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p>我们是五十年代生人,岁月在我们身上刻下皱纹。特殊年代给我们留下历史文化缺憾的伤痕,一直是我们难以抒怀的心病。久闻意大利是文艺复兴的摇篮,那些闪耀的艺术瑰宝与历史遗存,总在心底萦绕。当双脚终于踏上亚平宁半岛温热的石板路。一路走来,步履亦不复青年时轻捷,但胸膛里那匹伏枥的老骥,仍渴望在人类智慧的山峦间奋力跋涉。岁月或许蚀刻了容颜,却从未冷却对浩瀚历史与璀璨艺术探求的灼灼热望。目光穿透百年光阴,快门不停,将见闻定格。于我们而言,这不仅是旅行,更是一场迟来的历史文化补习,此行,不为浅尝辄止,只为用镜头与心灵,虔诚收集散落于亚平宁半岛上的星辰碎片。使我们在垂暮之年,仍能触摸人类文明的脉络。</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米兰是意大利第二大城市、伦巴第大区首府。是意大利工业和金融中心,还是著名的时尚和设计之都,米兰时装周是世界最为重要的时装周之一。<br></p><p class="ql-block">橘黄色的复古电车是流动的城市符号,在古老建筑与现代摩天楼的夹缝间哐当哐当地穿梭。是城市流动的风景和重要的公共交通方式。<br></p><p class="ql-block">在米兰能感觉历史与现代交融、时尚与生活并存、设计感与实用主义结合的独特气质。</p></h1>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h1>朱塞佩・加里波第是意大利的民族英雄,“意大利统一三杰”之一,在米兰乃至整个意大利的历史进程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h1> <div><br></div><h1>扎哈·哈迪德的“曲线楼”、垂直森林等极具未来感的建筑,大胆挑战着城市的天际线。这种强烈的历史与现代、古典与前卫的并置与碰撞,是米兰市容最显著的特征。</h1> <div><br></div><div><br></div><h1>蒙特拿破仑大街 、斯皮加街 等“时尚四边形 ”的奢侈品店橱窗,本身就是精心设计的艺术装置。<br></h1> <div><br></div><h1>市内许多街道两旁都有连续的拱廊或柱廊,为行人遮阳挡雨,增添了建筑韵律感和实用性。</h1> <div><br></div><h1> 部分老城区街道上空电线交错,略显杂乱。</h1> <div><br></div><h1><b>米兰大教堂</b>,一座用奶油色坎多尼亚大理石堆砌的哥特奇观。外墙如蕾丝般雕琢着2245尊圣像,尖塔群刺破天际线。这座耗时六个世纪建成的白色大理石巨作,是欧洲最大的哥特式教堂,</h1> <div><br></div><h1>五座青铜大门刻满圣经故事,中央的‘圣母之门’流淌着柔和的金属光泽</h1> <div><br></div><h1>玫瑰窗彩绘玻璃在夕阳中投射出星河般的光影,将殿堂染成流动的琉璃宫殿。</h1> <div><br></div><h1>米兰大教堂拥有 55 扇巨大的彩绘玻璃窗,其中一些窗户高达 20 米,面积巨大,占据了教堂内部大量的墙面空间,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h1> <div><br></div><h1>玻璃的颜色主要以红、蓝二色为主,红色象征着基督的鲜血,蓝色代表着天国,此外还有绿色、黄色、紫色等多种色彩,色彩鲜艳且饱和度高,即使经过了数百年的岁月洗礼,依然光彩夺目,在阳光的照耀下,散发出梦幻般的光芒。</h1> <div><br></div><h1>大部分彩绘玻璃都描绘了《圣经》中的故事,从旧约的创世纪、诺亚方舟,到新约的耶稣诞生、传道、受难和复活等,以及众多圣徒的生平事迹和传说,通过这些生动的画面,向人们传达着基督教的教义和精神,成为了宗教传播的重要媒介。</h1> <div><br></div><h1>当阳光透过彩绘玻璃照射进教堂内部时,会形成五彩斑斓的光影效果,随着太阳位置的变化,光线的角度和强度也会发生改变,使得教堂内的光影不断变幻,仿佛置身于一个梦幻般的世界,营造出了一种神圣而神秘的氛围。让人们在欣赏彩绘玻璃艺术之美的同时,也能感受到宗教的庄严和肃穆,心灵得到了深深的震撼和洗礼。