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2021年7月20日我们来到河南三门峡水库,参观雄伟壮观的三门峡水库大坝。这是三门峡水库大坝入口处。</p> <p class="ql-block">三门峡水库大坝被称为:万里黄河第一坝。我们到达景区时正赶上下小雨。</p> <p class="ql-block">正值疫情期间游人寥寥。</p> <p class="ql-block">三门峡水库是黄河上第一座大型水利枢纽工程,位于河南省三门峡市与山西省交界处,控制黄河中游91.5%的流域面积,兼具防洪、防凌、发电、灌溉等综合功能。 主坝为混凝土重力坝,长713.2米,最大坝高106米,总库容162亿立方米,年发电能力14亿千瓦时。</p> <p class="ql-block">三门峡水库大坝垻体。</p> <p class="ql-block">三门峡水库横跨豫晋两省,地处黄河中游峡谷段,控制流域面积68.8万平方公里,占黄河总流域面积的91.5%。主坝长713.2米,坝顶高程353米,最大坝高106米,总库容162亿立方米。</p> <p class="ql-block">三门峡水利工程1957年4月动工,1961年4月建成投用,是新中国首个大型治黄工程。原设计因泥沙淤积问题多次改建,1965年后调整为“蓄清排浑”运行模式,成为黄河调水调沙的关键节点。</p> <p class="ql-block">功能1:防洪防凌功能,可将花园口站千年一遇洪水流量从42300立方米/秒削减至19640立方米/秒;凌汛期下泄流量可控制在150立方米/秒,有效减轻下游冰凌灾害。</p> <p class="ql-block">功能2:发电与灌溉功能,电站装机容量40万千瓦,累计发电超235亿千瓦时;为河南、河北、山西提供电力及灌溉水源。</p> <p class="ql-block">功能3:生态调节功能,通过泥沙调控改善下游河道形态,形成独特的库区生态系统。</p> <p class="ql-block">水库初期蓄水1年半即淤积15亿立方米泥沙,导致渭河河床抬升,威胁西安安全,曾引发“炸坝”争议。后期从“蓄水拦沙”改为“滞洪排沙”,并配合小浪底水库联合调度,逐步缓解淤积问题。</p> <p class="ql-block">三门峡水库是黄河上的第一个大型水利枢纽工程。1957年4月13日开工兴建,是治黄工程体系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担负着黄河下游防洪、防凌的重任,保护着冀、豫、鲁、皖、苏5省25万平方公里1.7亿人口的生命财产安全。</p> <p class="ql-block">该工程1953年在水利部长和黄河水利委员会的要求下,由周恩来具体负责,经与苏联政府商定列入苏联援助的156个工程项目。</p> <p class="ql-block">三门峡名称的由来:黄河在陕西省的潼关至河南省的孟津即陕县一带受太行山脉所阻,黄河以巨大水力冲出三路山口,后人将这三道激流自东至西称为:“人门”“神门”“鬼门”即三门。而在三门之间依然柱立河心的岩石,则分别被称作人、神、鬼三岛。</p> <p class="ql-block">垻体中的隧道。隧道内设有饲养鱼苗的洞室。</p> <p class="ql-block">大坝垻体下游一侧。设有泄洪道出口和水轮发电机组出水口。</p> <p class="ql-block">大坝垻体顶部。</p> <p class="ql-block">垻体底部一侧河岸的巨大礁石,被称作梳妆台。</p> <p class="ql-block">亲水观景台。</p> <p class="ql-block">河道中巨大的沙洲。</p> <p class="ql-block">河岸边的观景台。</p> <p class="ql-block">从下游河道远看大坝垻体。</p> <p class="ql-block">河道一侧山体上的巨大标语牌。</p> <p class="ql-block">垻体底部泄洪渠和出水口。</p> <p class="ql-block">坝体底部河道裸露的碎石。</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