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西高原七千里之二十四,——红色草原

浮光掠影——何任伟

6月9日,下了一天的雨,加之唐克镇修路,街道非常泥泞,行走不便,所以,只好在酒店休息。<div>  6月10日8:00吃罢早饭立即出发,离开唐克镇,顺着河边的公路前行,前往若尔盖大草原。</div> 刚上公路,就追上了两群转场的牦牛。上百头的牦牛挤挤挨挨,不紧不慢,占据了整个路面,挡住了前行的道路,任你怎样驱赶,就是不让路。我们耐心地跟着,跟着走了几百米才找机会慢慢超了过去。<div>  这样的情况后面还有两次。</div> 我们先来到瓦切镇星空牧场。<div>  星空牧场全称“星空壹号营地”,位于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红原县瓦切镇,在国道G248线路边。</div> 星空一号牧场。 星空牧场广场上高大壮实的黑色牦牛雕塑。 牧场里,白色绘花的帐篷一字排开,等待着游人的入住。 草原一直延伸到山边,青草翠绿,野花点点,牦牛成群,生机盎然。 瓦切塔林景区。 瓦切镇红军长征雕塑。 毛泽东同志长征途中的诗词之一《忆秦娥·娄山关》。 “长征是宣言书” 是毛泽东同志对长征意义的精辟论述之一。<br>  1935 年 11 月 6 日,毛泽东同志在陕北甘泉县象鼻子湾村的 “雪地讲话” 中,面对 300 余名红军战士,提出 “长征是历史纪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自从盘古开天地,三皇五帝到于今,历史上曾经有过我们这样的长征么?十二个月光阴中间,天上每日几十架飞机侦察轰炸,地下几十万大军围追堵截,路上遇着了说不尽的艰难险阻,我们却开动了每人的两只脚,长驱二万余里,纵横十一个省。请问历史上曾有过我们这样的长征么?没有,从来没有的。长征又是宣言书。它向全世界宣告,红军是英雄好汉,帝国主义者和他们的走狗蒋介石等辈则是完全无用的。长征宣告了帝国主义和蒋介石围追堵截的破产。长征又是宣传队。它向十一个省内大约两万万人民宣布,只有红军的道路,才是解放他们的道路。不因此一举,那么广大的民众怎会如此迅速地知道世界上还有红军这样一篇大道理呢?长征又是播种机。它散布了许多种子在十一个省内,发芽、长叶、开花、结果,将来是会有收获的。总而言之,长征是以我们胜利、敌人失败的结果而告结束。谁使长征胜利的呢?是共产党。没有共产党,这样的长征是不可能设想的。中国共产党,它的领导机关,它的干部,它的党员,是不怕任何艰难困苦的。彰显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红军具有战胜一切困难的坚定信念和强大力量,展示了红军为了救国救民,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牺牲的精神,也宣告了中国共产党和红军肩负着民族希望,胜利实现了北上抗日的战略转移,开启了中国共产党为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而斗争的新的伟大进军。 车辆行驶在草原公路上,成群的马匹在车前慢悠悠地横过马路。 红军长征,被著名作家魏巍誉为“地球上的红飘带”,从此被用来指代红军的两万五千里长征。长征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工农红军谱写的壮丽史诗,是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壮举,红军将士用生命和热血铸就了伟大的长征精神。 广袤的草原,宽广的湿地 日干乔国家湿地公园。 远观瓦切镇。 红军过草地纪念碑。