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界山避暑记

雪姗

<p class="ql-block">初伏的热浪席卷平原时,天界山正以23℃的清凉等候。踏入回龙大峡谷,便跌入了自然用亿万年书写的立体典籍——那道纵深千米的"U型"裂隙,既是避暑的天然凉廊,更是地球演化史的露天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站在峡谷中段仰望,两岸绝壁如巨斧劈削而成,裸露的红色岩体是大地最坦诚的肌肤。地质学家说,这里的岩层是部四卷本的厚重史书:顶层新生代的砂砾岩尚带着洪荒初歇的粗粝,往下是中生代花岗岩的结晶肌理,像凝固的浪涛记录着造山运动的磅礴;再深处,古生代的碳酸盐岩藏着远古海洋的密码,那些细微的波痕里,曾游弋着寒武纪的三叶虫;而底部元古代的变质岩,已在25亿年的时光里褪去了原始模样,只留下片麻状的纹理,诉说着地球早期岩浆与板块碰撞的炽烈往事。</p> <p class="ql-block">正午的阳光穿过崖顶的缝隙,在岩壁上投下斑驳光影。指尖抚过花岗岩的层面,能触摸到1.4亿年前岩浆冷却时形成的节理,那些平行或交错的纹路,如同树木的年轮,标注着燕山运动时期地壳抬升的速率。某块岩面的凹陷处,嵌着几粒浑圆的石英砂,它们曾是远古河床的沉积物,在板块挤压中被重新锻造成岩石的一部分,如今又在风化作用下显露真容——这是物质在时光里的轮回,比人类文明的更迭更显从容。</p> <p class="ql-block">峡谷底部的溪流带着冰碛融水的清冽,水流撞击岩石的声响与风穿裂隙的鸣响交织,像大地的呼吸。蹲下身细看溪床的卵石,有的表面保留着冰川擦痕,那是第四纪冰期留下的刻记;有的则被流水打磨得温润如玉,记录着近万年来气候转暖、冰川消退的历程。这些沉默的石头,比任何文字记载都更忠实,它们在寒暑交替中缓慢变化,却将每一次地质事件都镌刻进分子结构里。</p> <p class="ql-block">暮色降临时,凉风从峡谷深处漫来,带着负氧离子的清甜。回望那层层叠叠的岩壁,忽然懂得何为"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当人类在文明史中书写三千年兴衰时,这片山地正以岩层为纸、以地质运动为笔,记录着46亿年的沧桑。避暑的清凉是肌肤的触感,而真正沁入心脾的,是意识到自己正站在地球演化的某个瞬间,与亿万年的时光共处一室。</p> <p class="ql-block">在岩壁褶皱间触摸地质史诗。离开时,峡谷的阴影已漫过脚踝。那些岩壁上的纹理在暮色中渐渐模糊,却在记忆里愈发清晰——它们不是静止的风景,而是仍在生长的史诗,我们既是这篇章的读者,终也会成为其中的一粒尘埃,在自然的永恒魅力中,完成属于自己的时光注脚。</p> <p class="ql-block">图片:雪姗手机拍摄</p><p class="ql-block">美篇号:16069545</p><p class="ql-block">配乐;《战火兄弟情》铜管五重奏</p><p class="ql-block">雪姗写于2025年初伏</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