</h1>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h1>米兰大教堂最震撼人心的暗黑艺术杰作——<b>圣巴多罗买像</b>。这座由16世纪雕塑家马可·德阿格拉特创作的殉道者雕像,以其惊悚的解剖学精度和宗教隐喻,成为哥特教堂中独一无二的存在。尽管躯体暴露着神经与骨骼,圣徒却昂首直立,面容宁静如沉睡,甚至透出神性微光。这种肉体剧痛与灵魂超脱的极端对比,直击基督教“苦难即荣耀”的核心教义。</h1>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h1>这不是雕塑,而是一场石质解剖:圣巴多罗买将自己被剥下的皮肤披在肩上,像披着一件血锈的圣袍。他的肌肉如绳索般绞紧骨骼,血管在冷光下突突跳动,可他的脸却浮出微笑,仿佛那具裸露的躯体是别人的残壳。当彩窗投下的紫红色光影漫过人皮褶皱时,你会听见六百年前的凿刀在低语——“看,这就是把灵魂穿在外面的代价”。</h1> <div><br></div><h1>站在教堂广场仰望时,米兰大教堂如同一座悬浮的山岳。3400余尊雕像密布于尖顶、飞扶壁和拱门之上,繁复的雕饰从地基蔓延至108米高的主塔尖,每一寸石材都诉说着信仰与匠心的重量。</h1> <div><br></div>135座尖塔刺向苍穹,像一座用雪花石雕琢的‘大理石森林’,在米兰的阳光下闪耀着神圣而凛冽的光辉。 <div><br></div><div>镀金的圣母像在云端俯视尘世六百载,整座米兰城在脚下铺展成文艺复兴的画卷——这里凝固了时间,也跳动着意大利的灵魂。<br></div> <div><br></div><h1>著名的埃马努埃莱二世拱廊 是华丽精致的室内步行街典范,连接着大教堂广场和斯卡拉歌剧院广场。这里的街道多由鹅卵石或小块石材铺就,两旁是历史悠久的建筑。</h1> <div><br></div><h1>用马赛克铺就的地砖画。</h1> <h1><div><br></div><div>斯卡拉歌剧院(正在修缮中)自 1778 年启用以来,一直是世界歌剧艺术的重要中心,许多著名的歌剧作品都在此首演,如威尔第的《奥赛罗》、普契尼的《蝴蝶夫人》、罗西尼的《灰姑娘》等。这里汇聚了众多世界顶级的歌剧演唱家、指挥家、作曲家等,是歌剧艺术家们梦寐以求的演出舞台,也是歌剧爱好者们心目中的 “麦加”。<br></div><div>斯卡拉歌剧院不仅是一座华美的大歌剧院,更是意大利歌剧、音乐文化的象征,它承载着意大利乃至世界歌剧艺术的发展历史,见证了无数经典作品的诞生和传承,对世界歌剧艺术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br></div></h1> <div><br></div><h1>米兰市政厅</h1> <div><br></div><div>歌剧院前面是斯卡拉广场,广场正中矗立着文艺复兴时期大艺术家和科学家莱奥纳尔多・达・芬奇纪念碑。碑顶有达・芬奇立像,他左手托肘,右手轻拈着胡须,面容端庄,深邃明澈的双眸透露出智慧光芒,碑座上还立有他的 4 位得意门生的立像。<br></div> <div><br></div><h1>斯福尔扎城堡位于意大利北部米兰,最初是在 1368 年由米兰领主维斯孔蒂家族兴建,后曾遭破坏,1450 年米兰公爵弗朗切斯科・斯福尔扎将其重建,作为斯福尔扎家族的住所。</h1> <div><br></div><div>在后来的扩建过程中,不少大艺术家曾参与其中,达・芬奇规划过堡内的水利工程和剧院内的机械结构,布拉曼帖与费拉雷特设计了漂亮的堡垒中庭。<br></div><div>城堡内的博物馆收藏了大量的古代艺术品、各种精美的古代家具、收藏了大约 1500 份手稿。斯福尔扎城堡是米兰历史的象征,见证了米兰的兴衰变迁。<br></div> <div><br></div><h1><b>五渔村</b>位于意大利利古里亚大区拉斯佩齐亚省海沿岸地区,五个悬崖边上的村镇的统称。199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1999年被评为国家公园</h1> <div><br></div><h1>村庄间靠火车/徒步相连,自驾车无法进入核心区</h1> <div><br></div><h1>这里的火车有上下两层</h1> <div><br></div><h1>隧道间的明灭交替像放映老电影:倏忽黑暗,倏忽豁亮——窗外一片湛蓝海景框着明黄色教堂尖顶,未及惊呼,又沉入下一个隧道的怀抱。