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奇幻之旅 纵览塞上风华——宁夏之旅日记(上)

盛泽 粮钢

<p class="ql-block">  炎炎夏日,象我们这等年纪的人,应该是孵孵空调,安安顿顿宅家“消夏”。可看到好友们东奔西忙旅游忙,心理不免痒痒的,因为已经大半年没出去溜溜了。正好苏州职工国际旅行社宁夏游的行程很夺人眼球,宁夏又是我们旅游地图的空白点,于是,一场两个六旬老人的说走就走的宁夏奇幻之旅就这样开始了。</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2025年7月7日 星期一 晴</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初遇银川</b></p><p class="ql-block"> 苏州职工国旅的行程安排是双卧往返,因为受不了绿皮火车夜晚的“咣当”声,我们请闻总帮助购买了无锡硕放机场至银川河东机场的往返票,这样整个行程可以减少两天往返的时间。如果硕放机场起飞时间正常的话,我们可以比搭乘火车的队友早一点抵达银川。不料飞机延误,我们一直到晚上8点半左右才到宾馆,成了队伍中最迟的报到者。</p><p class="ql-block"> 旅行社将住宿宾馆安排在地处银川南门的“奇遇·银川之悦”酒店,一到宾馆放下行李就出来溜达,呼吸一下宁夏夜晚的空气。已是晚上9点模样,不少商店已准备打烊,马路上行人和车辆开始减少,城市正逐步进入休眠状态,走着走着,一阵音乐吸引了我们,顺着音乐响起的方向走去,一个看上去蛮有点历史的城门楼映入眼帘,城楼前有一片不大不小的广场,此时广场上人群攒动,跳广场舞的、拍地摊的、散步的、闲坐着玩手机的……等等,构成了一幅生动的夏夜广场热闹景象。我随手拍了一段近20秒钟的视频,稍加编辑后发到视频号上,不料引来网友们异常热情的关注和点赞,当晚的点击量就达近五千(至今点击量超过6.3万),这美好的开端预示着我们这次宁夏奇幻之旅必定圆满成功。</p> <p class="ql-block">  视频:银川南门广场一角</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2025年7月8日 晴转雷暴大雨</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银川周边游</b></p><p class="ql-block"> 今天是宁夏游的第一天,一清早地导崔丽小姐就来宾馆接我们出游,崔丽如同她的名字,相貌美丽、举止优雅、妙语连珠。一上大巴,崔导寥寥数语就将银川的变化清晰地描述,特别是那段顺口溜:“一条街、两栋楼,一个警察看两头;公园里边4只猴,饭馆里面劲卖粥。”将改革开放前银川的落后面貌形象地展示,与眼前繁华景象形成鲜明的对比,令人印象深刻。</p><p class="ql-block"> 路过一座古塔,随手拍了下来。问了崔导才知道这是承天寺塔,始建于西夏天祐垂圣年(1050),清乾隆三年(1738)因地震而毁,嘉庆二十五年(1820)在原址重建,它宁夏古塔中唯一一座有文献记载的古塔。</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一)贺兰山岩画</b></p><p class="ql-block"> 今天的游程很丰富,根据天气情况,导游安排的第一个景点是贺兰山岩画。</p><p class="ql-block"> 贺兰山岩画遗址公园位于贺兰山腹地的贺兰口峡谷两侧,是贺兰山区域20多处岩画中最具代表性的一处,距今约3000年到10000年。</p><p class="ql-block"> 这里已被定为“国际岩画峰会永久会址”。</p> <p class="ql-block">  走进景区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太阳神广场,这是将贺兰山“镇山之宝”——太阳神岩画1:100放大后制作的图案,也是宁夏旅游的标志之一。</p> <p class="ql-block">  道路两旁“华夏脊梁”、“中华魂魄”的石刻标语,显示贺兰山岩画在世界岩画史上的厚重地位。</p> <p class="ql-block">  正值暑假不少青少年研学团队在此观摩,感受领略中华悠久的文明历史。</p> <p class="ql-block">  随后我们来到银川世界岩画馆。这是国内唯一的岩画专题博物馆,世界之最。