在目,主人公不知所终。这些日常之物褪尽了色彩,完全还原为连续空间中的历史符码,并牢牢固定在高度刚性的透视框架之中。</p> 《千里江山图》作者:李邦辉 <p class="ql-block"> 《千里江山图》在一个巨大的管道上,连接了各种压力表、温度计以及控制阀门,用最直观的方式呈现出生产体系中的各种检测、控制和调节,在此却被戏谑挪用的《千里江山图》题名顷刻间去功能化。作者以其少有的近乎调侃的游戏态度,意谓超越琐碎的念头,,保持内心的平静与清明。此乃深刻的人生哲理与处世智慧,两者都提示我们要超脱物质的束缚,追求心灵自由与思想的升华。</p> 《错屋》和《502房间》作者:陈彧君 <p class="ql-block"> 它由三幅画像组成,但画像的背景墙却并不是空白的墙面,而是画家本人的工作室照片,三幅画作与工作室的照片浑然一体,仿佛天然就嵌入其中。布展时将它们与创作时所处的工作室照片作为一个整体布置,也是出自艺术家本人的创意。</p> <p class="ql-block"> “我思” (I Think): 代表理性思考、批判、分析、观念。这一章节艺术家对“所见”的反思和批判。他们如何解析“反噬”力量的运作机制?提出了怎样的问题?进行了怎样的观念性探索?这是展览的智识层面。一次参观,双重体验</p> 《最佳状态》作者:鞠腾 <p class="ql-block"> 该作品呈现出多元医学领域图像。一方面,大量图像源自《主题医院》游戏,这款游戏以趣味性和黑色幽默著称,对资本化营利性医院进行解构反讽。游戏中作为上帝视角观看的玩家,可以清楚地通过每个人物头上的表情符号状态,实时监控医务工作者与患者的状态,对应当下<span>,</span>像极了在大数据监控分析下的每一个人。另一方面,作品还采用传统中医学插图和现代医学图像。在创作手法上,面对当下海量图像与信息,作品用意象拼贴将具体图像“抽象化”,打破空间维度界限,跨越语言、文字、国家和地域规范,以“图像游戏”构建出复杂矛盾的世界,表达对宇宙生命循环的探索以及对“大数据”时代的梳理与再造。</p> 《“画蛋”重思——蛋塔》作者:鞠腾 <p class="ql-block"> 创作源自于“达芬奇画蛋”的故事中所存在的形象寓意和引申的“画蛋精神”,引发衍生出更加多元丰沛的,关于物质、精神与现实的重思。鸡蛋,是人们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一种食物,几乎家家户户都吃得起,但当一颗普通的鸡蛋被层出不穷的营销手段裹上精致的外衣,就会身价倍增,变得并不普通。被涂抹成蓝色和紫色的鸡蛋被一层层地堆叠成高塔的形状,甚至需要人们抬头仰视才能看到顶端。作品隐含被膜拜的“蛋塔”透视出消费主义的陷阱的寓意。</p> 《芥子园——虫迹》作者:翟一涛 作者用三个月的时间将一本收藏的因虫蛀严重,所有画页都粘连在清末版的《芥子园画谱(山水卷)》60张画页清理分离,并将每一张画页上的虫蛀痕迹逐一投彤在墙上,用水墨描摹绘制出来。这本虫蛀严重的画谱所承载的复杂信息和借助于分离画页和描摹绘制虫蛀痕迹的行动,让人身心身心犹如穿越了时光的隧道,进去到艺术史的考古现场。 <p class="ql-block"> “我感” (I Feel / I Sense): 代表情感体验、直觉、身体感知、内在共鸣。这一章节强调艺术家和观众在面对“反噬”力量时的主观体验、情感反应和身体感受。它关注的是非理性、内在的维度,如焦虑、希望、疏离、联结、身体的在场感等。</p> 《移动的山水》作者:翟一涛 <p class="ql-block"> 一幅空白的卷轴放置在一个相对封闭的房间里,两边的墙上放映着无声的影像,似乎显得与世隔绝。它看似空白,却并非空无一物。这幅卷轴是作者在川西一个海拔4000米的冰湖上拓印的作品。它看似没有痕迹的,但它其实是有痕迹的。空白的卷轴就好似中国哲学里“空”的概念,似有还无,给人留下无尽的遐想。</p> <p class="ql-block"> “我感” (I Feel / I Sense): 代表情感体验、直觉、身体感知、内在共鸣。这一章节强调艺术家和观众在面对“反噬”力量时的主观体验、情感反应和身体感受。它关注的是非理性、内在的维度,如焦虑、希望、疏离、联结、身体的在场感等。</p> 《西游记》《盲人摸象》作者:马轲 <p class="ql-block"> 作者认为:在全球化的今天,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是我们文化生活的必然。无论从精神上还是日常生活中,还是过去的四十年经历的《西游记》。文化上的交流也会导致对自己对世界的新的认识。《盲人摸象》就是不同的文化碰撞的真实写照。每个不同的文化模式都是对世界局部的认识而不是世界本身。</p> 《最后》作者:胡佳艺 <p class="ql-block"> 艺术家在一个如同摄影暗房一被尽可能遮住光线一的生活居室中,在红色安全灯下,身披与人身高相近的大幅相纸,不断跳舞,汗渍洒在相纸上,相纸随着舞动的身体不断飘动,被房间中漏入的光源投影在感光相纸上,这些光源来自窗帘后的城市灯光、月光以及房间里物品的反光。