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卓宁霍姆宫是瑞典王室的私人宫殿,又称“皇后岛”,位于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郊区的梅拉伦湖畔,始建于1537年,是瑞典国王为爱妻建造的。1580年,瑞典国王约翰三世以卓宁霍姆宫为之命名,“卓宁”是瑞典语“皇后”的音译,“霍姆”即“小岛”。</p> <p class="ql-block">1661年宫殿被烧毁后由海德薇格•埃莉奥诺拉重建。海德薇格是瑞典国王卡尔十世·古斯塔夫的王后,儿子卡尔十一世和孙子卡尔十二世的两代摄政者,是瑞典历史上的实际统治者。</p> <p class="ql-block">因卓宁霍姆宫的建设受法国凡尔赛宫的启发,故有“瑞典的凡尔赛”之称。其内景点包括皇后岛宫、宫廷剧院、中国宫和花园等,其中绝大部分建筑物的风格都是巴洛克式,是瑞典第一个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卓宁霍姆宫是瑞典王室的实际居住地,南翼为私人住所,有王家卫队把守。部分区域对公众开放。</p> <p class="ql-block">皇后岛宫是这片王室领地的核心。宫殿建筑风格融合了巴洛克和洛可可元素,外观华丽。宫殿周边环境优美,有精心打理的花园和雕像。</p> <p class="ql-block">宫廷剧院建于1766年,是世界上唯一一座历经200多年没有什么变化的剧场。1792年,瑞典国王古斯塔夫三世在剧院举行的舞会上遇刺身亡,该剧院因此一度关闭。1922年,经整修的剧院将一百多年前使用的各种道具、装置、设备和剧台按照原样布置,至今仍旧用作举行古典剧目的演出场地。</p> <p class="ql-block">中国宫包括一座宫殿和两座亭子,内外都采用了中国和亚洲的艺术风格。这是1753年瑞典国王阿道尔夫•弗雷德里克<span style="font-size:18px;">为庆祝王后乌尔里卡生日而建造的</span>。这是一座中国式宫殿与法国洛可可式建筑的融合体,兼有东方建筑的典雅与西方建筑的华丽。</p> <p class="ql-block">那时候在西方流行中国热,整个建筑呈弓形,宫顶仿中国宫殿装饰并刻以雕龙,但无琉璃瓦。位居中央的主殿分为两层,每层分为前后殿,各有5-6间房间。主殿左右各有一座侧殿,以回廊与主殿相连。宫门、宫窗两侧的边框以中国式图案组成,以便于书写中国对联。</p> <p class="ql-block">在遥远的北欧看到几百年前的中国式建筑,我欣赏到跨文化风格融合的建筑之美,感受到中华文明的影响力。</p> <p class="ql-block">卓宁霍姆宫花园由著名建筑师老尼哥德穆斯·特辛受海德薇格•埃莉奥诺拉女王委托设计,以自然湖景与人工园林融合著称,灵感源自法国凡尔赛宫 。几何形花坛、喷泉和雕塑群采用巴洛克式对称布局,体现古典美学。<span style="font-size:18px;">后期增建的英式自然园林,展现</span>浪漫主义风格,适合漫步与野餐 。</p> <p class="ql-block">巴洛克花园于17世纪末期在海德薇格•埃莉奥诺拉统治期间建成,是最古老的花园。这是一座巴洛克风格的花园,就在主建筑的边上,几何图案组成的整齐草坪,许多雕像喷泉夹杂其间。</p> <p class="ql-block">英式花园位于巴洛克花园的北面,古斯塔夫三世统治期间开始建造,里面有两个池塘,运河蜿蜒其中,小桥错落有致。参天的大树之间摆放着很多雕像。</p> <p class="ql-block">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皇后岛宫殿包括剧院、花园等冠以“卓宁霍姆王家领地”这一总称,于1991年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原因就在于它带有宫殿、保存完好的剧院、中国亭和花园,是18世纪自凡尔赛宫得到灵感的北欧王家居所的最佳样本,展现了欧洲宫廷建筑与北欧本土特色的结合,反映了欧洲“中国风”潮流,是中西文化交融的独特见证。</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