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白俄罗斯位于东欧,东邻俄罗斯,西与波兰接壤,南接乌克兰,西北与拉脱维亚和立陶宛交界,拥有20.76平方公里的土地和916万人口,首都明斯克。白俄罗斯历史上曾先后归属多个政权,1991年苏联解体后宣布独立。 </b></p><p class="ql-block"><b> 2019年我走进这个东欧的内陆国家,几日脚步轻叩明斯克,碎成记忆的片段:独立广场上白色政府大楼与列宁雕塑默然相对;国家艺术博物馆里,画布藏着时光的密码;自由广场的白教堂,绿色穹顶盛着流动的光;眼泪岛的草木摇着风的絮语;斯大林防线沉默矗立,历史厚重直击心魂;湖中米尔城堡浸在水影里,美丽与浪漫,零碎的瞬间,拼出我与白俄罗斯的初见,成了“明斯克记忆碎片”里最鲜活的注脚。</b></p> <b>明斯克是白俄罗斯最大的城市,斯维斯洛奇河穿流而过,市容优美,景点众多,我们的脚步主要停留在明斯克。</b> <b>明斯克历史悠久,最早可追溯到1067年。二战期间遭受严重破坏,后被苏联红军夺回,1974年被授予英雄城市称号,91年独立后成为首都。</b> <b>明斯克城市整洁干净,治安良好,艺术氛围浓厚,民众素质高,是欧洲人文环境最好的城市之一。</b> <b>首日行程:跟随当地中文导游参观列宁广场、白俄罗斯国家艺术博物馆、自由广场上的白教堂和眼泪岛。</b><br> <b> 列宁广场于1918年被命名,1933年安装了列宁纪念碑。二战期间广场遭严重破坏,1945年按原样重建,苏联解体后,广场更名为独立广场。</b> <p class="ql-block"><b> 广场中央矗立着高达7米的列宁塑像,是世界上为数不多的列宁像之一,是广场的核心景观。其后是政府大楼,建于1930年,为结构主义风格,二战时德军指挥部设在此处。</b></p> <b>独立广场上的明斯克政府大楼,楼面上的“952”表示2019年明斯克迎来建城952年。</b> <b> 广场地下有一个四层的地下城,内有购物、休闲和娱乐场所,是明斯克的商业中心。</b> <b>接下来,我们沿独立大街前往明斯克国家艺术博物馆。沿途续见明斯克地标建筑,串起城市脉络。</b> <b>白俄罗斯国家安全委员会办公楼,即克格勃总部。属于苏联时期典型的对称式建筑,宏伟、庄严,建筑尺度较大,体现出苏联建筑特色。</b> <p class="ql-block"><b> 明斯克共和国宫,其独特的流线型外观极具辨识度</b>,<b>是举办演出、会议、庆典等活动的场所。</b></p> <b>白俄罗斯国家图书馆,以其独特的多边形钻石造型成为白俄罗斯标志性建筑。</b> <b> 现代与古典建筑风格的明斯克迪纳体育场</b> <b> 明斯克国家艺术博物馆,白俄罗斯最大的艺术博物馆,也是东欧藏品最丰富的博物馆之一。</b><br> <b>博物馆成立于1939年,二战期间,博物馆许多藏品被德军洗劫一空,1957年博物馆获得新建。博物馆采用古典建筑风格,彰显胜利的庄严感和宏伟性。</b> <b>博物馆藏有超过三万件艺术品,涵盖古代圣像、雕塑、绘画、板画和装饰艺术品。</b> <b>参观明斯克艺术博物馆,看画里藏着故事,心灵被艺术浸润,满是沉静的欢喜。</b> <b>在博物馆遇“友谊之桥”独联体国家青年爱国者竞赛活动,艺术与交流碰撞,意外收获。</b> <b> 参观结束时,邂逅身着白俄罗斯传统服饰的少女,一抹亮色,定格难忘画面。</b> <p class="ql-block"><b> 告别艺术博物馆后,步行10分钟来到明斯克自由广场。这里市政厅屹立中央,周边教堂环绕,建筑风格各异,是最受游客欢迎的地点之一。</b></p> <p class="ql-block"><b> 引人注目的当属圣灵主教大教堂,它建于1631年,巴洛克风格,它是东正教重要的活动中心。因通体都为白色,被称为“白教堂”。</b></p> <b>白教堂洁白墙体配绿穹顶,巴洛克线条柔美灵动,光影洒落时,圣洁感扑面而来,静谧中透着庄严。</b> <b>自由广场上,身着绿衣的白俄罗斯少年簇拥着青铜车马,满是青春朝气,美好又鲜活。</b> <b>最后我们来到眼泪岛。它位于老城外的斯维斯洛奇河中,是一座自然形成的小岛,方圆20多米,因外形酷似一滴眼泪而得名。</b> <b>眼泪岛是为纪念1979年至1989年苏联入侵阿富汗战争中阵亡和失踪的800多名白俄罗斯官兵而建,承载着白俄罗斯人民痛苦和悲伤的回忆。