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那是 “文化大革命"后期的1974年的秋季。我父亲终于彻底平反了。但还没有"落实政策”,恢复原来各项待遇。所以我们全家仍然住在南京市一个破旧的没有阳台、没有卫生间、没有厨房的二楼上。</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有一天我们突然听到木制楼梯摇摇欲坠的吱吱声,探头一瞅:上来了五六位军人。当年还没有恢复军衔制,所以他们穿的都是"一颗红心当头挂,革命的旗子挂两边"的军装。也看不出他们的级别和身份。这些军人当中,只有一位老军人。其他都是年青的军人,还有一位老太婆。</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上楼后一看。啊呀!原来是我父亲几十年未见的老部下:现任北京军区某军的首长啊。</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他听说我父亲从牢狱中放出来,并给予了彻底的平反。他立即带着他夫人及警卫员,坐飞机专程从北京来南京看望我父亲。那天会面的场景,我历历在目至今难以忘怀!</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他和我父亲的战斗情谊,始建于1938年前。1939年在抗日战争期间,新四军发动了“黄桥战役”!当时我父亲是团参谋长,他是团里一个连长。</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故事从“黄桥战役”打响开始。</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激烈战役的空隙当中,这位连长打报告,坚决"申请”要求战场上"火线结婚"。营长不敢批复,就派通讯员把申请书呈交给了团部。我父亲接到"报告"后,大发脾气。当场撕掉了"报告",并命令:"战斗中不准结婚"!</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当他这次来到我家,向我父亲问候时。我父亲指着他身边的老太婆问他:“这位是谁啊"?他幽默、调皮的立即起身立正,大声说:"报告首长,这位就是当年我打报告申请结婚,而你没有批准的那位姑娘。现在她已经变成我的老太婆了"。当时满屋哄堂大笑。尤其是站在旁边他带来的四个警员们,想笑又不敢笑。憋在嘴里发出"哧哧"的声音,给我的印象非常深刻!</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我父亲尴尬的笑着对老太婆说:"大妹子,当年实在对不起了啊"。老太婆立即起身,毕恭毕敬的说:“老首长当年的决定是对的"……</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原来他俩是一个村子里的,从小"青梅竹马"。当年,眼看"战事"越来越惨烈。姑娘怕"情哥哥"在战斗中发生"不测"。所以冒着战火的危险,只身前往部队,坚决希望能"火线结婚"。以表示对"情哥哥"海枯石烂都不变心的忠贞爱情。</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此段真实的爱情故事,是发生在抗日战争。而后来被"文人骚客"创作出来的版本<柳堡的故事>,却描写成了解放战争的爱情故事了。</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这段精典真实的爱情故事。才应该让现在的年青朋友们,永远铭记于心的:他们高尚、纯洁、伟大的爱情故事,值得永远铭记、传颂......</p><p class="ql-block">附:</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2024年的七月份,我为了核实当年来南京看我父亲的到底是谁?</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我去信中央军委<北京空军学院>(林立果曾就职于此)。找我父亲的老部下徐超。他曾经是该学院的院长(军级),以下是他儿子徐新野和我的微信交流。</p><p class="ql-block">我:</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徐新野老哥(他比我大一岁),这位军人你父亲肯定认识。不知你还能查找到他的资料?他叫什么名字?任什么职务?谢谢你了……</p><p class="ql-block">徐新野回复:</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939年黄桥战役时,你父亲在二纵九团任团参谋长。当时的连级干部就没剩几个了:方铭,叶藻,项林荣,丁瑞根,赵云鹤,我父亲(徐超)。解放后还活着的连级干部,绝大多数都在中央军委各个部委工作。在北京军区基层部队里,任军职的只有项林荣叔叔了。</p><p class="ql-block">我:</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那肯定就是项林荣叔叔了,当时他说到:他来南京自己带2个警卫员,南京军区又派了两个警卫员及一部车子供他使用。这次是他离休前,最后一次穿军装出来活动了。项林荣,他曾具体是什么职务呢?还能知道吗?</p><p class="ql-block">徐新野:</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项林荣曾任二十四军副军长,天津警备区顾问。</p><p class="ql-block">我:</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确定那年来南京,看我父亲的就是项林荣叔叔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024年4月22日写于南京</p><p class="ql-block">2025年1月22日(小年)修改于南京</p> <p class="ql-block">照片说明:</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这是1945年,我父亲和母亲随意而拍的留影。当年我父亲37岁,是部队的师长。我母亲21岁(比我父亲小16岁),是师部的宣传鼓动及后勤保障的军官。</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中国人民解放军大部队,此时正集结在山东东南部。马上就要进行孟良崮战役,此战役是消灭国民党"王牌军":張灵甫74师。我父亲的师,是这次战役的主攻部队……</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