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的战事考验着古堡的防卫,平时小规模的袭扰更是不断,波罗堡处于“极冲之地,虽有无定河的天堑,坚固的城堡,据《延安府志》有记载的所辖防线“边垣长三十五里四十七步,墩台三十五座,今设守”。河套志(乾隆)道出其地理弱点,“然沿边之外,沙高于墙,无定河可以为隍,马不能徒涉,所防常在冰坚水浅时,亦不足恃。”根据文献卷11提督类为调度边兵预防虏患事所记载,边垣线上“各有达贼近边,或三五十人,或七八十人。营垒火光,帐窠烟尘,处处有之,而东路为多。”嘉靖年间,达到“处处有贼”“日日侵扰”的严峻形势。 据中国长城志文献第五篇 |明 ( 一 )记载:“嘉靖四年为达贼声息事记载:“又据波罗堡把总、指挥同知秦镗呈,据坐堡百户许聪呈,据镇虏山墩夜不收余茂兴报:二十日寅时,据军人袁朝儿瞭见达贼一百余骑,到墩西空掏开墙口,一半进入墙里,驰至砖窑梁瞭探。本职领军驰去截剿,从原口遁去。查得本堡舍余冯雄在路射死” 。 “又报据樊家梁墩夜不收黑六报:六月二十三日寅时,据军人李良儿瞭见达贼八十余骑到墩,拆开墙口进入, 一半驰往硬地梁墩。本职领军追剿,贼见兵临,当从原口出去。随据守硬地梁墩夜不收高真定亦报:前贼四十余骑到本墩对敌,射重墩军张彪,至晚身死”。 “又据秦镗呈,据莲池山墩夜不收席整报:六月二十五日寅时,据军人高四瞭见达贼六十余骑,到墩东空拆开墙口进入, 一半径往东南夹道去讫, 一半在墙堵口,将墩军张官音保射重身死。职领官军驰至河北,其贼退从原口去讫。<br>又据向水堡把总、千户朱镗呈,六月二十五日卯时,据向水界墩夜不收郭马儿报:据军人刘贵瞭见达贼三十余骑从南来到本墩,拆墙出境去讫。查得前贼自波罗堡、莲池山墩出没,至本堡大桑坪,射伤递送公文夜不收吴彦成,抢去骡一头并公文,射死军人周演及行路男子一人等因”。 “又据波罗堡把总、指挥同知秦镗呈,据坐堡百户许聪呈,据提墩总甲陈合卷儿报:本年六月二十七日巳时,据军人阎铭瞭见达贼二百余骑,到莲池山墩东空,掏开墙口,举放烟炮,五十余骑在于墙口, 一百五十骑进入边里沙窝簇立。本职当领马步官军同按伏都指挥马政领兵驰至河畔,前贼潜伏,内二骑往来引诱。职督官军前进,贼见兵势联络,当从原口遁去等因”。 “又据榆林城把总、都指挥佥事阎武呈,本年七月十五日丑时,据本城马神山墩传接迤西烟火,当蒙镇守总兵官彭模统领职等官军七百员名,至向水堡新添墩西空。达贼掏开墙口一处,瞭见边外沙梁簇立达贼二十余骑,爪得马踪三十余道,径往腹里西南去讫。蒙总兵官彭模分布官军 各冲要地方,按伏堵截。本官统领官军袭踪,追赶至波罗堡硬地梁墩,合兵夹击前贼,就阵夺获达马五匹、夷器六件、达箭三十二枝。被贼射重墩军二名,身死。贼奔从硬地梁墩东空水口出边去讫等因,节呈到臣”。 边线敌情向雪片一样飞速上报,可见波罗堡在抗击元蒙侵扰的第一线。在这些战报中,敌骑兵侵扰掠夺的战术是,大部队“掏开墙口”,留部分兵力守卫墙口,其余深入境内进行抢掠。若发现有被围堵的迹象,便快速从“从原口遁去”。这表明当时烽火台守军常面临敌人威胁,且因兵力等问题难以有效抵御。嘉靖六年十二月,刑部尚书李承勋上奏提到“戍边之卒,烽火斥堠,终岁不休,锋镝死亡,朝夕不保……”,这就使守卫烽火台的“墩兵”处于势单力薄的处境,牺牲的往往是他们。 从军事角度来看,波罗堡的频繁遭袭,反映出明朝边境防御体系的复杂与艰难。这座城堡的将士们,在无数个日夜坚守,用血肉之躯筑起防线。他们或许明知力量悬殊,却依然选择无畏地战斗。那些浴血奋战的身影,那些为了守护家园而牺牲的英魂,展现出坚韧不拔的精神与对家国的忠诚。然而,战事的频繁也暴露出明朝在边防策略、兵力部署、后勤保障等方面存在的诸多问题。例如,信息传递是否及时准确,防线是否存在漏洞,兵力调配是否合理等,这些都值得我们深入反思。 这些战事也见证了波罗堡军民的团结与顽强。