馆内详尽展示了全世界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50多处岩画作品。巨大的岩画分布图显示,岩画的足迹遍布五大洲,极具参观价值。馆内的导游讲解生动有趣,我们一路跟随,全面了解了世界岩画的特色,惊叹于远古人类文明的奇妙共性——尽管相隔千山万水,不同地域的石刻主题却惊人相似,有些图案甚至如出一辙。</p> <p class="ql-block">  世界岩画分布图(手机横看)</p> <p class="ql-block">  自上而下分别是:</p><p class="ql-block"> 南美洲秘鲁纳斯卡地画长尾猴</p><p class="ql-block"> 北美洲美国托萨格拉拉头像</p><p class="ql-block"> 非洲南非布须曼人祭祀场面</p><p class="ql-block"> 欧洲法国拉斯科洞穴奔跑的野牛</p><p class="ql-block"> 非洲祭祀太阳神</p> <p class="ql-block">  自上而下分别是:</p><p class="ql-block"> 江苏连云港将军岩岩画全景</p><p class="ql-block"> 广西左江华山岩画场景</p><p class="ql-block"> 浙江台州仙居植物岩画</p><p class="ql-block"> 青铜峡岩画人、动物与手印</p> <p class="ql-block">  参观世界岩画馆结束后,我们乘坐景区交通车驶向岩画遗址公园。巍巍贺兰山在眼前缓缓展现雄伟身姿。这座曾是匈奴、鲜卑、突厥、吐蕃、党项等北方少数民族生息繁衍的山脉,见证了无数历史变迁,更留存下大量珍贵的岩画遗存。</p><p class="ql-block"> 在岩画遗址公园入口处,巨大醒目的“贺兰山岩画”标志矗立。</p> <p class="ql-block">  进入公园,道路两旁分布这一些单体岩画,有的象是人像,有的象动物,奔跑的小鹿形象生动逼真。这些单体岩画刻画了当时贺兰山区常见的牛、羊、鹿、马等动物,从中可见当时游牧业的发达。</p> <p class="ql-block">  继续前行,沿途岩画众多。这里岩石坚硬,有利于岩画保存,使得贺兰山岩画历经数千年岁月侵蚀依然留存至今。</p><p class="ql-block"> 在距离地面七八米高的岩壁上,还有手印图,上面有两个手印、一个人面像、动物图案和各种符号。最上方是桃形人面,下面两只手印大小不一,可能代表不同的部落或财产。小手印的下方有一头牛,向着大手印方向屈膝下跪,象征臣服。小手印部落的全部财产归大手印部落所有,有神、人作证,并“盖手印”以达成契约,永远有效,不得更改。</p><p class="ql-block"> 双羊出圈岩画描绘了方形建筑物和两只步履从容的山羊,是贺兰山岩画中唯一带有人工建筑物的岩画。</p> <p class="ql-block">  这是女人花岩画,由两幅人面上下错落组成,上面是女性形象,由十三个花瓣围组而成,面部轮廓呈四片瓦状,下面是头顶羽毛状头饰的男性形象。</p><p class="ql-block"> 猴头像栩栩如生,酷似《西游记》中被如来佛压在五指山下的孙悟空。</p><p class="ql-block"> 这是“鸡鸡洞”,洞内沙中小泥棍,形似男童性器,人称“泥鸡鸡”,此洞故名“鸡鸡洞”,又称“观音洞”。贺兰山民有“摸鸡鸡”的旧俗。每逢阴历2月19观音诞辰日、6月19观音成道日、9月19日观音出家日,到观音洞前求子求福的山民纷至沓来,求子妇女往往手伸洞中摸鸡鸡,以求观音送子。</p> <p class="ql-block">  我们见到了贺兰山的“镇山之宝”——太阳神岩画,它也是宁夏旅游的标志之一。这幅岩画刻在距离地面20米高的垂直岩壁上,是贺兰口目前发现位置最高的岩画。岩画中的太阳神形似人面,面部圆形,重环双眼炯炯有神,神态严肃威武。其头部的放射形线条代表太阳光芒四射,光芒分为三层,最外圈24根、中间圈12根,每个眼睛外还有6根,仿佛太阳普照万物,这或许与古老的太阳崇拜有关。</p><p class="ql-block"> 岩壁上还留存着一些明万历37年题刻,不过部分岩画风化较为严重。</p> <p class="ql-block">  这是清晰的西夏文题刻与人面像。西夏文题刻为何会出现于此?推测是当时的党项人看到人面像,发现两幅人面像的头饰与党项族发饰极为相似,认为这是上天的指引,便在上面刻上“能昌盛正法”,祈求佛祖保佑繁荣昌盛。上方还有许多相同的字,三撇一捺、三横一竖,是西夏文字中“佛”字。