</h1> <div><br></div><h1>五座糖果色的村庄,像被孩童随意撒落在利古里亚海岸陡峭悬崖上的积木,在蔚蓝大海与苍翠梯田的夹缝中熠熠生辉。柠檬黄、珊瑚粉、薄荷绿、陶土橙……每一栋房子都争相用最明快的色调拥抱地中海的阳光。</h1> <div><br></div><h1>人类与自然的博弈在此达成诗意平衡:千年凿刻的梯田如绿色肋骨般嵌入嶙峋山体,石墙托起葡萄藤与橄榄树。</h1> <div><br></div><h1>下方海浪永不停歇地拍打黑色礁石,溅起的飞沫为悬崖镀上盐霜。村庄就悬在这山海交锋的锋刃之上。</h1> <div><br></div><h1>五彩斑斓的房子撞进眼帘,它们像积木般层层叠叠地堆砌在陡峭的临海山壁上,与湛蓝大海、葱郁青山融为一体。</h1> <div><br></div><h1>走进村子,狭窄的街道弥漫着生活气息。</h1> <div><br></div><h1>当地人在门口悠闲地聊天,窗台摆放的鲜花肆意绽放。”</h1> <div><br></div><h1>在悬崖小径上行走,每一步都踩进油画。前面是百米之下蓝得令人心悸的海。</h1> <div><br></div><h1>转过某个隘口,突然撞见一座村庄全体积木般堆在眼前——徒步是解锁五渔村灵魂的唯一钥匙。”</h1> <div><br></div><h1>沿悬崖在海边行走,海滩旁更多的人在戏水玩耍,休闲自乐。</h1> <div><br></div><h1>意大利五渔村,是亚平宁半岛西海岸镶嵌的五颗彩色宝石,沿着利古里亚海的悬崖峭壁蜿蜒铺开,用热烈的色彩与壮阔的自然碰撞出地中海最动人的诗篇。</h1> <div><br></div><h1>在意大利一个叫比萨的老城里,有座特别出名的塔楼,大家都叫它“<b>比萨斜塔</b>”。它出名,不是因为它特别高,也不是因为特别华丽,而是因为它——站不直!</h1> <div><br></div><h1>站在塔下面抬头看,塔顶都歪出去好几米了,感觉它下一秒就要倒下了来似的。这是它最特别的地方,看着就让人有点心惊,又忍不住好奇。</h1> <div><br></div><h1>虽然歪,但塔本身挺秀气。圆圆的,外面一圈一圈的拱门,像好几层叠起来的白色大圆环,挺有古典味道的。</h1> <div><br></div><h1>比萨斜塔就像个倔强的老爷爷,明明站不稳,却硬是歪着身子挺立了几百年。它的“歪”不是缺陷,反而成了它独一无二的名片。它不靠金碧辉煌吸引人,就用这种有点滑稽、有点惊险、又异常顽强的姿态,让全世界的人都记住了它,还忍不住跑过去跟它合个影,假装“推”它一把。有时候,一点不完美,反而成就了最特别的风景。</h1> <div><br></div><h1><b>乌菲兹美术馆</b>始建于1560年,由美第奇家族委托建造,最初作为佛罗伦萨的行政办公室。美第奇家族将数百年收藏的珍品捐赠给佛罗伦萨政府,奠定了美术馆的根基。这里不仅是文艺复兴的发源地,更是全球最古老、最具影响力的三大艺术博物馆之一(另两家博物馆分别是卢浮宫、大英博物馆)。堪称“西方艺术史的教科书”。</h1><h1>缔造乌菲兹美术馆的美第奇家族中重要成员的肖像。</h1> <div><br></div><h1>美术馆由文艺复兴建筑师乔治·瓦萨里设计,主体呈U形,长廊连接领主广场与阿诺河,窗外的老桥、圣母百花大教堂构成绝美风景线。</h1> <div><br></div><h1>美术馆内部以古典拱廊、金框画作、雕塑营造出沉浸式艺术氛围。是回廊中的艺术圣殿。</h1> <div><br></div><h1>顶层走廊的自然光线为雕塑与壁画赋予生命。</h1> <h1><div><br></div><p>馆藏超过10万件作品,核心为13–18世纪意大利绘画,尤以文艺复兴杰作为核心。这一时期的许多留存,顶流画家和雕塑家都有作品留存,使美术馆成为巨匠真迹的百科全书。