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伟大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已走过98周年的光辉历程,在建军节到来之际,向全军致以节日祝贺!向为祖国和平安宁默默奉献的中国军人致以崇高的敬礼!</p><p class="ql-block"> “每逢佳节倍思亲”,我作为一名曾经的军人,此时此刻,更加怀念军旅生涯,更加思念朝夕共处的战友们,更加思念军营生活。</p> <p class="ql-block"> 时光荏苒,韶华已逝,军旅岁月,永烙心田。</p><p class="ql-block"> 当兵的经历是首动人的歌,是篇壮美的诗,是一杯醇香的酒;当兵的经历,又是一段缠绵的思恋,是一次光荣的旅程,是一段刻骨铭心的记忆。</p><p class="ql-block"> 1970年12月,我入伍来到部队。当时连队执行军农生产任务,驻扎在黄河、渭河交界的华阴生产基地。连队生活比较艰苦,但虽苦犹甜,以苦为乐,战士们以高昂的激情,坚韧不拔的革命意志,完成了上级交给的各项战斗任务。</p> <p class="ql-block"> “民以食为天”,对于部队来说也是如此。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自古至今,中外军队,都对伙食看得很重!军队伙食的好差,直接关系到将士们精神状态和战斗意志。让官兵们吃饱吃好,是部队一成不变的信条。军人的职责是保家卫国,为了保持战斗力,确保战斗的胜利,全军各级领导都十分重视抓伙食的改善。</p><p class="ql-block"> 部队的伙食,是以连为伙食单位,每个连队都由一名副连长亲自抓伙食,连队的司务长具体抓伙食,每个连队都有一个炊事班专为连队官兵做饭,并有一名给养员(上士)专门采购副食蔬菜。这样以来部队自上而下层层抓伙食,在现有的条件下,千方百计搞好伙食。</p> <p class="ql-block"> 在中国的陆军部队,伙食标准大同小异,根据部队所在地区和环境的不同,生活费有适当调整。就拿我们部队来说,属西北地区,条件稍差,每人每天的生活费就比别的部队多了二分钱,达到4角7分钱,粮食供应每人每月45斤,细粮占60%,粗粮40%,油料每人每月I.5斤,猪肉每个士兵每月供应三斤。</p><p class="ql-block"> 物资供应就这么多,是展现副连长和司务长智慧与能力的时候了,看他们怎样把连队伙食搞上去!副连长深入班、排,了解战士的的意愿和需求,司务长每天在炊事班坐阵,与全班战士谈心,征求大家意见,为怎样才能把伙食搞好出谋划策,这样集思广议,制定了切实可行的计划,每天的伙食,都按食谱执行!精打细算,粗粮细吃,细粮食品多样化,改变了老一样的做法,受到干部战士的好评!比如说小麦面粉除做馒头外,还可以做面条、花卷、蒸包、菜饼、水饺,还可以炸油条、油饼等!玉米面压成饸饹是很好的食品,战士们都喜欢吃! </p><p class="ql-block"> 那时炊事班的战士很辛苦,他们早上5点就得起来做饭,上午9点开始忙着做中午的饭,下午3点又要做晚饭,晚饭后要打扫卫生,在大缸里把明天早上蒸馒头的面粉按比例加水、加发酵面搅拌均匀。早上吃的馒头最费事,那时没有炊事机械,全靠两只手。他们把发好的面放在案板上用手揉面,蒸过馒头的人都知道,面揉的次数越多,蒸出的馒头越白、越好吃!蒸馒头需搓成长条用刀一个个切好放入蒸笼这才完事。</p><p class="ql-block"> 那时做饭的炉灶没有鼓风机,在地下挖个大坑,上面盘上灶台,灶台后面垒个高高的烟囱抽风,促使火焰旺盛达到做饭的目的。有时风向不对,倒灌到灶内,火不旺却满是烟,呛得人喘不气来!</p><p class="ql-block"> 炒菜用的铲子,简直就是铁锹,翻来翻去的,没把子力气还真不行!碰上过年过节,部队需会餐,这就更忙坏了炊事班,所以每到这个时候连队都会派公差帮厨!</p> <p class="ql-block"> 到我入伍后的下半年,连队伙食有了巨大改变!这是贯彻落实毛主席“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伟大号召取得的成绩!首先通过军农生产,加大了细粮比例,收获的菜籽榨成油分给了连队,吃油不成问题,可以经常炸油条和油饼吃了。建了猪圈,养了二十来头猪,由炊事班负责猪饲料,并派一名炊事员一日三餐伺侯这些猪。连队开荒种菜,除供应连队用,还为养猪备下充足的食物,猪快速生长,基本达到一月杀头猪和节假日杀猪的条件。</p><p class="ql-block"> 连队的菜园抓得紧,在保障军农生产之外,抽出一个班种菜。菜的种类众多,茄子、辣椒、黄瓜、西红柿、豆角、土豆、萝卜、白菜都尝试着种一些,都长得不错,使菜桌上蔬菜已多样化!另外给养员也能采购到很多食品。</p><p class="ql-block"> 七十年代还没有野生动物保护法,允许猎人打猎。黄河滩上栖息着很多大雁,猎人把大雁拿到集市卖,采购员用廉价就可以买到,是很好的美食;陕西人不喜欢吃鱼,在我们生产基地上有很多池塘、河沟,野生鱼类较多,连队利用空余时间经常组织战士们下河捕鱼,一次可捞几十斤;</p><p class="ql-block"> 更有趣的是,部队军农生产,把大片芦苇滩涂地深翻种上了小麦。芦苇在地下发酵,秋后麦地里长出了鲜嫩的白色小蘑菇,当地人说可以食用,连队拿到有关部门检验,结果可以食用,经上级批准,连队一有时间就全连出动采摘。蘑菇味道鲜美,做出的鸡蛋汤很好喝。各种食品丰富多样,连队伙食得到很大提高!</p> <p class="ql-block">连队逢年过节,就统一制作肉馅,与面粉分发到各班,连队干部下到各班,与战士们一起动手包饺子,改善了生活,加深了官兵关系,提高了部队战斗力!</p> <p class="ql-block"> 自己动手,丰衣足食,连队建起了养猪圈,喂养了二十多头猪,保障了月月都吃到自养的猪肉,大大改善了连队伙食。</p> <p class="ql-block"> 多少年过去了,当年军营中的老领导,朝夕相处的老战友,还时时在我脑海中浮现。时至今日,那嘹亮的军号声还能听到;那香喷喷的大锅菜仿佛还能闻到。这军营中的大锅饭,培育了战友们的集体主义精神及崇高的共产主义理想。</p> <p class="ql-block"> 忆往昔,心潮澎湃,感慨万千,一段军旅生活,锤练我们的意志,造就了我们人生的走向,岁月的痕迹,写在脸上,美好的记忆,留在心中。</p> <p class="ql-block">编辑制作:孙纪国</p><p class="ql-block">图片来源:网络</p><p class="ql-block">完稿:2025年7月23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