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山西晋祠

平安吉祥 8860733

<p class="ql-block">2025年6月下旬,到山西游玩,以太原为根据地,先后向北游览了朔州市应县木塔、大同市云岗石窟、大同市浑源县的悬空寺;向南游览了晋中市灵石县王家大院、临汾市吉县壶口瀑布。</p><p class="ql-block">这篇文字主要记录位于省会太原的晋祠。</p> <p class="ql-block">晋祠是中国现存最早的皇家祭祀园林,始建于西周初年(公元前11世纪),最初为纪念晋国开国诸侯唐叔虞而建,距今已有三千年历史。</p><p class="ql-block">在随后的三千多年里,晋祠不断扩建修葺,现在无论是规模还是完整性都是全国之最。</p> <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晋祠有三绝,三宝,三匾。</p><p class="ql-block">晋祠三绝,首推“周柏”</p><p class="ql-block">走进晋祠,不但古建筑多,古树也比比皆是,几百年的树数不过来,千年以上的树有80棵,其中最古老的是“周柏”,从西周就有,至今已经三千多年了,因为多年向一侧倾斜生长,好像一条卧龙,也被称为“卧龙柏”。就连支撑“周柏”的那棵柏也有1500年了!</p><p class="ql-block">宋代欧阳修有诗《晋祠》曰“地灵草木得余润,郁郁古柏含苍烟”</p><p class="ql-block">周柏,见证了晋祠<span style="font-size:18px;">3000年的变化,还</span>在以它的苍翠凝望人间。</p> <p class="ql-block">晋祠第二绝“难老泉”</p><p class="ql-block">难老泉是晋水主要源头。晋水可以追溯到春秋末年。据史料记载,春秋末期,晋国执政大臣智伯,为争地,联合韩、魏攻打赵国,久攻不下后开凿河渠欲淹灌赵国(晋阳城),因韩、魏临阵倒戈,兵败被杀。明代诗人李维桢在《晋水》中写到“水可亡人国,那知国自倾”说的就是这段历史。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在《水经注》中记载“蓄以为沼,沼西际山枕水,有唐叔虞祠”</p><p class="ql-block">几千年来,无论是冬季河面结冰还是夏季其他水流干涸,难老泉<span style="font-size:18px;">源源不断,</span>历史记载"天旱不减,雨涝不增"。</p><p class="ql-block">唐代诗人李白来到晋祠,留下“时时出向城西曲,晋祠流水如碧玉”的诗句。</p><p class="ql-block">北宋诗人欧阳修诗曰“行人望寺下马谒,退即祠下窥水源”</p><p class="ql-block">难老泉是晋祠三绝中的第二绝。</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第三绝稍后再说</p><p class="ql-block">先说晋祠三宝 </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圣母殿是晋祠三宝第一宝。这座建筑是目前保存最为完整的北宋时期木质结构建筑,整个建筑没有一颗钉,完全榫卯结构。偌大殿堂里没有一根柱子支撑,外围26根柱子作为受力点。大殿檐柱侧角升起明显,整体表现宋代建筑风格和审美,是宋代建筑的代表作,我国的古建之宝。</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迎面八根廊柱上有八条盘龙。这八条盘龙雕刻于1087年,至今仍清晰可见鳞片层层,须冉根根。是现存最早的盘龙殿柱。</span></p> <p class="ql-block">圣母殿内有宋代彩塑43尊。这些彩塑是晋祠的第三绝。</p><p class="ql-block">大殿正中位置是圣母坐姿,神态端庄,宦官两侧站立。</p><p class="ql-block">不同年龄不同个性的侍女,眉目传情,形态各异。尤其是头戴红花的侍女,正面含笑,侧面含泪,令人印象深刻。据说梅兰芳曾在此伫立良久,揣摩品味并评价说“一颦一笑,似诉平生”。</p><p class="ql-block">圣母殿的这组彩塑,是宋代宫廷生活缩影,其极高的雕塑艺术是难得的艺术瑰宝。