</p> 《一念无明生三细》作者:余春娜 <p class="ql-block"> 这是一个极具哲学深度和视觉冲击力的当代艺术项目,以影像装置或多媒体装置的形式呈现。标题本身就指向了作品的核心灵感来源——佛教唯识学中关于“无明”如何生起“三细相”的理论。《一念无明生三细》不仅仅是一件视觉艺术作品,更是一个关于意识本质、认知构建和存在真相的哲学追问。它借助新媒体艺术的强大表现力,将佛教唯识学中“无明生三细”这一描述心识运作机制的深邃理论,转化为一场沉浸式的、感官与心灵共振的体验,从而引发观众对自我认知的反思。</p> 《吞噬者》作者:赵洋 <p class="ql-block"> 作者自述:似是而非的空间在时间中展开,小时候白天家里只有我和奶奶两个人,在热腾腾的水壶边收音机里传来广播员字正腔圆的播报,一股来自西伯利亚的冷空气席卷了我国大部分地区......那时我就常常望着窗上化了就冻,冻上又化的窗花发呆,小小的冰花亦真亦幻,一会是松林,一会又会走出拄着拐杖的猎户,有时我也在想,有没有那样一种画面,涌动着自<span>由</span>的在我面前展开,里面也有我梦想的一切。</p> 二、《梦绘江城,美润童心——武汉市中小学生艺术展》 <p class="ql-block"> 2025年“梦绘江城 美润童心”少儿画展以”童心看武汉”为创作主线,从全市15个区精选出1200余幅(件)艺术佳作,涵盖绘画、装置、手工艺、数字艺术等多种形式。孩子们以纯真视角为镜<span>,</span>用童趣语言作笔,将武汉的红色历史、人文底蕴、城市精神与纯真世界交织,铺展成动人的艺术长卷。</p> <p class="ql-block"> 江城武汉,枕千年江水而兴,历史文脉如长江奔涌不息。稚子以笔为舟,穿梭三镇街巷:借架上丹青晕染岁月肌理,用装置艺术解构市井烟火,以数字光影重构记忆长卷。在孩童眼中<span>,</span>黄鹤楼飞檐挑破云霭,千年故事随金瓦红柱流淌<span>;</span>老巷热锅蒸腾香面,汉剧唱腔凝成灵动线条<span>;</span>岁时节庆的锣鼓声,凝固成画布上跃动的民俗图腾<span>;</span>荆楚文明的密码<span>,</span>就这样被童眼童心悉数绘入斑斓宇宙。</p> <p class="ql-block"> 这座浸润红色血脉的英雄之城,为孩子们提供了丰沃的创作土壤:大别山的烽火、长江浪的咆哮、抗疫战的旗帜,皆化为灵感源泉。他们以赤子之忱勾勒革命先烈浴血山河的剪影,让大别山硝烟在画布凝成永恒丰碑;用浓墨重彩渲染抗洪战士筑堤人墙的英姿,将长江惊涛化作笔下不屈史诗;更以细腻笔触描摹城市英雄逆行的身影,让万家灯火点亮艺术星河。这些作品既是穿越时空的精神对话,更是新时代红色基因的赓续绽放。</p> <p class="ql-block"> 童眸中的未来江城,是科技与诗意共舞的奇幻国度:环保飞车划破云端绘制绿色经纬,智能楼宇高耸入云连接城市穹顶,千湖湿地倒映着孩童与白鹭嬉戏的倒影。孩子们以天马行空的想象,让星辰大海与荆楚文脉交相辉映,使“敢为人先,追求卓越”的城市精神,在稚嫩画笔下成为照亮未来的璀璨烟火。</p> <p class="ql-block"> 这场少儿艺术盛宴,不仅是创意佳作的陈列,更是一场跨越心灵的对话。孩子们以独特视角再现江城斑斓,用每一抹童真色彩,倾诉最纯粹的热爱与想象。这些灵气之作,犹如城市文化星河中闪烁的童梦之光,既点亮当下,更以蓬勃生命力,召唤我们奔赴充满希望的未来。</p> 一次参观,双重体验 <p class="ql-block"> 在琴台美术馆一次行程中,观众既能领略到中国当代艺术的前沿探索和深度思考(《反反噬》),又能感受到武汉本土青少年蓬勃的艺术创造力和纯真的视角(《梦绘江城》)。这两个展览同时在琴台美术馆亮相,为武汉市民和艺术爱好者提供了非常丰富的夏日艺术盛宴,值得一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反反噬——第九届繁星计划当代艺术家研究展》</b></p><p class="ql-block"><b> 展览地点:武汉美术馆(琴台馆)A/B/C展厅</b></p><p class="ql-block"><b> 展览时间:2025年7月10日——10月27日</b></p><p class="ql-block"><b> 《梦绘江城,美润童心——武汉市中小学生艺术展》</b></p><p class="ql-block"><b> 展览地点:武汉美术馆(琴台馆)D/E展厅 </b></p><p class="ql-block"><b> 展览时间:2025年7月15日——10月14日 </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