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欧行(二十九)西班牙巴塞罗那之圣家族大教堂及海鲜饭

小石

<p class="ql-block">2025年5月21日,周三。<span style="font-size:18px;">参观完米拉之家后,</span>当地时间中午十二点五十许,我们来到一家西班牙餐厅吃午饭。今天的午饭为西班牙著名的海鲜饭。</p> <p class="ql-block">等海鲜饭端上来后,我们都有点大失所望。所谓的西班牙海鲜饭有点像我们国内的酱油炒饭,只不过米饭上面摆了一圈大虾,米饭里有若干蛤蜊和鱿鱼丝等海鲜,而且海鲜饭的米饭是半生不熟的,和我们东北大米相比,那味道是差远去了。但让我们知道了西班牙海鲜饭的品质,也算有所收获。</p> <p class="ql-block">餐厅服务员给我们每人分了一份这样的海鲜饭。</p> <p class="ql-block">午餐除了海鲜饭外,还有面包、蔬菜沙拉和红酒。</p> <p class="ql-block">因圣家族大教堂与我们吃午餐的饭店不远,饭后导游带领我们徒步前往那里。</p> <p class="ql-block">当地时间下午二点许,我们来到了圣家族大教堂。</p> <p class="ql-block">因为参观的时间还未到,导游先带我们去圣家族大教堂正面的小水池那边去拍照。</p> <p class="ql-block">帅导给我们每个家庭都以圣家族大教堂为背景拍了一张合影。</p> <p class="ql-block">1882年,巴塞罗那书商约瑟夫·玛利亚·博卡贝拉提出建设想法,工程启动,教区建筑师弗朗西斯科·德·保拉·德尔·维拉尔设计并着手实施,1882年3月19日,乌尔基纳奥纳主教为圣殿奠基。</p><p class="ql-block">1883年,维拉尔因与教会管理委员会产生分歧退出项目,安东尼·高迪接替他继续负责建设工作,直至1926年高迪去世,当时教堂仅完成了不到整个工程的四分之一。</p> <p class="ql-block">1926年高迪去世后,多明尼克·苏格拉内等多位建筑师接过建设工作,虽历经西班牙内战等波折,建设时断时续,但一直延续至今。目前,高塔和教堂的大部分结构预计将于2026年,即高迪逝世100周年纪念之时完工,装饰工作预计将于2030年或2032年完工。</p> <p class="ql-block">圣家族大教堂在高迪作品中占据着核心且具有代表性的位置。</p><p class="ql-block">一是艺术成就的巅峰:圣家族大教堂是高迪建筑艺术的集大成者,融合了自然主义、表现主义和哥特式等多种风格,将他对自然元素的运用、曲线的热爱以及复杂几何结构的创新发挥到了极致。教堂的设计完全摒弃了直线和平面,以螺旋、锥形、双曲线、抛物线等变化组合成充满韵律动感的神圣建筑,展现了高迪独特的建筑美学。 </p><p class="ql-block">二是创作生涯的核心:高迪从1883年接手圣家族大教堂的建设工作,直至1926年去世,耗费了他整个创造生涯中的43年时间,几乎将毕生的精力都投入到这座教堂的设计和建造中,是其创作生涯中持续时间最长、投入精力最多的项目。</p><p class="ql-block">三是宗教与文化象征的极致表达:高迪在设计中融入了大量的宗教元素和象征意义,使圣家族大教堂成为一座承载着深厚宗教文化内涵的建筑。教堂的三个立面分别代表耶稣基督的诞生、受难和复活,18座塔楼象征着圣经中的重要人物,通过建筑的造型和装饰讲述着基督教的故事,传达着宗教信仰和精神价值。</p><p class="ql-block">四是对现代建筑的深远影响:圣家族大教堂作为高迪的代表作,对全球现代建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打破了传统建筑的束缚,为现代建筑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启发了无数建筑师在建筑形式、结构创新、材料运用等方面的探索和尝试。</p><p class="ql-block">五是文化遗产的重要地位:2005年,圣家族大教堂耶稣诞生的立面和地下室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遗产,这充分肯定了其在建筑史上的重要地位和文化价值。它不仅是西班牙的文化象征,也是全人类宝贵的文化遗产。