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化避暑趣事 《一次诗意般的清凉之约》

王维刚

<p class="ql-block">  前几天,应好友潘教授和明姐夫妇的盛情邀请,我和几位朋友在炎炎夏日来到从化避暑。</p><p class="ql-block"> 清晨六点多钟,我们便从广州各自的家里出发,像早起的鸟儿,朝着那片山水田园奔去。上午八点钟,我们相继抵达从化神岗农贸市场去赶集,这个“菜篮子”市场很大,赶集的人摩肩接踵,熙熙攘攘,热闹非凡,叫卖声此起彼伏,市场上各种食材和生活用品琳琅满目,应有尽有,仿佛走进了一个巨大的“宝藏仓库”。这里的肉菜价格比广州市区里的市场菜价便宜不少;我们逛了一圈,买了鸡鸭鹅鱼等一大堆食材,心里想着自己动手烹制午餐和晚餐。</p><p class="ql-block"> 神岗市场北侧还有个荔枝水果批发市场,此时正值荔枝、龙眼和黄皮的盛产采摘上市期,价格实惠得令人心动。谢老师就忍不住买了几斤名为“仙进奉”的荔枝,十元一斤,颗颗粒大饱满、肉厚汁多,吃上一口,甘甜爽脆,比起那些十元4斤名为“怀枝”的荔枝确实好吃很多。十点多钟,我们采购完食材,便驱车回到潘教授在从化雅居乐.小院流溪的一套小洋房。潘教授对我们的到来做了精心的筹备,房间窗明几净,地板打扫得一尘不染,光亮如新,赤脚踩在地板上,清凉之意沁人心脾。</p><p class="ql-block"> 潘教授是个热情好客的人,身材高大,笑容如春日般暖阳一样灿烂。他虽说学历不高,但博览群书,知识面很广;上知天文,下晓地理,从易经玄学到风水学,<span style="font-size:18px;">皆能侃侃而谈</span>,几乎无所不知。他尤其在园林绿化领域造诣非凡,身为华南农业大学的客座教授,绝非徒有虚名,而是真正的园艺“大师”,他有时会受邀到华南农业大学为大学生传经送宝。他常常调侃自己很会“吹水”,但我深知,“吹水”也要有真才实学,要有“料到”和有真本事,只有底气十足的人才能吹得出来;像我就缺少这些“料子硬核”,缺乏内秀,即使能吹也是心虚的,没有底气。</p><p class="ql-block"> 潘教授喜欢园林艺术,自诩为“农夫”,衣着打扮朴素得像个乡村汉子。虽说身材高大,肌肉线条明显,可很少见他穿西装革履,平日里一身农民打扮,手臂粗壮,皮肤被太阳晒得微微泛红,六十多岁的人了,健康得让我们羡慕。</p><p class="ql-block"> 两天的时间,他带领我们去“游山玩水”。流溪河畔,溪流潺潺,<span style="font-size:18px;">水清得像一面镜子,</span>蓝天白云倒映其中,美如画卷。在山间小溪,我们寻得一潭碧水,脱掉鞋子,跳入冰凉的溪水中浸泡。那一刻,仿佛所有的烦恼都被冲刷得干干净净,精神为之一振。水潭里还有几个调皮的小孩在河坝上反复跳水,玩得不亦乐乎,欢笑声回荡在整个山谷;看着他们那天真无邪的模样和童趣十足,我不禁忆起自己的少年时光;在那炎热的夏天,也会偷偷溜到村里的鱼塘或河流水潭里去游泳,懵懂年少的我,哪里知道鱼塘水潭的深浅,记得有一次差点儿在鱼塘里溺水,那惊险一幕至今仍然历历在目。</p><p class="ql-block"> 夕阳西下时,我们回到潘总的小洋房;明姐的好友红姐在厨房里忙碌着,为我们做了一道堪称星级酒店大厨出品的“碌鹅”。那诱人的色香味,吃上一口,齿颊留香,令人难以忘怀。有位团友还笑对我说,一顿饭吃掉了两天的肉量;实在是大好吃了,自控力差的我怎么能抵挡得住色香味俱佳的碌鹅诱惑?其实,这几天我们的饮食并不奢华,也没有大鱼大肉,除了这顿“碌鹅”,还有一碟新鲜的河鱼之外,分别是鸡鸭鹅一顿一荤,再搭配上几样自家种的青菜瓜果,简单又健康。老友记们围坐一桌,边吃边聊,小酌一杯,席间还有欢声笑语,生活的快乐其实就是如此平淡而美好。没有城市的喧嚣,没有繁忙的压力,只有这份宁静和友谊,才是我们最珍贵的财富。</p><p class="ql-block"> 此次从化避暑之约,不仅让我品尝了新鲜的水果,领略了山水之美,更深刻体会到朋友间的真挚情谊。或许,人生的乐趣就藏在这平凡的日子里,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份宁静与欢愉。</p><p class="ql-block">2025年7月23日于梅州</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