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巴里坤古城遗址,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哈密市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是一处清朝时期古城遗址。巴里坤古城遗址分为巴里坤汉城遗址、巴里坤满城遗址,保存完好的城墙总长5788米,墙高约7米,顶宽约4米,底宽约6米,均为粘土分层夯筑而成,是新疆保存最完好,长度最长的清代城墙遗址,在研究清代新疆地区的军事、贸易、屯田等方面有着重要意义。在历届众多大臣中,其中1878年调达斡尔族将领长顺授以巴里坤领队大臣,1880年长顺以哈密帮办大臣的职务参赞军务。</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019年10月7日,巴里坤故城遗址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巴里坤故城是西北边防的桥头堡</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战略据点:自康熙五十五年(1716年)起,清廷在巴里坤设立驻军大营,作为对抗准噶尔势力的前沿阵地,其位置如同"楔子"插入敌方势力范围。</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最后防线:在乾隆统一新疆的过程中,巴里坤大营成为清军后勤保障和兵力调动的核心枢纽,清代平定准噶尔、大小和卓叛乱期间,巴里坤为清军重要屯兵基地。纵观历史,索伦、达斡尔人始终是清军中的劲旅,乾隆帝称:"当初朕平定准噶尔时,俱系用满洲索伦兵所得……至所用之兵,皆我八旗索伦子弟之众”。他们始终以国家利益为重,守卫边疆为已任,英勇奋战。置民族的生死存亡不顾,忠于职守,为国家的统一和领土完整,做出了重大民族牺牲和历史贡献。1762伊犁将军府设立后,察哈尔营、索伦营(左翼四旗为鄂温克族,右翼四旗为达斡尔族)西迁戍边途中得到了休整和粮草补充。尤其在左宗棠收复新疆战役中承担了军事、粮草转运的关键任务。</p> <p class="ql-block">巴里坤清代粮仓位于新疆哈密市巴里坤县,始建于清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为新疆现存保存最完整且仍具储粮功能的古粮仓。2014年被列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第七批文物保护单位。该粮仓因清代巴里坤军事战略地位而建,主要用于保障驻军后勤,现在8座仓廒,采用石基,圆木框架及架空木地板结构,结合通风孔设计以适应干燥气侯储粮,单仓储粮量约6000石(约30万公斤)。</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粮仓修建与清廷屯田政策直接相关。康熙五十五年(1716年),清廷在此推行屯田,至乾隆时期耕地达8·8万余亩,粮食丰产,促使官府建仓储粮,仓旁设廒神庙,供奉萧何,曹参等粮务管理者,警示粮官廉洁。清代粮仓作为重要的历史建筑,体现当时农业经济的规模与重要性,是巴里坤地区重要的遗产。</p> <p class="ql-block">在粮仓旁的博物馆里,一件件展品静静地陈列着,木质容器、陶器、木制工具等,每一件都承载着一段历史的记忆。墙上的文字详细介绍了巴里坤民屯的发展历程,仿佛将我带回到那个屯田戍边的年代。而在另一侧,陶塑人物栩栩如生,田间劳作、列队交粮、送饭碾米的场景一一呈现,仿佛能听到那田间地头的欢声笑语,感受到那份辛勤与收获的喜悦。</p> <p class="ql-block">在一座传统建筑前,一个大型的石磨静静伫立,周围绿意盎然,粉红色的柱子在阳光下显得格外柔和。这里的一切都透露着一种古朴与宁静,仿佛时间在这里放慢了脚步。站在石磨旁,仿佛能听到昔日磨盘转动的声音,那是百姓们辛勤劳作的回响,是这片土地上最朴实的生活写照。</p> <p class="ql-block">走在古色古香的院落里,两旁是低矮的传统建筑,远处一座高耸的塔楼在阳光下显得格外庄严。近处一尊推车的雕像栩栩如生,车上堆满了麻袋,旁边一块刻有文字的石头静静伫立,仿佛在讲述着昔日的繁华与忙碌。街道上,几位行人缓缓走过,他们的身影与这座古城融为一体,仿佛是历史长河中的一朵浪花,轻轻荡漾。</p> <p class="ql-block">一座传统的中式建筑静静伫立,飞檐翘角在阳光下显得格外精致。前院中,一个大型的黄色香炉散发着淡淡的香气,几棵小树在风中轻轻摇曳。沙地上的脚印依稀可见,仿佛有人刚刚走过。站在这里,仿佛能感受到古人在此焚香祈福的场景,那份宁静与虔诚,穿越时空,依旧回荡在这片土地上。</p> <p class="ql-block">走进一间木质结构的房间,空旷的空间中,几幅画挂在墙上,地面上散落着一些箱子和物品。这里曾是粮仓的一部分,如今虽已不再使用,但那份历史的厚重感依旧扑面而来。房间的木质结构透露出一种岁月的痕迹,仿佛在诉说着它曾经的用途与故事。轻轻的触摸墙壁,仿佛能感受到那些曾经在这里忙碌的身影,他们的汗水与付出,成就了这片土地的繁荣与安定。</p> <p class="ql-block"> 二O二五年七月二十三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