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拔4000+的流石滩,看似生命的禁区,当你放低身段,俯身观察时,会发现平平无奇的流石滩亦有着丰富的生命奇迹…… 流石滩位于雪线之下、高山草甸之上的过渡地带,是强烈的寒冻风化与物理风化共同作用的结果。 高寒地段强烈的紫外线和极大的昼夜温差,产生的寒冻劈碎、热胀冷缩的风化作用,导致了大块的岩石不断崩裂,形成了大大小小的石块,这些岩块与碎石在重力和下部潜流的作用下,沿着山坡缓慢滑动,形成扇形岩屑坡。由于碎石下面是雪线上溶化流下的暗流,所以称之为"滩"。 流石滩有着高山地区特有的生态系统,唯有那些不畏严寒、不惧风雪的生存大师方可植根于此。 为了适应流石滩高寒严酷的生存环境,这些生存大师演化出独特的生理特征——速生、叶片厚、根系发达等,强大的根系是为了适应了强风和松动的碎石环境。 流石滩上的植物生存不易,任何一次的生长都需要强大的能量,为了不被“猎人”发现,它们通常会演化出拟态的叶片,与茫茫流石滩融为一体——半荷包紫堇和梭砂贝母就是典型的代表。 与此同时,繁衍生息才能生命不止,这些植物又会在短暂的“夏季”开出艳丽的花朵,以吸引昆虫为其传粉,半荷包紫堇鲜艳的紫色花朵和梭砂贝母黄色的花朵在灰色的流石滩上又是那么的显眼夺目! 贝母在中药中有着特殊的地位,因此也是被严重采挖的重灾区,不管哪种贝母都因此而面临生存危机。 高山仰止,敬畏生命,希望这些流石滩上的精灵能繁衍生息,绵绵不绝…… <h5> 2025年7月记录于滇西北。</h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