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发表《一段难忘的记忆》

春苗文学

<p class="ql-block"> 一段难忘的记忆</p><p class="ql-block"> 文/徐继龙</p><p class="ql-block"> 父亲,是一名抗美援越退伍老兵。越南总理范文同,曾为父亲这些抗美援越的军人颁发了“团结战胜飞贼”的证书。 </p><p class="ql-block"> 1965年3月,父亲从七台河应征入伍,后任某部队五班班长,部队负责守卫辽东半岛黄海岸。当时,兵源增加, 营房不足,首长命令部队发扬愚公移山的艰苦奋斗精神,去东沟县黄土坎镇大黄旗村打石头,供应全团建筑营房用料。</p><p class="ql-block"> 五班的七位同志被安排在村民迟大娘家东屋居住,迟大娘50多岁,中等身材,小脚,一生好善,生活俭朴。她看到几位同志每天抢着帮助打扫院子、挑水,打心眼儿里喜爱,特别是对父亲关怀备至。她的长子迟殿山,年龄与父亲相仿,两人相处得像亲兄弟一样。经过半年多的朝夕相处,父亲和大娘家结下了深厚的革命情谊,老人家决定认父亲为义子。从此,父亲就称她老人家为干妈。</p><p class="ql-block"> 1967年元月,父亲所在的部队奉命调往援越抗美的前线参战。临行前,老人家抱住父亲哭看说:"等你们胜利归来时,一定来看看我呀!"母子俩洒泪而别。 </p><p class="ql-block"> 父亲随部队入越作战,1968年中旬凯旋而归。他利用周末请了一天假,前往大黄旗村看望干妈及家人。老干妈为他做了最喜欢吃的小米粥饭,用酱肉炒了八个菜,临行又强塞给父亲一包早已煮好的鸡蛋,叫他带着路上吃。母子俩又一次洒泪而别。</p><p class="ql-block"> 1969年3月,部队集体用汽车把复原兵送至丹东火车站。父亲也没有来得及同干妈告别。回到七台河,父亲在新兴矿一干就是30年。30年中,他每时每刻都在思念着老干妈,但只能保持通信而已。</p><p class="ql-block"> 1997年,父亲已退休。6月3日夜里,父亲在睡梦里,梦见干妈拿着他的相片用手指着哭。父亲辗转反侧,夜不能眠。6月4日,父亲决定前往丹东市看望她老人家。告别家人,父亲登上了列车。6月7日早,父亲到达了丹东市大黄旗村,得知干妈已在10年前搬往东港市黑沟乡王岺村居住。等父亲找到老干妈家时,邻居告诉他说:84岁的干妈迟菊氏,患肝癌已去世3天,早上才去东沟县火化。干妈病重期间拿着父亲的照片,用手指着哭。其子殿山本想给父亲写信告之,但信底放没了,信也就没写成。父亲和村民及亲友们边走边谈,来到了洋河渡口,等殿山兄回来。等了一会儿,殿山背着老干妈的骨灰回来了!父亲一把抱住干妈的骨灰失声痛哭。父亲和兄弟殿山步行上山,把老人家和迟大爷合葬。父亲以长子身份,为老人家戴重孝,举行了葬礼。</p><p class="ql-block"> 平凡慈爱的老干妈,给父亲留下了太多的回忆。这种刻骨铭心的怀念,将陪伴父亲有生之年的每时每刻……</p> <p class="ql-block">  越南总理范文同,曾为父亲这些抗美援越的军人颁发了“团结战胜飞贼”的证书。</p> <p class="ql-block">  父亲的退伍证和勋章。</p> <p class="ql-block">  文章在2025年八一建军节前夕发表于《七台河矿工报》。</p> <p class="ql-block">作者简介</p><p class="ql-block">徐继龙:高级教师,七台河市作家协会会员,《青年文学家》杂志七台河分会主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