</p> <p class="ql-block">晋祠第二宝:鱼沼飞梁。</p><p class="ql-block">这是建于一千五百多年前北魏时期的十字石桥,34根八角石柱承托交错的十字形桥梁。可以说是现代立交桥的鼻祖。</p><p class="ql-block">古人以“圆为池,方为沼”所以是鱼沼,从高空看,副桥从主桥中部向两侧伸展,形如飞鸟展翅。</p><p class="ql-block">现在的桥是北宋期间重修过的,不过从底下基础部分仍能看到北魏时期的痕迹。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在《水经注》记载“际山枕水,有唐叔虞祠。水侧有凉堂,结飞梁于水上”可见飞梁应是建于北魏以前。梁思成 在《中国建筑史》中写到“此式石柱桥,在古画中偶见,实物仅此一孤例,洵为可贵”</p> <p class="ql-block">因为游客太多,很难拍到鱼沼全貌,下面这张照片(网络下载)比我刚才视频拍的全面一些。</p> <p class="ql-block">现在说晋祠第三宝:献殿</p><p class="ql-block">献殿,顾名思义是敬献供奉祭品的地方。建于金代大定八年(1168年),距今已有八百多年。献殿的特点是没有墙壁,四周安装栅栏,非常通透明亮。其体量为殿堂,但外观好似一座凉亭。梁思成在《晋汾古建考察记略》评价“献殿的梁架只是简单的四椽,袱上放一层平梁,梁身简单轻巧,不弱不费,故能经久不坏”</p> <p class="ql-block">晋祠除了三绝、三宝,还有三块名匾</p><p class="ql-block">第一匾是牌坊 “对越”</p><p class="ql-block">据传,明代太原县举人高应元的母亲生病顽疾,高应元在晋祠祈祷后,母亲痊愈,遂出资捐建这个牌坊,并亲自题写“对越”匾</p><p class="ql-block">“对越”出自《诗经 周颂 清庙》“对越在天,骏奔走在庙”</p><p class="ql-block">对,报答;越,宣扬。意思是报答颂扬祖先功德。</p><p class="ql-block">“对越”两字遒劲有力,被后人誉为雄劲之笔。是晋祠三匾之一。</p> <p class="ql-block">晋祠三匾之二“水镜台”</p><p class="ql-block">水镜台的建筑整体分别建造于明、清两个朝代。</p><p class="ql-block">现在两个大圆窗口这个是明代建造的乐楼,也是西游记孙悟空跟二郎神斗法,变小庙宇的原型。正面是清代扩建的戏台(水镜台),明代的这个乐楼变成了后台。</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这个是清代建的戏台—水镜台。</p><p class="ql-block">戏台中央牌匾《水镜台》。“水镜”两字取自《汉书》“清水明镜,不可以形逃”。意为忠奸是非尽人皆知</p> <p class="ql-block">水镜台牌匾,由乾隆的老师,清代著名书法家杨二酉题写。</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下面照片是水镜台侧面。</p><p class="ql-block">虽然建于不同时期,但建筑却很完美融合在一起。</p> <p class="ql-block">对越、水镜台、难老是晋祠著名的三匾</p><p class="ql-block">难老这块匾由明<span style="font-size:18px;">末清初著名思想家文学家傅山题写。</span></p><p class="ql-block">“难老”二字源自《诗经·鲁颂》“永锡难老”,象征泉水不息、青春永驻。</p><p class="ql-block">傅山用笔苍劲洗练,神韵独特,与“水镜台”“对越”并称晋祠三匾,分别代表“神奇”“秀丽”“雄奇”之笔。‌‌</p> <p class="ql-block">晋祠很大,很大。我只是记录了其中的三绝、三宝、三匾。另外还有金人台、真趣亭、晋溪书院、文昌宫、唐碑、还有很多。</p><p class="ql-block">每座建筑、每件文物都是真实的历史存在,都有独特的故事。</p><p class="ql-block">有人说来到这里是一眼千年,这个说法一点都不夸张。晋祠不仅是祠堂,还是园林,更是博物馆。参观游览晋祠,感受历史,获益多多。</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