</p><div>波提切利的梦幻唯美:<br></div><div>《维纳斯的诞生》<br></div></h1> <div><br></div><h1>《春》</h1> <h1><div><br></div><div>达·芬奇的早期探索;<br></div><div>《天使报喜》<br></div></h1> <h1><div><br></div><div>《三王来朝》</div><div><br></div></h1> <div><br></div><h1>米开朗基罗的磅礴力量;<br>《圣家族》</h1> <h1><div><br></div><div> 拉斐尔的和谐典雅:</div><div>《金翅雀圣母》<br></div></h1> <h1><div><br></div><div>提香的感官之美;<br></div><div>《乌尔比诺的维纳斯》<br></div></h1> <div><br></div><div>《花神》<br></div> <h1>上述作品都是乌菲兹美术馆的镇馆之宝。不仅在意大利产生了重大影响,在全世界的美术史上都有着无以取代的历史地位。<div>达芬奇的雕塑(根据网上查证)<br></div></h1> <div><br></div><h1>《基督受洗》——达・芬奇和韦罗基奥.</h1> <div><br></div><h1>《莎乐美与施洗者圣约翰的头颅》——达・芬奇</h1> <div><br></div><h1>拉斐尔・桑齐奥自画像</h1> <div><br></div><h1>《圣母的婚礼》——拉斐尔.</h1> <h1><div><br></div><div>《草地上的圣母》——拉斐尔.<br></div></h1> <div><br></div><h1>《拉奥孔与儿子们》<br>雕塑描绘了特洛伊祭司拉奥孔和他的两个儿子被巨蛇缠绕的场景,表现了他们在死亡面前的痛苦与挣扎。作品以其精湛的技艺和强烈的戏剧性,成为古希腊雕塑艺术的经典之作。</h1> <div><br></div><h1>乌菲兹美术馆20厅作品展示</h1> <h1><div><br></div><div>屋顶画</div></h1> <div><br></div><h1><b>领主广场</b>, 是佛罗伦萨这个文艺复兴之都真正的政治、历史与艺术心脏。它不仅是佛罗伦萨最具标志性的公共空间之一,更是一个露天的雕塑博物馆和权力斗争的永恒见证。</h1> <div><br></div><h1><b> 旧宫</b><br>雄踞广场东南侧,粗犷的锯齿状塔楼高达94米,是广场无可争议的视觉与权力中心。 坚固的碉堡式建筑,彰显共和时期的威严与防御性。高大的钟楼是城市天际线的标志。历史上是政府所在地,现在是市政厅兼博物馆。。</h1> <h1><div><br></div><div>科西莫一世骑马像<br></div><div>在广场中央矗立着 詹博洛尼亚的青铜杰作,纪念将佛罗伦萨带入托斯卡纳大公国时代的首位美第奇大公。象征着美第奇家族的绝对权力。</div></h1> <div><br></div><h1>旧宫入口守护者:</h1> <div><br></div><h1>米开朗基罗《大卫》复制品: 矗立在宫殿正门左侧。这座象征着公民勇气的英雄雕像,目光坚定地望向罗马方向。</h1> <div><br></div><div>班迪内利的《赫拉克勒斯与卡库斯》: 位于正门右侧,展现力量与征服。<br></div> <div><br></div><h1>海神喷泉<br>位于广场中心稍偏旧宫一侧。 由阿曼纳蒂及其助手创作(包括年轻的詹博洛尼亚),为纪念托斯卡纳大公国的海上野心。<br>海神尼普顿大理石雕像威严矗立,四周环绕着青铜铸造的嬉闹海妖与海马。佛罗伦萨人戏称其为“大白雕”。</h1> <h1><div><br></div><div><b>佣兵凉廊</b><br></div><div>位于旧宫右侧(西南侧),一座宏伟的14世纪晚期哥特式敞廊。拱门面向广场敞开。曾用于举行公共仪式和集会,现在是一座无与伦比的露天雕塑展厅。内部陈列着多件文艺复兴及矫饰主义雕塑杰作。</div></h1> <div><br></div><h1>切利尼《珀尔修斯与美杜莎之首》: 青铜杰作,技艺登峰造极,是凉廊的镇馆之宝。展现了希腊神话中珀尔修斯斩杀美杜莎的场景,珀尔修斯手举美杜莎头颅,脚下是美杜莎身躯。切利尼通过精湛的技艺,将人物的动态和表情刻画得极为生动,体现了文艺复兴时期对古典神话题材的重新诠释和艺术创新。</h1> <div><br></div><div>詹博洛尼亚的《强掳萨宾妇女》: 充满动感与张力的螺旋形大理石群雕,展现了高超技艺。