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我们登上了佛香阁。</b></p><p class="ql-block"><b> 相隔四十五年,今天上午我和老伴又登上了颐和园万寿山上的佛香阁,心情激动感慨万分……。</b></p><p class="ql-block"><b> 2025年7月23日大暑的第二天,我和老伴在玉泉路坐上开往颐和园的610路公交车。610公交车是上、下双层公交车,坐在二层的坐位上视线特别的好。虽然室外气温很高但公交车里的温度凉爽宜人。上午九点多我和老伴下了公交车,步行五百多米从颐和园东宫门入园,可以说,暑期的颐和园很火。来自祖国各地的游客,似潮水从东宫门涌入颐和园。上午十点,颐和园昆明湖北岸长廊上已经挤满了歇脚纳凉的游客。为了行走方便,我和老伴选择长廊北边的小路向佛香阁走去。</b></p><p class="ql-block"><b> 佛香阁是颐和园里的最高景点。站在佛香阁的观景长廊上,昆明湖尽收眼底,远处的玉泉山宝塔也清晰可见。颐和园万寿山的海拔为108.94米,万寿山作为颐和园的核心景观之一,其建筑群以佛香阁为中心,依山势层层递进,古建筑群非常壮观。佛香阁海拔不算高,但有一段台阶很陡,坡度近30度。对于年轻人不算事,但对于我们老年人来讲,已是力不从心了,中途歇了好几歇。</b></p><p class="ql-block"><b> 四十五年前(1979的夏季)我和老伴与她三妹从门头沟骑自行车专程来到了颐和园游玩并登上了颐和园里的最高景点,万寿山上的佛仙阁。今天可以说是旧地重游,感慨万千。古建红墙琉璃瓦、青山依旧,但我们已是人老珠黄,步入老年人行列。人生如戏,转眼百年。让我们珍惜当下,尽情享受无忧无虑的退休生活。</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2025年7月23日</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双层公交车凉爽、舒适、视野好,沿途风景尽收眼底。</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45年前(1979夏季)老伴曾在这里拍照,今天旧地重游心情格外激动。</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老伴(左一)与三妹1979年夏季颐和园合影留念。</b></p> <p class="ql-block"><b> 颐和园是中国清朝时期皇家园林,前身为清漪园,位于北京市西郊海淀区新建宫门路19号。其利用昆明湖、万寿山为基址,以杭州西湖风景为蓝本,汲取江南园林的某些设计手法和意境而建成的一座大型天然山水园,也是保存得最完整的一座皇家行宫御苑,被誉为皇家园林博物馆。</b></p><p class="ql-block"><b> 全园占地3.009平方千米,水面约占四分之三,由万寿山、昆明湖组成。园中分布着点景建筑物百余座、大小院落二十余处,古建筑三千余间,面积近7万平方米。古树名木一千六百余株。</b></p><p class="ql-block"><b> 颐和园始建于清乾隆十五年(1750年),咸丰十年(1860年)被英法联军烧毁。光绪十二年(1886年),清廷挪用海军经费等款项开始重建,并于两年后取用今名,作为慈禧太后的颐养之所。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又遭八国联军破坏,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修复。</b></p><p class="ql-block"><b> 颐和园最突出的特色在于山环水抱的自然景观和皇家气派的宫苑建筑的完美结合,在真山、真水中进行景点设计,既突出皇家的气派,又体现了园林与山、水的和谐统一;既师法自然又高于自然,将自然美与人工雕琢巧妙地融于一体。</b></p><p class="ql-block"><b> 颐和园的园林造景,融合了中国绘画、诗歌和文学的意境,造就出中国皇家园林宏大的气势、辉煌的色彩及其与山水绿化环境的充分协调关系。颐和园藏文物有四万余件,品类几乎涵盖了中国传世文物的所有门类,国家级文物有二万余件。</b></p><p class="ql-block"><b> 1961年3月4日,颐和园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8年12月,颐和园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摘自网络。)</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北京610公交线路沿途风景很美。</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