</p> <p class="ql-block">高迪的设计富含深刻象征意义,18座塔楼分别象征12位使徒、4位福音书作者、圣母玛利亚和耶稣;三个立面“诞生立面”“受难立面”“荣耀立面”分别代表耶稣基督的诞生、受难和复活。</p><p class="ql-block">其中位于南侧的荣耀立面是最大最豪华的立面,但目前还未完工,主要象征耶稣升天,也会描绘地狱、炼狱等场景,以及七宗罪和七美德等元素。所以,我们只参观了诞生立面和受难立面,没有参观到荣耀立面。</p> <p class="ql-block">在小水池拍完照后,我们前往大教堂。</p> <p class="ql-block">在我们等待官导时,有许多西班牙的学生也在排队等待入内。</p> <p class="ql-block">圣家族大教堂有三个立面,分别是诞生立面、受难立面和荣耀立面。</p><p class="ql-block">诞生立面位于东侧,朝向东北太阳升起的方向,象征耶稣的诞生。这是教堂最早建造的立面,也是唯一高迪生前几乎建成的立面,建于1894年至1930年。该立面运用了大量动植物自然元素,有希望、慈善、信仰三个门廊,以写实手法刻画人物表情和动作,展现了圣婴诞生、万众欢庆以及圣母怀胎到基督长成等圣经故事。团队都是从诞生立面的正门进入大教堂。</p> <p class="ql-block">圣家族大教堂诞生立面有三座门廊,分别为希望门廊、博爱门廊和忠诚门廊。其中:</p><p class="ql-block">博爱门廊又称慈善之门,它<span style="font-size:18px;">位于诞生立面的中央,</span>是献给耶稣的门廊,也是规模最大的部分,有33尊人物雕像。门廊中央是耶稣家谱柱,展现了耶稣诞生的情景,两旁是耕牛和骡子。这里还出现了大量的植物和家禽家畜的形象,有许多石雕鸟儿从门廊内冲出飞向四面八方。在博爱门廊的最高点雕塑上面有耶稣名字的缩写,顶端装饰着被染上了绿色的生命之树石雕。</p> <p class="ql-block">博爱门廊中央是耶稣家谱柱,展现了耶稣诞生的情景,两旁是耕牛和骡子,圣母玛利亚由圣灵感孕,天使迦百利向玛利亚报告怀孕的喜讯,两边还有六个天使,3个持古典乐器,3个持民族乐器。</p> <p class="ql-block">在博爱门廊的最高点雕塑上面有耶稣名字的缩写,顶端装饰着被染上了绿色的生命之树石雕,有许多石雕鸟儿从博爱门廊内冲出飞向四面八方,营造出一种生机勃勃的氛围。</p><p class="ql-block">​在建筑结构上,博爱门廊倾斜的巨大柱子像绷紧的肌肉,正上方的那些柱子像肋骨,这些“树枝”形状的结构不仅具有美学功能,实际上还支撑着拱顶。</p> <p class="ql-block">希望门廊位于诞生立面左侧,献给圣约瑟。其以高迪家乡附近的蒙瑟拉特山为背景,外形高挑,荒岩奇石上的一系列水生植物和野生动物让人联想到尼罗河畔。门廊上雕刻着玛利亚与约瑟在大祭司的见证下结成连理的场景,下方则有多幅有关耶稣早年的场景。</p> <p class="ql-block">忠诚门廊位于诞生立面最右侧,献给圣母玛利亚。虽然是献给玛利亚的,但绝大多数场景都是关于其子耶稣的。门廊采用植物昆虫装饰大门,展现了与耶稣相关的各种场景。</p> <p class="ql-block">在官导来了之后,我们开始进入大教堂。</p> <p class="ql-block">圣家族大教堂内部采用拉丁十字架式布局,从中央大厅向两侧延伸出五条走廊,长度达94米,宽度为60米,由五座主殿与三座侧翼殿组成。</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教堂内共有36根“森林-like”立柱,这些立柱呈树状开叉分支结构,像大树一样弯曲盘旋向上生长,有的还分叉以进一步支撑重量。其中,十字架构的汇聚处有四根斑岩立柱,支撑起巨大的双曲面结构,周围还有十二个围成环形的双曲面。教堂内部以树状柱子支撑屋顶,营造出如自然界森林般的神圣祈祷氛围,阳光透过彩色玻璃窗,形成绚丽光影效果。</p> <p class="ql-block">从诞生立面望向耳堂。</p> <p class="ql-block">中殿是五座主殿中最高的,它的拱顶高达45米,侧殿拱顶高30米,中央的弧顶高达60米,半圆形后殿上另有一个高至75米的双曲面穹顶,从主入口可直接看到中殿、十字和后殿的拱顶。