在绝境之中,百姓与将士相互扶持,共同抵御外敌。他们在一次次的磨难中,形成了强大的凝聚力。这种团结一心、共御外侮的精神,穿越历史的尘埃,依然熠熠生辉,激励着后人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要携手并肩,共同奋斗。 波罗堡的遭遇,更是一个时代的缩影。它让我们看到了明朝在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的发展与困境。从长远的历史眼光来看,这些战事对当地的文化、经济和社会结构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战后的重建与恢复,使得当地的文化在交融与碰撞中不断演变,经济结构也被迫调整。它也提醒着我们,和平的来之不易,需要不断增强国家的综合实力,完善国防体系,才能避免历史的悲剧重演。 读完波罗堡的明朝战事,内心久久不能平静。它不仅是一段尘封的历史,更是一座精神的丰碑,时刻警醒着我们铭记历史、珍惜和平,传承那份坚韧与团结的精神,为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而努力 。 波罗堡除了深厚的历史军事文化,更有辉煌的现代革命军事文化,在古堡的北街头,雷志来领我们参观胡景铎故居。这是一座典型的明清时期四合院建筑,门前有两棵高大的榆树遮挡着炽热的太阳,树下有精美的并墙上会雕刻吉祥图案、花卉、动物。还未进入就已经感受到主人的典雅和富贵。大院为四合院式布局,由正房、厢房和倒座房组成,围绕一个中央庭院而建。房屋为砖木结构,屋顶覆盖灰色瓦片,部分房屋的门窗上还雕刻着精美的图案,体现出当年建造时的工艺水平和审美风格。 在刚一踏入院门内的对面的墙上,用烫木艺术的木板画的形式展示了“我为啥要起义”胡景铎将军的生平和横山起义的过程。抗日战争胜利后,蒋介石发动内战,调集大军围攻延安,陕甘宁边区根据地遭到重重包围,形势异常严峻。中共中央指派时任西北局书记的习仲勋对国民党军官内部具有进步倾向的官员做策反工作。 习仲勋选定驻守波罗堡、任陕北保安指挥部副指挥官的胡景铎将军作为策反对象。随后,地下工作人员化装潜入波罗城,对胡景铎及其周边进步军官进行策反,建立联系网络。1946年10月13日,胡景铎高举义旗,率部发动了横山起义。 起义解放了无定河以南30多个城镇、12万人口、5000平方公里的广大地区,拔除了插入陕甘宁边区北部的楔子,减轻了北线国民党军队对陕甘宁边区的威胁,粉碎了国民党军队企图三面夹击陕甘宁边区的阴谋。 横山起义是大革命失败后至西安解放前,陕西境内人数最多、规模最大、最为成功的一次起义。它为党中央转战陕北提供了较大的回旋余地,在政治上和军事上产生了重大影响,树立了中国共产党统战工作的成功典范。起义部队被改编为西北民主联军骑兵第六师,后来成为西北野战军的主力之一,在解放战争中建立了不朽功勋。 毛主席对横山起义给予了极高的评价,他指出“胡景铎起义给西北旧军队,指出了一条光明大道”。1946年12月,毛泽东在延安接见横山起义部队的欢迎会上,又赞誉横山起义“给西北的旧军队指出了一条光明大道”。<br> 横山起义载入了党的史册,具有重大而深远意义的历史事件,也是古堡命运发生根本转折,实现新生的历史事件。波罗堡的人们以此为自豪。在旁边还专门设立了“横山起义历史陈列馆”。 2024年10月20日于波罗堡<br> 何继荣,中国长城学会会员,中国传记文学学会会员,宁夏作家协会会员,吴忠市作家协会理事,自驾万里长城(嘉峪关至山海关),撰写长城游记二百余篇、一百多万字,拍摄长城题材照片一万余张。被誉为“行走记录长城宁夏第一人”。著有《宁夏长城访古》、《山西长城访古》等系列专著,被业界誉为“长城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