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style="text-align: justify;">蝉鸣声声的七月,暑气蒸腾中,昌化一小一(1)班星空小队的 5 名队员身着整齐校服、头戴亮眼小黄帽、肩背鼓鼓的水壶,在家长们的细心带领下,正式开启了 “寻迹家乡” 暑期社会实践。这场融合历史探秘、实地观察与旧址寻访的活动,像一把神奇的钥匙,让孩子们用稚嫩的脚步丈量着家乡的变迁,用清澈的眼睛发现着身边藏着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span style="font-size: 20px;">首站探秘:公路史馆里识交通演变</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昌化公路史陈馆不仅集中展示了昌化道路交通的发展变迁,还完整呈现了 80 年代的公路管养历史,更被列为临安区第一批社会科学普及基地之一。刚走进公路史陈馆,讲解员叔叔就笑着拿出了准备好的迷你交通信号灯模型,一下子就吸引了孩子们的目光。“为什么雪天公路不容易结冰呀?” 队员刘逸然举着模型,小脸上满是好奇地追问。当得知是融雪剂和热力管道的 “双重保护” 时,他眼睛一亮,立刻拉着身旁的同伴跑到模拟桥梁沙盘前,小手在沙盘上比划着:“原来我们每天上学经过的桥,下面藏着这么多秘密呢!”墙上那组 “公路变奏曲” 照片尤其吸睛 —— 从坑坑洼洼的泥泞土路到平坦宽阔的沥青大道,从摇摇晃晃的独轮车到环保舒适的新能源公交车,队员们一边认真地数着照片里交通工具的变化,一边叽叽喳喳地分享着自己的发现,仿佛真的亲眼见证了家乡交通的百年跨越。</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b style="font-size: 20px;">次站探寻:唐昌城墙下忆古镇过往</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实地探访的第二站,从唐昌古城墙开始。2023 年,昌化镇对入镇口进行了精心改造,不仅大力推进昌化入镇的景观窗口形象建设,还全面整改了入镇道路沿线的景观,努力营造出和谐的道路环境,为的就是改善区域环境、提升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让百姓的获得感和幸福感越来越强。队员们沿着古城墙慢慢走着,斑驳的墙砖上仿佛还留着岁月的痕迹。当路过 “昌化变迁” 的石板字前,大家都忍不住停下脚步,围在一起轻声读起上面的文字:“昌化,是浙西边陲与皖南接壤的千年古镇,自唐置县至公元 1960 年撤县设镇,县治近 1300 年……” 队员陈文晞仰着小脸,惊讶地说道:“原来我们住的昌化有这么久远的历史呀,真是太让我惊讶啦!” 旁边的队员们也纷纷点头,眼神里满是对家乡的好奇与自豪。</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b style="font-size: 20px;">终站寻访:旧址新貌对比见家乡发展</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style="text-align: justify;">要真正了解家乡的变迁,少不了寻找旧址与新址做一番细致比较。家长志愿者特意带来了一些老照片,照片里的画面带着浓浓的年代感。小队员们围在一起,指着照片里的景象,兴奋地叫嚷着要把这几个地方都找出来。照片中有曾经的人民医院、老昌化大桥、旧东坡桥等等。一路上,孩子们叽叽喳喳地讨论着,“你看这张照片里的桥,和我们现在看到的不一样呢”“这医院以前是这样的呀”。他们一边对照着照片,一边在街头巷尾寻找,最终把这些地方一一找了出来。看着眼前崭新的建筑和景象,再对比照片里的旧模样,孩子们真切地感受到了家乡这些年的巨大变化。</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style="text-align: justify;">此次 “寻迹家乡” 暑期社会实践活动,让昌化一小星空小队的队员们收获满满。他们在行走中触摸家乡的历史,在观察中感受家乡的变迁,不仅学到了知识,更在心里深深埋下了热爱家乡的种子。这份对家乡的深情,会激励着他们在成长的道路上,始终怀揣着对家乡的关注与热爱,未来用自己的力量为家乡的发展添砖加瓦。</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END——</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