</p><p class="ql-block">中殿的尽头是位于半圆形后殿之处上方有华盖遮蔽的主坛,四周有顶柱交错以彩色玻璃镶嵌。</p> <p class="ql-block">从受难立面望向耳堂,耳堂宽30米,高约60米以上。</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悬挂耶稣受难雕塑及华盖的是</span>圣家族大教堂的中殿,它是教堂内部最为核心和主要的空间,高大的立柱撑起宏伟的穹顶,彩色玻璃投射进斑斓光线,营造出神圣庄严的氛围,是教堂举行重要宗教仪式和信徒聚集礼拜的关键区域。</p> <p class="ql-block">交叉甬道的穹顶以双曲面的中央天窗形式呈现出上帝的宝座与羔羊之题材。它以四根红斑岩柱做支撑,四个柱头处象征传福音的使徒。</p> <p class="ql-block">教堂内部有大量的彩色玻璃窗户,是内部光线的主要来源。黄色、蓝色和绿色的玻璃在诞生立面上,象征着耶稣的诞生;橙色和红色的玻璃在受难立面上,代表着水、光和复活。</p> <p class="ql-block">圣殿的柱子采用不同抗力强度材质。献给耶稣的高塔直径最大最坚固,采用红斑岩石。献给圣徒的高塔圆柱抗力强度为第二顺位,采用色深的玄武岩。第三顺位则是中央中殿,采用色浅的花岗岩。在唱台下方的圆柱石材其抗力强度最低,是出自蒙特惠奇山的岩石。这些柱子以椭圆柱头做支力点,犹如树干造型般,向上延伸分支。</p> <p class="ql-block">这是位于圣家族大教堂西侧的受难立面,朝向日落方向,象征耶稣的死亡。由6根倾斜的红杉树般的巨大立柱支撑,上端是由8根骨头型支柱组成的金字塔状三角楣饰,最顶端是十字架和荆棘编成的冠冕。其整体特征简朴而饱经风霜,于1954年动工,1976年完工,四座高塔分别代表门徒雅各、多马、腓力和巴多罗买,塔身上刻有他们的雕像和名字。</p> <p class="ql-block">受难立面雕刻的场景可分为三个阶段,呈“s”型排列,展现耶稣的“苦路”。最低一层来自耶稣受难前夜,中间层是受难当天,第三层是埋葬和复活。具体场景包括“最后的晚餐”“犹大之吻”、“彼得三次不认耶稣”、“耶稣头戴荆棘冠示众”、“耶稣被钉十字架”等,生动展现了耶稣从被出卖到被钉十字架的受难全过程。</p> <p class="ql-block">受难立面的设计风格线条简洁刚硬,与诞生立面的自然元素和欢喜氛围不同,受难立面采用大量光秃秃的石头,以醒目的直线和棱角分明的造型,展现出简朴而饱经风霜的特征,形似因痛苦绷紧的神经与肋骨,给人冷峻、庄重之感。受拜占庭艺术影响,人物头部简化成几何化的方形,面部五官塑造成扁平化,躯体造型表现得含蓄而抽象,强调线条构图基础,高度提炼与简化形式,以契合受难主题。</p> <p class="ql-block">离开圣家族大教堂经过的陈列馆叫圣家族大教堂博物馆,位于教堂的底层,于1961年开放。馆内主要展示与圣家族大教堂建造历史相关的图纸、模型、照片,以及高迪的生平资料和部分家具。</p> <p class="ql-block">这是高迪晚年在监造圣家族大教堂现场时的照片。</p> <p class="ql-block">这些图片里的建筑,都是高迪设计并监造的。</p> <p class="ql-block">这两幅图片展示的是,2010年11月7日,教皇本笃十六世将圣家族大教堂封为宗座圣殿,并为其祝圣的盛况。当日有6900人参加了集会,教堂外还有40000人在神职人员处领了圣餐。被封为宗座圣殿标志着其宗教地位的确立,也体现了圣家族大教堂在天主教中的重要性。</p> <p class="ql-block">为了让朋友们对圣家族大教堂有个立体的感受,我将我在从西班牙回国航班(十个小时)上制作的这部短视频加入本美篇,相信你会喜欢。</p> <p class="ql-block">由于圣家族大教堂涉及的宗教和艺术知识博大精深,为了更深入一些的认识它,在路过圣家族大教堂出口处的书店时,我和老伴儿买了一本中文版的介绍圣家族大教堂的画册。画册定价11.54欧,加上税款,合计12欧。</p> <p class="ql-block">在参观完圣家族大教堂后,我们将乘车前往高迪设计的另一处著名建筑——奎尔公园。有关详情,敬请关注第三十集。</p> <p class="ql-block">最后声明,本部美篇中关于圣家族大教堂的文字介绍,参考了互联网的有关资料,特向原作者致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