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延安•中共中央西北局纪念馆、旧址

庆文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2025年4月8日,于延安参观中共中央西北局纪念馆和中共中央西北局旧址。</p><p class="ql-block"> 纪念馆与旧址相邻,位于陕西省延安市宝塔区光华路,延安市城区南,南川河西的花石砭。</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b>一、中共中央西北局纪念馆</b></p><p class="ql-block"> 中共中央西北局纪念馆于2014年3月正式对外开放,展览真实展示了西北革命根据地创建、发展、壮大的战斗历程,全面展现了中共西北局领导陕甘宁边区人民创建模范的抗日民主根据地的奋斗历史,及其在领导边区人民支援解放战争中做出的历史性贡献。</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走进纪念馆,首先映入眼帘的是西北革命根据地创始人及后期领导人塑像,居中者是林伯渠,林左侧依次是习仲勋、彭德怀、贺龙;林右侧依次是高岗、刘志丹、谢子长。</p><p class="ql-block"> 林,陕甘宁边区政府主席;彭、贺,1949年6月起担任中共中央西北局第一、第二书记;高、习、刘、谢,西北革命根据地创始人。</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西北革命根据地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由刘志丹、谢子长、习仲勋等在陕甘边和陕北领导创建的,是全国硕果仅存的一块革命根据地,是党中央、中央红军长征的落脚点和夺取全国胜利的出发点。</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1927年中共中央“八七”会议后,刘志丹、谢子长、习仲勋等带领陕北汉子、关中志士,举行一系列起义,开展武装斗争,创建了西北革命根据地和西北红军。</p><p class="ql-block"> 清涧起义,1927年10月,领导人唐澍、李象九、谢子长、白乐亭,这是西北地区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渭华起义,1928年5月,领导人刘志丹、许权中等。</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旬邑起义,1928年5月,为策应渭华起义而发起,领导人吕佑乾、许才升等。</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两当起义,1932年4月,领导人刘林圃、习仲勋等。习仲勋时年十九岁。</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1934年11月,陕甘边区苏维埃政府成立,21岁的习仲勋被选为主席。</p><p class="ql-block"> 一年后,中央红军长征到达陕北,1935年12月,在瓦窑堡,毛主席(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主席)、习主席,两位年龄相差二十岁的苏维埃政府主席第一次见面。</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1939年(中华民国二十八年)6、7月,毛主席两次为谢子长题词:“民族英雄”、“虽死尤生”。</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1946年2月,在谢子长牺牲11周年之际,谢子长烈士陵园竣工,朱德为谢子长题词:“陕北人民领袖前赴后继”。</p><p class="ql-block"> 同月,毛主席第三次为谢子长题词:“谢子长同志千古前赴后继打倒人民公敌蒋介石”。</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1979年10月,习仲勋在《人民日报》发表文章,谈到刘志丹被捕经过。</p><p class="ql-block"> 刘志丹,一位顾全大局的共产党人!</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1935年9、10月间,<span style="font-size:18px;">“左”倾错误下的肃反运动,以</span>反右倾名义,逮捕了几乎全部县以上干部,一批优秀干部惨遭杀害。</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若中央红军再晚些到达陕北,还会有更多人,甚至包括高岗、刘志丹、习仲勋等被害。</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毛主席为刘志丹题词:“群众领袖 民族英雄”</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周恩来为刘志丹题词:“上下五千年英雄万万千,人民的英雄要数刘志丹”</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刘志丹妻子与女儿。</p><p class="ql-block"> 刘志丹妻子同桂荣,解放后长期从事幼儿教育工作,中国现代教育学家,1999年以94岁高龄在西安逝世。</p><p class="ql-block"> 刘志丹唯一的后代、女儿刘力贞,解放后学医从医,1980年当选陕西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2014年11月在西安逝世,享年85岁。</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高岗塑像</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1943年1月,毛主席为中共中央西北局奖励的22位领导经济建设干部题词。</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毛主席为习仲勋题词:“党的利益在第一位”,此时,习仲勋任中共关中分委书记。</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1945年10月,习仲勋接替赴东北工作的高岗任中共中央西北局书记。</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1946年6月中原突围后,为策应王震部向陕甘宁边区转移,7月26日至9月2日一个多月时间里,毛主席就给时任中共中央西北局书记的习仲勋写了九封信,十分具体地指示要派得力干部去接应、收集沿途敌人驻防和分布情况、如何配合开创新游击根据地等(这些是复制件,毛主席的九封信原件存于中央档案馆)。</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王震,也担得起这份厚爱。