</p><p class="ql-block"> 一幅幅清晰有趣的岩画,表达着远古人类对自然的认知、文明的探索和对日常生活的留存,这里的每一幅岩画,都是远古先民留给世界的珍贵礼物,它们跨越时空,向我们诉说着人类文明最初的模样。</p> <p class="ql-block">  视频:西夏文题刻与人面像</p> <p class="ql-block">  贺兰山岩羊也探出身子仿佛在欢迎我们的到来。</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二)韩美林艺术馆</b></p><p class="ql-block"> 银川韩美林艺术馆于2015年12月21日在宁夏银川贺兰山下正式开馆,这是杭州和北京之外全国的第三座韩美林艺术馆。</p><p class="ql-block"> 韩美林用30多年时间从中国各地的甲骨文、石刻、岩画、土陶、青铜、陶瓷、碑铭、石鼓等各种古代文物搜寻记录了三万多个符号、记号、图腾和金文、象形文字。它们大多是秦代统一文字之前的古文字写法,其特点是一字多形、形态多变。这些文字已失传、或无法释读,但在韩美林先生的眼中,这些字却个个有情。</p> <p class="ql-block">  韩美林说:“上天对我说,韩美林你就是头牛,这辈子你就干活吧!”所以,韩先生有关牛的作品富有特别的美感。</p> <p class="ql-block">  2010年,怀着对贺兰山的深厚情谊,韩美林先生将创作的千余件艺术精品捐赠给银川市人民政府。为了收藏、陈列这些珍贵的艺术作品,银川市政府决定在贺兰山岩画遗址景区内兴建一座艺术馆。由此,银川韩美林艺术馆于焉而生。</p> <p class="ql-block">  这座藏在贺兰山下的艺术宝库,处处皆美。也许,遇上一座这样的艺术馆,于我们而言,是由内到外的艺术洗礼和美的历程。</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三)镇北堡西部影视基地</b></p><p class="ql-block"> 来宁夏,镇北堡西部影视城是必游之地,它有“东方好莱坞”之美誉。自1981年以来,这里共拍摄影视剧208部,诞生了《牧马人》《大话西游》《红高粱》《关中刀客》等众多经典影片,被誉为“中国电影从这里走向世界”。</p><p class="ql-block"> 走在这长长的廊道里,每一步都像是在演绎一场电影。拍摄牧马人的场景地让人想起电影里熟悉的镜头。</p> <p class="ql-block">  明城景区掠影。</p> <p class="ql-block">  电影《牧马人》拍摄场景地。</p> <p class="ql-block">  电视剧《灵与肉》拍摄场景地。</p> <p class="ql-block"> 由于时间关系,我们只能匆匆走马观花巡礼游。本想只抓重点,踏上月亮门穿越回《红高粱》的“高光时刻”。不料一场滂沱大雨倾盆而下,雷声隆隆,霹雳闪电,我们只能冒着大雨走下月亮门观景台,躲进一个茅草凉亭躲雨。这是看管骆驼管理人员休息的亭子,地方不大,四面透风,根本挡不了风雨。脚下黄土在雨水的冲刷下,大有滑坡之势。情急之中,给导游发了微信求呼,导游向景区管理处求助,马上警察叔叔驾车来救我们了。</p> <p class="ql-block">  视频:在银川镇北堡西部影视城遭遇疾风暴雨。</p> <p class="ql-block">  不一会,雨停了,警察叔叔又将我们送到清城景区,服务态度真好,谢谢警察叔叔!</p><p class="ql-block"> 雨后的清城景区污水横流,游客难以行进,只能等待景区工作人员作初步清理后再进入。</p> <p class="ql-block">  清城景区掠影。</p> <p class="ql-block">  参观了张贤亮纪念馆后,才知道张贤亮这位作家、影城的创建人还是位收藏家、书法家,他是一位地地道道的资深文化人。</p> <p class="ql-block">  同样是投资创建影城,文化人与商人是有很大的区别的。在明清家具展览馆内展出有张贤亮先生毕生收藏的大量精美古典家具,是张先生早年不辞辛苦从全国各地收购采集的。你就看那作为道具的明清老家具上一件件精铜荷页、拉手、面叶以及包角等,精美粗犷、包浆浓厚,多么古色古香,给影视作品的拍摄增加了真实古朴的气息。这是张先生这位资深文化人创建影视城的独特之处,也是其他影视城、影视拍摄基地所不可能具备的。