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着油菜花去浪山

老张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青海的盛夏,是最鎏金溢彩的季节。无论田野,还是草原,水肥草美,满山遍野的那些花,有红的、黄的、白的、粉的、紫的,五颜六色,盛开在天地间。连绵碧翠的青山,随风逐浪的青稞,引蝶招蜂的油菜花,构成一幅恢宏壮丽的景象,展现出高原夏季特有的非凡风度,如果追着花开的地方去走一走,浪一浪,一定会让人眼花缭乱,也会让人满心的欢喜。</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地处湟水河上游的湟源县,山清水秀,永远以一种美丽的姿态摆在那里。这里没有碧海,却有蓝天白云,还有草原、牛羊,以及盛开在层层梯田上金黄色的油菜花。农牧交错之景色,除非来上一阵云雾,即使流失的时光也不能把它的美丽遮住。</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湟源县与一条名叫“湟水河”的大河紧密相连,因此就有了这样奇妙而美丽的名字,蕴含“湟水之源”之含义。</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我的故乡就在湟源县的一个山沟里,虽然离开几十年了,提起“湟源”这个名字,那些沟壑纵横的山峦,清晨村庄上空袅袅升起的炊烟,似云雾缠绕着青翠的山岚,满山坡悠闲的牛羊,还有庄稼地里排成一队拔草的女人们唱“花儿"的场景,就会浮现在眼前。那种刻在心底根深蒂固的印象,即使用无数次的想象去改变,那只能是一种徒劳。会许,这就是心底深处对家乡的眷恋,不会让人轻易去忘记,永远铭刻在心。</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朋友老苏也算得上一个“浪山迷″,盛夏的一天,开车载着我向湟源出发去浪山。</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车进入湟源峡,我就有一种对家乡的亲切感。峡谷的北山群峰突兀,南山桦树林苍翠如茵,两山之间的峡谷,狭窄险要,京藏高速和109国道两条公路,穿过幽深的峡谷与东流的湟水河并行。</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湟源峡自古就有“海藏咽喉"之称,湟源又因特殊的地理位置,亦是唐蕃古道上的茶马交易重镇,成为牛羊及畜产品的集散地。无论是从牧区贩来的羊,还是产自当地的羊,这个时候已经膘肥体壮,所以县城里肉铺比较多,而且卖的大部分都是草膘羊肉,用青海话说,这个季节吃羊肉,吃的就是一种“青草味道",意思就是这个季节的羊肉最鲜香可口。</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两人去浪山,感觉有点孤单,我又约了家住湟源的三位老同学。听说要去山里浪,他们筹办好了一些煮羊肉的调料和野炊的食物。我俩人抵达县城,从建设东路一家肉铺挑选好了羊肉,几个人一会合,根据同学老梁的提议,决定到县城东南方向大峨博山背后的刘家台去浪山。</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其实,青海人的浪山就是开着车到山里去打转转,利用短暂的夏季,去欣赏山野里的自然美景,是用短途自驾的方式体验着身边的“诗与远方″。当然,少不了在山里的野炊,重点是要吃点手抓羊肉和羊肉系列,不然,浪山就会索然无味。</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蜿蜒曲折的山路向雄伟的大峨博山顶盘旋而上。大峨博是湟源县有名的一座山,因山顶建有一座峨博而得名。湟源县的电视转播台也建在大峨博的山顶,一座峨博寄托着人们对山神的敬仰与虔诚,一座电视转播台传播着现代社会的文明,古老与现代,信仰传承与现代文明传播,同在这座山上散发着熠熠的光芒。</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上世纪八十年代末,湟源县政府曾组织机关单位对大峨博的山路进行义务拓宽整修,那时侯我还在湟源县工作,曾与单位的同事们参与了近一星期的修路。现在这条崎岖的山路虽然陡峭,但早就变成了水泥硬化路,行走在路上,任凭记忆我还是记不起那段路是我参与修过的,只有山上茂盛的草木见证着时代发展的变迁。</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上到山上,虽还未及山顶,就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湟源县城的全貌,蜿蜒东去的湟水河,绵延起伏的北极大山,以及黄绿交错的阡陌田野,绿油油的草原等等,尽收眼帘。