</b> <b>岛的中心建有教堂,内部有祭坛和刻有阵亡士兵名字的纪念牌匾。环绕教堂刻有代表失去儿子的母亲、妻子和姐妹的生动雕塑群。</b> <b>岛上还有一尊哭泣的天使雕像,表现出无法拯救士兵的无奈哀伤。每逢特定纪念日,许多人会来此向逝者表达敬意,反思战争的残酷。</b> <b>从眼泪岛望去,明斯克体育宫与倒影相融,一幅对称画卷,将旅行的美好定格。</b> <b>结束首日行程,我们返回明斯克一家西餐厅,烟火点亮特色美食,侍者把异乡的独特暖意融进这一餐里。</b> <b> 黑麦面包、多彩沙拉搭配特色小食,满满当地风味,令人印象深刻。</b> <b>晚餐后在独立大街散步,明斯克国立大学的老师与学生主动与我交流,幸好我懂俄语,彼此交流非常愉快。</b> <b>次日上午,乘车前往距我们下榻酒店约30公里的斯大林防线参观。作为一名曾经的军人,对这个景点非常期待。</b> <b> 抵达景区后,首先听取工作人员介绍情况,由当地中文导游作翻译。斯大林防线始建于1928年,1939年停建,是苏联为防御帝国主义大规模入侵,沿西部原国境线修建的防御工程体系。</b> <b> 防线全长1200公里,从北部的卡累利阿地峡一直延伸到南部的黑海沿岸。</b> <b>明斯克这段防线为第63号筑垒地域,长约140公里。共有327个永备火力点,分散于1——6公里的纵深。</b> <b>防御体系前面设置了各种各样的工程障碍物和地雷区</b> <b>还有独特的反坦克火力点和装甲帽堡 </b> <b>防线工事墙壁厚达1·5米,由钢筋混凝土和特殊材料建成。内部设有马克西姆机枪和观察潜望镜,76毫米火炮。</b> <b>1941年6月26日至28日,苏联红军与德军进攻部队在明斯克筑垒地域发生激战,部分防线起到了抵抗作用。</b> <b>但由于苏军最高统帅部对德军进攻时间判断错误等原因,防线整体未能有效阻挡德军进攻。</b><br> <b>斯大林防线是苏联军队抗击法西斯的重要遗存,见证了二战的惨烈,体现了苏联人民不屈不挠的战斗精神。</b> <b>2005年6月,明斯克筑垒地域部分修复后,作为斯大林防线博物馆对外开放。</b> <b>如今已成为白俄罗斯重要的军事历史景点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b> <b>来这里参观,游客可以进入碉堡、试穿军服、模拟射击,亲身体验历史。</b> <b>钢铁残躯刺破荒原,锈迹里嵌着峰火记忆。触摸斑驳工事,仿佛仍能听见弹雨呼啸,只盼枪炮永寂,人间常安。</b> <b>在斯大林防线,穿苏联军装的讲解员全程专业导览。参观结束,合影致谢,难忘军事之旅。</b> <b>接下来,我们来到位于明斯克州都都特农村文化物质博物馆。</b> <b>这里收集了大量的历史建筑、家具、手工艺品等。</b> <b>主要景观有历史建筑、动物与田园景观、手工艺品展示等,这里是白俄罗斯具有代表性的民俗文化展示地之一。</b> <b>参观结束,博物馆工作人员用自己酿的酒热情欢送我们。</b> <p class="ql-block"><b> 下午我们来到位于白俄罗斯的格罗德诺州米尔镇参观米尔城堡。城堡因多元风格与历史价值,2000年被联合国列入世界遗产。</b></p> <p class="ql-block"><b> 米尔城堡融合哥特、巴洛克及文艺复兴风格,多元独特,整体兼具防御威严与艺术雅致之美。</b></p> <b>米尔城堡15世纪末由伊利尼奇公爵始建,1568年归拉齐维乌家族后添加文艺复兴风格。拿破仑战争中损毁,19世纪末修复。二战时被德国占用,战后成博物馆。</b><br> <b>城堡内记录了曾经贵族们的生活</b> <p class="ql-block"><b> 带有羽毛的盔甲,据说遇到风就会发出尖锐的声音,以吓跑入侵者的马匹。</b></p> <b>复古华丽的家庭宴会厅</b> <b> 贵族们茶余饭后在这里听音乐、玩牌消遣时光</b> <b> 富丽堂皇的宴会大厅</b> <b>米尔城堡红墙尖塔倒映碧水,蓝天作幕,把中世纪童话拉进现实,浪漫又震撼。</b> <p class="ql-block"><b> 白俄罗斯行程圆满结束,满载充实作别明斯克,转身便赴乌克兰,续写旅程新篇。(完)</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