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身体开始“悄悄说话”——心理咨询师如何听懂健康密语?

Feng 丫头

<p class="ql-block">这是一场关于心理咨询学习中疾病史评估的线上培训学习。培训围绕如何系统化思考来访者的健康状况和疾病史展开,探讨了身体健康与心理问题的相互关系及评估方法。参会者通过主讲分享、互动讨论和督导点评等形式,深入学习了疾病史在心理咨询中的重要性及应用技巧。</p> 开场:这场培训让学友们集体“把脉问诊” <p class="ql-block">"各位注意!今天我们要玩个刺激的——数‘然后’大赛!”主持人曾金凤一开口就点燃了气氛。这不是普通的心理培训,而是一场关于“身体密语”的破译大会。周洲和陈卓两位主讲人如同福尔摩斯,带我们抽丝剥茧,揭开疾病史背后的心理密码。</p> 周洲的“侦探手册”:如何看透健康底牌? <p class="ql-block">周洲从关注疾病史的重要性、如何了解健康状况、思考健康状况和疾病史的基本问题三个方面展开分享。她强调精神和肉体之间的相互关系是深刻的,所有行为问题、心情波动、焦虑症状、抑郁症状等也可能是某种躯体疾病的潜在表现。“访谈时获取健康状况信息的技巧,包括开放式提问、倾听与共情、澄清与确认事实等。作为咨询师在获取健康状况信息时,避免对来访者的行为过早进行归因,了解服用药物情况和疾病史非常重要。”</p> 陈卓的“特工训练营”:身体密语破译术 <p class="ql-block">《身体在悄悄说话——如何思考来访者的健康状况:疾病史》这撩人的标题让人眼前一亮。“咨询过程中需避免的三个致命陷阱:过度解读心理意义、误判药物作用、忽略文化健康信念。”陈卓通过互动提问和案例讨论引出主题,强调身体疾病常会伪装成心理问题,咨询师需关注来访者的健康史。分享过程中,她提出健康提问的三明治法则,包括铺垫安全感、问到点上、给予来访者控制权,并分享了敏感问题的委婉替换技巧。通过情境设计演练,引导学员思考如何根据来访者的问题设计有关健康史的问题。</p> 曹霞老师的“裁判笔记”:0.14分之差的巅峰对决 <p class="ql-block">- 重点筛查:甲状腺疾病、神经系统疾病、自身免疫疾病……</p><p class="ql-block">- 危险信号:突然的 personality 改变可能是脑瘤前兆!</p><p class="ql-block">- 伦理红线:发现疑似器质性问题?快拿出转介资源清单!</p><p class="ql-block">督导老师曹霞强调收集疾病史是心理咨询中收集资料的重要环节,需明确目的,避免过度占用咨询时间。她指出,在咨询过程中需关注与心理健康状况相关联的疾病史,如甲状腺疾病、神经系统疾病等,并解释了精神障碍与精神疾病的区别。“咨询师不能代替医疗做诊断,发现生命安全危险信号时需及时转介,并注意伦理和共情。”曹霞认真提醒道。</p><p class="ql-block">学员们对周洲和陈卓的分享进行了点评,她们普遍认为周洲的分享专业且逻辑清晰,陈卓的分享新颖且互动性强。最终比分揭晓,这0.14分的差距,据说是因为陈卓用了"身体在悄悄说话"这个撩人的标题!</p> 散场不散伙:下期预告 <p class="ql-block">“大家最期待的环节——公布下轮PK主讲人!请下轮主讲人陈卓发红包啦!”原来下轮主讲要发红包,群里瞬间被“不求手气最佳”刷屏。“剩下的红包最大,马靖雅手气最佳!”果然,运气这事,根本档不住。8月5日,《第四章:如何与家庭进行首次访谈》高手对决,敬请期待。</p><p class="ql-block"><br></p> 小彩蛋 <p class="ql-block">这场培训最魔幻的瞬间?——有位学员全程说了10个“然后”,成功“赢”走10元红包,证明“然后”才是真正的口头禅之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