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童年时代,我们总是随母亲住在小学校园里,1950年代末,我们家从太平门小学搬回了香林寺小学。</p><p class="ql-block">      香林寺小学是我出生的地方,也是我后来从这里告别城市的地方。</p><p class="ql-block">    这是一所由寺庙改建而成的小学校。民国时期,曾经是国民革命军阵亡将士遗孤学校。1949年解放以后,这里成为平民百姓子女启蒙受教育的地方。</p><p class="ql-block">    香林寺小学,地处古城南京东北一角。远望紫金山,近邻明城墙和富贵山。不远处的后宰门,明故宫,午朝门,御道街等等地名,恰切的诠释着这是一个怎样的历史文化遗存所在。</p><p class="ql-block">      校园外面,有还俗的小和尚一家人耕耘着的菜地;校园里面,保留着寺庙原有的格局:四大金刚的塑像和满大殿的菩萨并无改动。而那些或许由佛堂改成的教室里,还有红红的大柱子,学生排座位时需要避让开去。</p><p class="ql-block">     特别值得一提的,由我母亲带领劳动课的学生们,在大殿墙壁外侧发掘出来的一块石碑上,刻着曹雪芹家族为寺庙捐献的记录(此碑刻现存于南京红楼梦博物馆)。有专家认为,香林寺就是红楼梦里铁槛寺的原型。</p><p class="ql-block">      另外,还有关于庙宇大半毁于日寇飞机轰炸的传说等等。沧桑巨变,故事很多。</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不过,这一切对于一个孩子来说并不重要。校园里的四季花香、树木葱茏,朗朗书声和蓬勃的朝气,才是最珍贵的。这对于我这样一个在家庭中略嫌多余且不善表达的孩子来说,十分相宜。</p><p class="ql-block">     因为严重的口吃,让我在家里不敢贸然说话,或者干脆不说话,也不主动争取什么。而在我家小院子以外的花园和操场上,发呆或者捣鼓点儿什么东西,恰好不需用语言表达,很舒服。</p><p class="ql-block">     当年的香林寺小学校园里,春天有桃花和月季;夏天是精灵古怪的凤仙花和雄赳赳的鸡冠花;秋天的银杏树下一片金黄;冬天的葡萄架子回廊被霜雪覆盖的时候,便是冰晶玉洁的童话之境。而这四季美物,都是由劳动课的学生们亲手培植出来的。每个年级,都有自己美化校园的包干区,所以就连边边角角的地方,也有用碎砖头细致镶嵌而成的花圃,围拢着四季的葱绿和不知名的花朵。</p><p class="ql-block">      而这一切所烘托出的大操场,才是我最喜欢去的地方。</p><p class="ql-block">     那里集中了全校所有的运动器具:一架秋千、两副双杠、几个水泥乒乓球台子。全校的广播体操和体育课都在那里完成。</p><p class="ql-block">       晴天,操场上跑动着踢球的学生,如果有出界球滚到我脚下,我就立刻一脚把它踢回去。却又往往会被斥责。在哪出界应该有队员踢回去的,后来才知道那叫“边球、角球”。</p><p class="ql-block">     雨天操场上就没有踢球的了,满操场的烂泥地上,有不少深深浅浅的脚印和爬出洞来的蚯蚓。我们几个家在学校里的小孩儿特别喜欢这些烂泥,把它们挖起来运送到石板路上搓搓揉揉,做成形状不同的部件,组装成大炮、坦克等等。蹲在那儿,一直到学生们都放学回家,一直到暮色从四面合拢,我们才恋恋不舍的走回家去,手里还捧着刚刚完成的作品。</p><p class="ql-block">      这些作品的寿命很短,一不小心就被碰坏了,也有的刚捧进家门,就在外婆的责骂声中被扔进了小院子里的烂泥地上,失去了原形。</p><p class="ql-block">      也有“幸存者”被放在台阶上晾晒的,可太阳一晒就变形开裂,面目全非了。惋惜中只能深深的期待再下一场雨,为我们提供新的烂泥巴了。</p><p class="ql-block">      假期的后操场,那就是我们5户人家孩子们的乐园了。滚铁环、打梭、踢毽子、双杠追击、荡秋千、学骑自行车……一玩就是一整天。就连吃饭也端着碗跑到那里去边吃边玩,有时候大人找过来骂道“疯成什么样子啦!隔着个院子都能听见你们的笑声!”</p><p class="ql-block">     痴玩,真的能让人忘掉一切呀!</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大约在7岁左右快要上学的年龄吧,那个周末的早晨,母亲很严肃的分配家务劳动,让我在院子门外面给炉子生火。</p><p class="ql-block">       点燃的劈柴架上一块蜂窝煤,炉口迎着风口,大约10分钟左右就能完成任务了。可是无巧不巧,邻居小伙伴跑来了,他约我一起去操场上玩“官兵捉强盗”(一种追人游戏)。毫不犹豫,我转头就跟着他跑开去了。</p><p class="ql-block">      还没等我玩得尽兴,奉命而来的大姐突然拦住了我,一把拽住我手质问道:你生的炉子呢?……什么?我脑子里一片空白。                                     </p><p class="ql-block">      不由分说,大姐生气地拉扯着我回家去。她说:马上要做饭了,我们才想起来四处找炉子,不是你拎出去生火的吗?妈可生气了,说你没责任心,就等着回家去挨打挨骂吧!</p><p class="ql-block">       可怜的煤炉,孤零零的立在小院门口,一半是火焰,一半是灰烬。我赶紧小跑着拎起炉子送回厨房。</p><p class="ql-block">       母亲站在那里等着炉子也等着我呢!她狠狠的瞪着我,拿出了她在“坏学生”面前的威严,从我一进门一直到退出来,两道目光一直紧盯着我,真是让人浑身上下好不自在呀!</p><p class="ql-block">       不过,我对母亲的“盛怒”也是能理解的,毕竟当年蜂窝煤是按计划供应的,需要精打细算才够用。</p><p class="ql-block">      我的第一反应就是找机会逃跑,3分钟以后我就又回到了操场上,加入疯玩当中。直到姐姐再次跑来叫我回家。</p><p class="ql-block">       一路上她紧紧的抓住我的手把我的胳膊拉直了,连走带跑。还不时回头白我一眼,一副气不打一处来,无话可说的样子。</p><p class="ql-block">      回到家里便是一顿来自各方的诘问和白眼,我只好微微低着头在饭桌边坐下来,(就是这样,也没忘记选定那盘花菜炒肉丝的位置),埋头吃饭。</p><p class="ql-block">       简单的饭菜大约也就只有一菜一汤吧,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很快就走完了流程。</p><p class="ql-block">      我吃的特别快,因为在他们贬抑之下很不舒服。趁大家都没在意的时候,我悄悄溜了出去。</p><p class="ql-block">       尽管我清楚地知道午后的操场上空无一人,可我还是喜欢那里。在那里我坐在泥土地上,仰头看着大树顶的叶子在蓝天里摇动,白云绕着太阳后面去了,一切都镀上了晶莹通透的光泽,这光泽同时也把上下左右融为一体了。我坐在地上很矮,感受着泥土的温厚,却又仿佛与天空之间并不遥远。</p><p class="ql-block">      那天夜里,我梦见自己变成了操场旁边大树上的一片叶子,在微风中摇晃,自由自在。</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