<br>  全称:红原瓦切红军长征纪念碑,<br>  日干乔大沼泽位于红原县瓦切镇北部,东临松潘县,西连阿坝县,北与若尔盖县接壤,面积约250万亩,是红二、红四方面军左路纵队穿越草地北上的必经之路。日干乔大沼泽茫茫无际、渺无人烟、气候异常,被称为陆地上的“死亡之海”。1936年7月底,红二、红四方面军左路纵队从阿坝出发经红原度过嘎曲,踏上了征服泽国草地的艰难历程。在穿越大沼泽的途中,因粮食、药品等物资缺乏,许多红军战士因饥饿、寒冷、伤病牺牲在草海、泥潭和沼泽中。为弘扬长征精神和纪念在穿越大沼泽途中牺牲的红军战士立碑,属全国100个经典红色旅游开发区之一,是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影视拍摄基地。 日干乔湿地幅员辽阔,水草丰美,养育出了阿坝州优质牦牛。 二OO八年九月中国人民武装警察八七四O部队、中共红原县县委、红原县人民政府联合设立的碑刻:做红军传人,当忠诚卫士。<br><div> 碑文:武警8740部队诞生于烽火弥漫的1937年11月。<br>自创建以来,先后转战12个省,参加大小战役战斗1000<br>余次,歼放10余万人,涌现出30多个功勋单位,200余名<br>英模个人。这支部队战功桌著,英雄辈出!<br> 南征北战扬军威!首战神头,直插豫北,转战冀南,挥师太行,消天日寇,扬我民族雄风;激战上党,征战吕梁,横扫晋南,决战淮海,挺进两广,推翻蒋家王朝;驻守滇南,追歼逃敌,清剿土匪,协助建政,巩固边防,保卫红色江山!<br> 弘伤传统强军盾!讲政治,信马到;铁心跟党走,练精兵,大比武,紧绷备战弦;学条令,抓刚要,落实正规化;爱人民,为人民,共建模范城;战坝洒,捣柑塘,教训小霸主;守东山,拔据点,捍卫领土权!<br>  续写忠诚擎军旗,海关执勤,国门卫士;汉源处突,护法先锋;重庆灭火,抢险尖兵;镇守维稳,再立新功;抗震救灾,声名远扬!<br>  先荣的部队,英雄的官兵,坚定信念,听党指挥、服务人民,英勇善战!<br>  光荣的部队、英雄的官兵,顾全大局,无私奉献,不怕牺牲,勇夺第一!<br>  光荣的部队,英雄的官兵,忠诚使命,不负重托,继往开来,奋勇向前!<br> 武警8740部队<br> 二OO八年九月<br></div> 日干乔大沼泽。 长征精神永放光芒。 《红军长征过草地简介》:<div><div>  1935年6月,红一方面军与红四方面军在想功1小金|会师后,召开了著名的两河口政治局扩大会议,确定了会师后两军共同北上,在川甘创建据地的战路方针。随即,红军越梦笔山,到达卓克基,7月4日,进入草地的先头部队,在龙日坝曲里坎多遭遇阿坝麦桑土官,国民党“西北剿匪第一路第五纵队麦桑支队司令”杨俊扎西所率2000骑兵阻击,因地型不利、缺乏与骑兵作战经验遭遇失利,伤亡400余人,被迫南撤,返回刷经寺,翻越亚克夏(长板山)雪山,进至黑水芦花准备攻占松潘,打开北进通道。最后,敌情变化,战机丧失,决定停止松潘战役。</div> 一过草地:1935年8月,中共中央政治相继在黑水芦花、松潘沙窝、毛儿盖召开政治局会议,决定红一、四方面军编为左右两路军,分途北上,向夏河、洮河地区开进。右路军由红一方面军第一、第三军、军委纵队及红四方面军第四军、第三十军主力组成,在张闻天、毛泽东、周恩来、徐向前、陈昌浩、叶剑英等率领下,从毛儿盖出发,粗越麦朵岗,穿越色地坝,经过五至七天的草地艰难跋涉,抵达若尔盖班佑。左路军由红四方面军第九、第三十一、第三十三军及红一方血军第五、第三十二军组成,在朱德、张国焘、刘伯承等率领下,在<br>卓克基、马塘、刷经寺一带集结后,沿塘门河北上,经龙日坝,安曲和江宫寺一带向阿坝进发,到达查理寺、贾洛。随后张国焘借口嘎曲河涨水拒绝北上。<br> 二过草地:1935年9月张国焘发布《大举南进政治保障计划》和南下命令,红四方面军和红一方面军第五、,第三十二军分左右两路,从阿坝和巴西、包座南下,右路穿越草地,退到松潘云一带,左路从龙塘、甲本塘、安曲一带的嘎曲河西岸,穿越草地,退到马尔康大藏寺、卓木碉一带。