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里古镇印象

梁山话剑

<p class="ql-block">昵 称:梁 山 话 剑</p><p class="ql-block">美篇号:250033322</p> <p class="ql-block">  同里,位于江苏东南吴江之境,作为苏州著名水乡古镇,可说是旅在苏州的必游品牌。去年暮秋我来了,今年初春我又来。</p><p class="ql-block"> 两度游览同里都是游完周庄后,直奔而来。第一次感觉就是一个精致的江南水乡,再次游时,这可是个气度非凡,藏龙卧虎的水乡。</p> <p class="ql-block">  同里名字的由来,听起来就很有趣,令人印象深刻。据载,最初名为“富土”,因让人听着总觉太过奢侈,故在唐初时改成“铜里”,别那么张扬。</p><p class="ql-block"> 到了宋代,一些文人觉得这水乡有的是水并无“铜”,奇思妙想重拾旧名“富土”,将两字叠起,去上面一点,中间一截将其隔开,遂变成“同里”,同音不同字,并以此为地名。真令人感叹,天赋古人这般灵感,匠心独运而妙趣横生!</p> <p class="ql-block">  这里几乎家家连水,户户通船。我们从城南迈过牌坊,就是一条三元河。跨三元桥后,不远又是河,再跨还是河,河河相约流向镇东同里湖中。古镇水网纵横,连太湖,达长江构成多层次交通体系。它串起一条发财致富、人才交流之路,不愧于 “东方小威尼斯”之誉!</p> <p class="ql-block">  同里的水很有灵性,它的桥也很有人情味。位于古镇中心的“同里三桥”,越两港,跨三圩,“太平”、“吉利”、“长庆”,念着桥的名字就感觉亲切。故同里人家添丁、婚嫁、做寿,都会来“走三桥”,行好运。</p><p class="ql-block"> 水能生财,财可育人,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同里之水特别能出商人、文人,当然也有官员。我游走在镇中,沿路绕水过桥,游览了许多名园古宅,名人故居。</p> <p class="ql-block">  同里之水,养育了一位叫“任兰生”的人物,不过他却是武将归来。我来到新填街234号,这里就是任兰生罢官后建造的“退思园”。进入园内,经典的苏州园林,一泓荷花碧池水景,亭台楼阁,桥廊馆榭临池而筑。这里景色美,故事也多,拟留着单篇成文。</p> <p class="ql-block">  我漫步来到尤家弄近水而居的嘉荫堂。这里以“八骏图”、“凤穿牡丹”和“三国演义”等木雕精品著称。更有著名爱国诗人柳亚子先生,1922年曾居住于此,并留下《罗星洲题壁》的诗作。有名句 <b>“猛忆船山诗句好,白莲都为美人开。” </b>而本堂之主,正是诗人的叔父柳炳南。</p><p class="ql-block"> 当时作为巡展“吴江家风家训传承馆”,展示吴江名人家风典范。展示以费孝通为代表的费氏,杨敦颐的杨氏,当然还有以柳亚子为代表的柳氏等吴江名人家族风范。</p> <p class="ql-block">  河对面富观街的崇本堂,为“崇德思本”之意,也是同里很有名气的宅居。我跨过长庆桥来了!1912年祖上为杭州人氏的钱幼琴,购买顾氏的 “西宅别业” 于此安家立业。</p><p class="ql-block"> 宅为五进院落,布局紧凑,以江南水乡特色兼融现代理念改造而成。现在作为“江南水乡婚俗馆”,对外开放。因有婚礼表演,故这里常聚集许多青年男女前来围观。</p> <p class="ql-block">  同里的耕乐堂,位于陆家埭,原是明代处士朱祥的宅第,这个朱祥就是苏州宝带桥修建时,朝廷命官的督工者。后来此宅数易其主,现为清乾隆、咸丰年间两度重修而成。它以宅园组合,因地制宜,紧凑自然,山石布局精巧,堪称袖珍型山水园林。</p><p class="ql-block"> 在清末时,为富绅黄仲梁所有,故也称黄家花园。现作为旅游景点开放。</p> <p class="ql-block">  在同里,还观览了中国民主促进会创始人王绍鏊的纪念馆。出来后遇见“珍珠塔景园”的指示牌,即按图索骥,一路走着,等待“珍珠塔”的出现。当到来后方知,这里并没有什么塔,而是以锡剧《珍珠塔》爱情故事的发源地得名。由此,这座景园充满了唯美和浪漫。</p><p class="ql-block"> 读池畔亭联,<b>“鱼乐焉知人乐;泉清不若心清”,</b>可知园主的心境。</p> <p class="ql-block">  这是明万历年间南京监察御史陈王道宅第。虽为御史第的豪宅,在同里的园林景观不亚于退思园。这里的假山真泉,亭台楼阁深深刻上“苏州园林”的烙印。同里水乡孕育出明代造园家计成,不枉他写出那部名著《园冶》之功,造就出同里园林精巧与致美!</p><p class="ql-block"> 与珍珠塔景园仅一墙之隔的松石悟园,小巧玲珑,粉墙黛瓦,香樟翠竹,尽显其雅致宁静。原为金仲禹故居,现作为石板画珍藏展览,一处极具特色的景点。</p> <p class="ql-block">  江南水乡经典的同里,真是钟灵毓秀之地。当我游完古镇,从三元桥返回时于牌楼之西,一座临河古朴的旧宅,这是清末南社著名诗人陈去病故居。他于1874年8月出生在这里,一位爱国诗人、一生为实现共和民主制度而奔走呼号的革命者。</p><p class="ql-block"> <b>“旧时江南,醇正水乡”,</b>这就是同里,人杰地灵的同里!我游在同里,触摸古镇的砖瓦,能感受这里水的灵动,水的力量。它润泽了这片土地,孕育了许多文人商贾。他们创造了财富,留下水乡的文化遗产,延续历史文脉,给后人留下深深的印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写于2025.07.19 珠海</p> <p class="ql-block">正文字数:1600字</p><p class="ql-block">文字摄影:梁山话剑</p><p class="ql-block">音乐:《梦里水乡》</p><p class="ql-block">演唱:王欢</p> 欢迎阅读   感谢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