</p> <p class="ql-block">  镇北堡西部影城,它不只是一个旅游景点,更是一部活的电影史书,将历史与现代、文化与娱乐完美融合,让每一位游客都能在其中找到属于自己的电影梦。</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四)志辉源石酒庄</b></p><p class="ql-block"> 志辉源石酒庄是中央电视台2024年播放的电视连续剧《星星的故乡》的原型之一。该剧讲述了欧阳易星、齐路等一批富有理想热情、敢于艰苦创业,朝着中国葡萄酒“当惊世界殊”的宏伟目标传承、坚守、奋斗创新的人物故事。</p> <p class="ql-block">  志辉源石酒庄原是一个废弃的砂石矿场,经过重新设计,将废石、废坑及各类废弃建筑材料重新利用,利用沙石采空区的高低地势建成复式酒庄。</p> <p class="ql-block">  志辉源石酒庄依贺兰山而建,酒庄的建造秉承“天人合一”、“师法自然”的中国园林建园理念。返朴归真、虚静恬淡的中国园林美学标准与葡萄美酒的气息巧妙结合,营造了中国园林中独树一帜的酒庄园林风格。</p> <p class="ql-block">  酒庄的地下酒窖总面积超过3700㎡,酒窖的建筑主材采用贺兰山下的原石。在源石酒庄窖藏的葡萄酒,既具备葡萄酒的醇厚、甘洌,又因为每天在贺兰山原石的包围下存放,被赋予了丰富的微量元素,表现为酒中厚重、朴素的风味。</p> <p class="ql-block">  酒庄的酒文化大厅陈列了反映中国酒文化的各类艺术品。废旧物被精巧的利用在装饰、家俱上,大厅屋顶使用从1958年银川剧院拆卸的木梁做横梁,让酒庄与宁夏的历史同在。在文化大厅内体会每个器物带来的厚重,感受中国式酒庄独特的文化气息。</p><p class="ql-block"> 由于我不喝酒,所以在品酒大厅享受了与小朋友相同的待遇——一套儿童甜品餐,志辉源石酒庄这星星的故乡,让我返老还童,真是酒不醉人人自醉。</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五)览山公园</b></p><p class="ql-block"> 都说览山公园的落日,能解锁银川的浪漫。</p><p class="ql-block"> 公园建于2008年,当时是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50周年庆典的主会场。一进公园,看到一条宽阔的登山台阶一直通往山顶,爬上208个台阶(代表建设时间为2008年),一排仿古罗马斗兽场的建筑赫然立在眼前,巨大的拱门,整整齐齐排列的石柱,静静地矗立着。透过拱门就看到了远山和晚霞。</p> <p class="ql-block">  来到长廊下,顿觉豁然开朗,橙黄色的色调在落日的映衬下更质朴、更有韵味。山脚是一个绿草如茵的运动场,山下的湖泊像明镜一般,放眼望去,湖水波光粼粼很灵动,远处是连绵起伏的贺兰山和现代化的城市天际线 ,三者相互映衬,构成了一幅绝美的画卷。</p> <p class="ql-block">  银川夏天最浪漫的打开方式,是览山公园的落日余晖。</p> <p class="ql-block">  视频:银川览山公园</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2025年7月9日 星期三 晴</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一)五湖穿越</b></p><p class="ql-block"> 今天的游程是拥抱热情的沙漠。一大早从宾馆坐上大巴出发,行驶118KM后来到阿拉善盟左旗,换乘四驱越野车进入腾格里沙漠去体验沙漠的海洋。换乘地点是车多人旺,大家的心情都十分迫切,乘上越野车后,各团队纷纷集队匆匆赶路。</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1) 骆驼湖</b></p><p class="ql-block"> 第一站来到骆驼湖,据说它是此次五湖穿越旅途中最美的一个,绿洲全长 10 公里左右,有成群的骆驼、牛、羊以及芦苇荡、牧民家,美的令人窒息,人与自然如此的和谐共处。</p><p class="ql-block"> 然而,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眼前的景色和“据说”中的描述差距不是一点点。但是走过路过就算拥有过,在骆驼湖边我张开双臂向着湖水倾倒身姿,似乎在张开那想象的翅膀,在湖中寻觅成群的骆驼和牛羊。