<br> 三过草地:1936年7月,因南下红军遭受失败,红四方面军与红二方面军在甘孜会师后分为左、中,右三路纵队,两军共同北上。左路纵队从甘孜出发进入草地,经贾洛、瓦切格央附近,渡嘎曲河,穿越日干乔、色地坝、年朵坝到包座,中路纵队从甘孜炉霍出发进入草地,经查理寺、安曲一带,渡嘎曲河经龙日沟,阿木柯河,翻越麦朵岗,穿越色地坝,年朵坝到达包座。右路纵队从金川马尔康出发进入草地,经马塘,翻亚克夏(长板山)雪山,进入黑水后经毛儿盖翻越麦朵岗,穿越色地坝、年朵坝到包座。<br></div> 毛泽东同志为红军题词:英勇奋斗的红军万岁! 周恩来同志题词:红军长征走过的大草原。 平整的木质栈道伸向湿地深处。 日干乔湿地。 草原雄鹰。 辽阔的日干乔。 红柳花刚刚绽放。 蒲公英花。 麦洼乡,麦洼牦牛是阿坝州著名的牦牛品牌。 路边成片的蒲公英鲜花盛开。 虽然阴云密布,明亮的阳光还是从云缝中照向大地,草原呈现出明暗对比的光影画面。 碧绿的草原上河流弯弯,座座毡房如白莲花一样散布在大地上。 红军长征走过的大草原观景台,红原县。 红军长征走过的大草原——红原。<div>  1960 年,为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经过草原及川西北人民在中国革命危难关头所作出的贡献,经国务院批准,周恩来总理亲自命名建立红原县,意为 “红军长征走过的大草原”,它是全国唯一因长征而命名的县。</div> 1935 年 6 月至 1936 年 8 月,中国工农红军三大主力在长征途中均经过红原境内,历时一年零两个月左右,是红军长征停留时间最长的县。红军长征经过红原期间,面临着反动头人的反动武装藏骑兵和国民党军的围追堵截,境内地广人稀,粮食、药品等物资奇缺,还要翻越亚口夏雪山,穿越茫茫无际、沼泽泥潭密布的大草地,许多红军战士因饥饿、寒冷、伤病牺牲在此。 亚口夏山,又名长板山,在许多老红军长征回忆录中,还被称为横梁子、长板岭、马塘梁子等。<br>  亚口夏山主峰海拔 4800 米左右,红军当年翻越的垭口海拔为 4450 米左右。 穿过川主寺隧道,在川主寺吃了面条,稍事休息后继续前行,17:00到达目的地——九寨沟,入住三喜酒店,一天的行程到此结束。 行走在若尔盖大草原上,宽阔的大道在高原草场上延伸,随着车辆的行驶,远处巍峨的雪山、高低起伏的丘陵、美丽广袤的草原、水草丰美的湿地一一在眼前铺陈开来,令人赏心悦目,也令我们感慨,昔日渺无人烟的雪山草地,如今地肥水美,人烟稠密,牛羊遍地,风景如画。<div>  然而,90年前的今天,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途径这里时,遭到反动头人的反动武装藏骑兵和国民党军的围追堵截,在缺粮、缺药品、缺弹药,物资极度匮乏的情况下,在海拔三四千米的环境险恶中,三过草地,付出了极大的牺牲,战胜了极其恶劣的自然环境,走出了川西北,胜利到达陕北,完成了人类史上最伟大的战略转移——长征。</div><div> 走在红军走过的大草原上,循着红军长征的轨迹,回顾中国工农红军万里长征的峥嵘岁月,我们欣慰,因为革命先辈们在极度艰苦的环境下摆脱了数倍于己的敌人的围追堵截,完成了北上抗日的伟大壮举;我们骄傲,革命先辈们翻过雪山走过沼泽闯过生命禁区,创造了伟大的长征精神;我们自豪,革命先辈们的奋斗和牺牲,终于换来了祖国富强和民族复兴的新中国,在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中,我们也贡献了自己的智慧和力量。</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