有一座院落修建在朝阳的山坡上,是一处规模不大的农家院,我们进去一看,几位妇女正在凉棚下面的伙房内洗锅抹灶,做着清洁工作。她们热情地招呼着我们,经询问农家院既可自炊,也可由她们服务,只不过这里宰羊,羊肉30元一斤,比县城的要贵。</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水泥路继续向南延伸,路两边巳抽穗的青稞,青涩的麦芒像年青人理了板寸的头发一样齐整,齐刷刷向着太阳,散发着十分的活力;金灿灿的油菜花与青稞地相间,没有风,静静地等候着采蜜的蜂蝶,互诉着它们之间的私密;那些地边滩涧草地上的青草绿的不能再绿了,中间点缀着红、黄、白等各色的水茎茎花。</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草绿了,花开了,天上的云雀,不知疲倦的欢唱如祈如诉,这是唯一冲破山野宁静的声音,听起来那么乐耳。</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世界给人间的爱,仿佛是从眼前场景开始的,高原的夏天多美,花艳草绿,大自然带来的花草团圆如此完美无瘕。</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山路曲折迂回,我们边走边欣赏,惊喜、兴奋从心中油然而生。也不时停下车来拍照,用手机镜头捕捉着认为值得留念的瞬间。</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再往前走,到了一处必较开阔的地方,地边的青草非常密实,许多水茎茎花相伴掺和在草丛,也没有人们踩踏的印痕,非常干净。浪山需要一处合适的营地,所以,我们就在此地安营扎寨。天幕支起来了,能遮挡住高原强阳光的紫外线,老苏随车的卡式炉派上了用场,先烧茶水,后煮羊肉,微风吹过,油菜花的清香伴着羊肉的鲜香味在山野的气息中弥漫。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席地而坐,边吃边观赏身边的风景,浪山就是静谧环境中找到的悠闲、自在与快乐,浪山自然浪的是一种心情,这是一种青海人在短暂夏季特有的休闲方式,可以痛痛快快享受这份浪山带来的香甜,这份香甜来自用心灵的感悟,或者说这份感悟会直通心底。</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刘家台是湟源县和平乡下辖的一个行政村,我们脚下的这片土地,属于刘家台村。这里海拔超过3000米,严格来讲,这里既有耕地,又有草原,属于农牧结合的高寒地带。生活在这里的人们,既在放牧成群的牛羊,又在耕耘着肥沃的土地,站在这里,让你感到,生命与生命的依存与组合,是一种对于高原环境的信赖和依靠。</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从刘家台往东南方向,可以通往湟中区的共和乡;往西南可通往和平乡下辖的另一个行政村——董家脑。一条细长的硬化路宛如飘落的丝带在青山绿水间缠绕,路的两边摇头晃脑的青稞地,飘香的油菜花,盛开在草原上的金露梅,让人看不够。尤其盛开在董家恼山坡梯田上的油菜花,开得那炽热,那样轰轰烈烈,金灿灿摆在那里,像一幅若大的油画挂在了山坡上。公路从中穿过,山肋上的油菜花恍若漫成了金色的浪,似乎要把每一位游者吞噬在金色的海浪里。也不知从何时起这里成了一处网红地,一路探访美景和浪山的车络绎不绝,朋友圈视频中还能看到董家脑梯田油菜花还上了央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刘家台、董家脑的油菜花与门源气势恢宏的油菜花海相比,面积小了许多,规模算不上宏大。但人们把油菜播种在了高原,就像被赋予了无畏的勇气,经受住了高原寒冷气候的考验,与青海许多地方一样,让它们在大山的褶皱里与高原上的其它植物相依相偎,年复一年、生生不息,成了高原独特而美丽的标签。</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青海高原的夏天是美丽的,天蓝如海,云白如棉,满山遍野的花,让人沉醉。青海的浪山季是一场让人舍不得醒的梦,“花儿″声与笑声随热烈的清风飘荡,山水相依间,满是自在与惬意。</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二0二五年七月二十三日</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