</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习仲勋塑像</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1949年6月西北局改组,彭德怀、贺龙分别任第一书记和第二书记,习仲勋任第三书记。后贺与刘邓一起进军西南,彭奔赴朝鲜担负抗美援朝重任,习为第二书记主持西北局工作,直至1955年进京。“五马进京”,其他四位各为地区书记,习仲勋为第二书记。</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二、中共中央西北局旧址</b></p><p class="ql-block"> 中共中央西北局成立于1941年5月,由中共陕甘宁边区中央局与中共中央西北工作委员会合并组成。成立初期驻延安城北张崖村,1942年9月迁驻现址延安城南的花石砭。1947年3月,由于国民党军进犯,中共中央西北局机关从这里撤离延安,转战陕北。1948年4月,延安收复后迁回延安,驻王家坪。1949年5月,西安解放后迁驻西安。</p><p class="ql-block"> 中共中央西北局是中共中央在西北地区的派出机构,是西北地区党、政、军、群的最高领导机关,除领导陕甘宁边区(包括伊克昭盟地区)的工作外,还领导西北各省国民党统治区党的工作。</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中共中央西北局旧址现存石窑洞及土窑洞20余孔,砖木结构瓦房4座。</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中共中央西北局旧址2006年5月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中共中央调查研究局第四分局旧址。</p><p class="ql-block"> 中共中央调查研究局第四分局成立于1941年12月,贾拓夫、欧阳钦担任正副局长,下设调查处、边区研究室、友区研究室、少数民族研究室、军事研究室和办公室,其中军事研究室设在八路军留守兵团,少数民族研究室设在民族学院,其他均设在西北局。1943年2月,第四分局缩编为调查研究室,隶属于西北局办公厅。</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在调查局旧址某孔窑洞内,从固定在墙面上的信插中随手择取了一份解放日报(拍后放回原处)。</p><p class="ql-block"> 这是一份民国三十二年(一九四三年)二月三日的解放日报,头版是一段熟知的历史——毛主席为中共中央西北局奖励的二十二位领导经济建设干部的题词,<span style="font-size:18px;">第一位王震——“有创造精神”,</span> 第十八位习仲勋——“党的利益在第一位”。</p><p class="ql-block"> 纪念馆中也展览有同样的内容。</p><p class="ql-block"> 再走进随后的两、三孔窑洞,扩音器中均响起“珍贵文物,请勿触摸”的提醒,定是被监控看到了。</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中共中央西北局宣传部旧址。</p><p class="ql-block"> 李卓然、贾拓夫先后担任部长,工作机构设有宣传科、党内教育科、国民教育科、出版发行科等。延安时期,西北局宣传部在指导西北地区党的宣传动员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陕甘宁边区党的宣传动员和边区的文化活动方面做出重要贡献。</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中共中央西北局组织部、统战部旧址。</p><p class="ql-block"> 中共中央西北局组织部,陈正人、马文瑞先后担任部长。先后设立的工作机构有干部科、组织科、秘书处等。延安时期,西北局组织部在陕甘宁边区干部队伍建设方面做了大量探索性工作,为边区的民主改革、整风运动、大生产运动做出重要贡献。解放战争初期,为东北、山东等新区抽调培训了大批德才兼备的干部。</p><p class="ql-block"> 中共中央西北局统战部,贾拓夫、高岗(兼)、张德生先后担任部长。延安时期,西北局统战部在少数民族工作、军事统战工作和国民党统治区的统战工作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为陕甘宁边区的民主政治建设做出重要贡献。</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中共中央西北局办公厅旧址。</p><p class="ql-block"> 中共中央西北局办公厅成立于1943年1月,此前称秘书处。秘书长是办公厅的最高负责人。办公厅成立前,担任过秘书长的有任作民、欧阳钦。办公厅成立后,担任过秘书长的有贾拓夫、张德生。办公厅设有秘书处、行政处、研究室。其主要职责是进行调查研究工作,为西北局领导机构提供决策参考;准备西北局常委及西北局委员会议事日程;组织西北局决议的执行以及西北局机关的后勤保障。</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中共中央西北局领导人旧址。</p><p class="ql-block"> 自右至左依次是欧阳钦、贾拓夫、陈正人、马明方、李卓然、习仲勋、马文瑞、高岗旧居。</p><p class="ql-block"> 高岗、习仲勋各是两孔窑洞,其他人各是一孔窑洞,从摆放的单、双人床判断,高、习应是因带有家属。</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习仲勋旧居,一孔为办公室,一孔为卧室。办公室挂毛主席、朱德总司令像,卧室的双人床床头墙上挂习仲勋与夫人齐心合影。</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中共中央西北局机关干部餐厅。</p><p class="ql-block"> 伙食标准:每人每月猪肉二斤、油一斤半、盐一斤二两,多个节日还有提高,上世纪四十年代,这伙食标准可以了。</p><p class="ql-block"> 没看懂,“十一、七”,什么节日?</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中共中央西北局会议室旧址。</p><p class="ql-block"> 中共中央西北局在这里召开过许多重要会议,西北局常委及西北局委员会的一系列重大决策都是在这里做出的,西北局历次高干会的预备会议也是在这里召开的。</p><p class="ql-block"> 1943年6月,西北局在这里做出《关于高干会对边区党历史问题检讨的决定》。1943年12月,毛泽东在这里邀请吴满有、申长林等17位劳动英雄座谈生产经验,高岗、贾拓夫等人也参加了座谈会。1945年12月,习仲勋在这里召开联席会议,提出了1946年陕甘宁边区的五大任务。</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中共中央西北局小礼堂旧址。</p><p class="ql-block"> 1942年10月至1943年1月,西北局高级干部会议在此召开,来自陕甘宁边区党政军民学系统的266名代表参与,会议对边区工作进行全面总结,推动了民主政治建设与边区发展。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