<br></div> <div><br></div><div>雕刻家巧妙地将三个人物的动作缠绕在一起,形成了一种螺旋上升的动态构图,使整座雕塑组合在一起的造型犹如燃烧着的熊熊火焰,充满了动感和张力。连续的姿势和动作把人们的视线螺旋般地引向上端,能从各个角度感受到不同的视觉效果和艺术张力。<br></div><div>该作品是用一整块大理石雕刻而成,体现了詹博洛尼亚高超的雕刻技巧,实属罕见,是世上最精美且技术难度最高的雕塑之一。它打破了文艺复兴时期艺术家习惯在规定视角下完成作品的习惯,是欧洲雕塑史上第一件从各个角度观看都能展示其艺术完美性的雕像,对后来的巴洛克雕塑风格产生了重要影响。<br></div> <h1>佛罗伦萨的领主广场绝非一个普通的城市广场。它是一个:<br>• 活生生的历史剧场, 每一寸土地都浸透着权力斗争与文艺复兴的光辉。<br>• 无与伦比的露天雕塑博物馆, 大师杰作触手可及。<br>• 建筑艺术的交响乐, 旧宫的威严、凉廊的优雅、乌菲兹的绵长共同奏响。<br>• 永不落幕的城市舞台, 游客与市民在此交汇,过去与当下在此对话。<br>置身领主广场,你便站在了佛罗伦萨千年历史的十字路口,呼吸着文艺复兴最浓烈的气息。 它不仅是地理中心,更是理解这座城市灵魂的钥匙。<br><div><br></div><p>佛罗伦萨 圣母百花大教堂</p><p>它是世界上最大的教堂之一(按体积计算),其巨大的体量主宰着佛罗伦萨的天际线。<br></p></h1> <h1>大教堂并非孤立存在,它与其前方的圣乔瓦尼洗礼堂和旁边的乔托钟楼共同构成了一个和谐壮观的建筑群,三者均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div>乔托钟楼高约85米。<br></div><div>位于大教堂正前方圣乔瓦尼洗礼堂是佛罗伦萨最古老的宗教建筑之一(可追溯至4-5世纪,现存建筑主要为11-12世纪)。以其三组精美的青铜大门闻名。最著名的“<b>天堂之门</b>” 由洛伦佐·吉贝尔蒂设计铸造的东门。<br></div></h1> <div><br></div><h1>门上的十块鎏金青铜浮雕板描绘了圣经旧约故事,其精湛的技艺和透视法的运用令人叹为观止,被米开朗基罗誉为“天堂之门”。</h1> <h1><div><br></div><div><b>无与伦比的穹顶</b><br></div><div>教堂最核心、最具革命性的部分是菲利波·布鲁内莱斯基设计的巨大穹顶。它的建造(1420-1436年)是工程史上的奇迹,被视为文艺复兴开端的标志之一。<br></div></h1> <div><br></div><h1>抬头仰望穹顶内部,是乔治·瓦萨里和费德里科·祖卡里绘制的巨幅湿壁画《末日审判》。</h1> <div><br></div><h1>场面宏大,人物众多,是16世纪重要的艺术杰作。</h1> <h1><p> 穹顶的成功标志着文艺复兴在建筑领域的诞生。</p><div><br></div><p><b>佛罗伦萨的老桥</b></p><div>一座活生生的历史建筑: 承载着近700年的城市记忆。<br>一个独特的建筑奇观: 桥上建屋的构造和瓦萨里走廊举世闻名。(三层结构:底层: 是拱形的桥洞(三个主要石拱),支撑着桥体。第二层: 是面向街道的店铺层,挤满了金匠和珠宝店。第三层: 在店铺之上,是著名的瓦萨里走廊)<br>一个璀璨的商业中心: 延续数百年的金饰珠宝传统。</div><div>一个战争的奇迹幸存者: 在二战炮火中幸免于难。(据传是希特勒本人直接下令特别保护老桥,使其成为阿诺河上唯一未被炸毁的桥梁)<br>一个浪漫的文化地标: 与但丁的爱情传说紧密相连。(传说文艺复兴的伟大诗人但丁正是在这座桥上初次邂逅了他一生挚爱的贝阿特丽切)<br>一个绝佳的观景点: 本身是风景,也是欣赏风景的窗口。<br></div></h1> <h1><div><br></div><div>桥中央的店铺之间有一个小广场,上面竖立着文艺复兴时期著名金匠和雕塑家本韦努托·切利尼 的半身铜像。<br></div></h1> <div><br></div><h1>桥上观景。</h1> <h1>未完待续</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