</p><p class="ql-block"> 虽然骆驼湖边没骆驼,但湖水映照金色沙山的美景令人陶醉。团队的小伙伴们在骆驼湖畔留下了第一张充满欢笑的合影。</p> <p class="ql-block">  我们团队在骆驼湖边的合影(手机横看)</p> <p class="ql-block">  骆驼湖全景(手机横看)</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2)乌兰湖</b></p><p class="ql-block"> 穿越的第二站是乌兰湖。</p><p class="ql-block"> “乌兰”在蒙语中的意思是“红色的”。 “乌兰湖”就是指红色的湖,眼前的乌兰湖就是这样一个被称为“红海子”的乌兰湖。从高空俯瞰形似一颗跳动的红色心脏,白色盐碱地与红色湖水形成强烈对比,宛如心脏的血管脉络。故而乌兰湖有“地球的心脏”之美誉。</p><p class="ql-block"> 暗红色的湖水映照这金色的沙山,沙山更显得金碧辉煌,我们的身姿在湖水中的倒影比原型更年轻漂亮。在这神奇的“红”湖边,团队留下了第二张合影,为了显摆自己,我从闻总手中接过队旗,煞有介事地“摇旗呐喊”。</p> <p class="ql-block">  团队在乌兰湖边的合影(手机横看)。</p><p class="ql-block"> 我从闻总手中接过队旗,煞有介事地“摇旗呐喊”。</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3)张家湖</b></p><p class="ql-block"> 穿越的第三站是张家湖,在大漠连续烈日的烧烤下,张家湖已经没多少水了,成了“张家潭”。但张家湖的景点打造颇具风采, “我在大漠,没空想你”的标语很夺人眼球,让人不由自主地在这“大漠极致”之处摆出POSS:抒情式、浪漫式、互拍式、满怀豪情式……应有尽有,统统的是杨子荣的“胸有朝阳”式,最后登上越野车,来个装模作样的挥手式。</p><p class="ql-block"> 此时此刻,穿越节目似乎达到了高潮,你看大伙在合影中的笑容是最自然、最由衷的。</p> <p class="ql-block">  大伙在合影中的笑容是最自然、最由衷的(手机横看)。</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4)蛋黄湖与吉他湖</b></p><p class="ql-block"> 按照原来的游程,过了张家湖后开始体验式徒步 5 公里,见证行走的力量,越野车全程跟随,走不动随时上车。我们是“老小团”,在这38︒C高温的茫茫沙海中徒步,令人望而却步。所以接下来两湖的穿越是乘车掠过。</p><p class="ql-block"> 所谓“蛋黄湖”,我看就是形状象我们平时所煎烧的荷包蛋的样子,在烈日暴晒下的沙漠中显得多么孤单、渺小,时刻有干涸的危险。</p> <p class="ql-block">  吉他湖形状酷似吉他,导游抒情地解说道:“吉他湖躺在腾格里的怀抱中,弹奏大自然的旋律。在湖边感受微风拂面,聆听沙漠的声音。”我们坐在车里视线局限,只看到一个椭圆形的白色湖泊,倒有点象路边饮食摊上卖的圆大饼。</p> <p class="ql-block">  车队继续向前,虽然我们的穿越旅程有点“迷你”,不到三个小时。但坐在越野车上的感觉绝对拉风,开车的帅哥在我们的不断赞美下,兴奋极啦,不断炫他的车技,一会儿将车冲上沙山之巅,一会儿又俯冲至谷底,我们享受了货真价实的“过山车”。可惜拍摄技术蹩脚,没有将这“刺激”的场景完整记录下来,只拍到点“边角边料”。</p><p class="ql-block"> 视频:穿越大漠。</p> <p class="ql-block">  在穿越即将结束之时,路过阿拉善英雄会会场,部分队员下车打卡拍摄照片后继续前行,向着下一站沙漠营地进发。</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二)沙漠营地</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1)PIKA(皮卡兔)沙漠星空亲子民宿</b></p><p class="ql-block"> 大巴载着我们前往腾格里沙漠营地—中卫皮卡兔沙漠星空营地,在中转换乘点乘坐营地中转车抵达沙漠腹地,年轻一点的队员都去体验沙漠游乐项目,什么骑骆驼、沙漠冲浪等等,我们这些六旬老人因体力的关系,就不参加这些挑战性强的活动,直接抵达营地等待临傍晚的沙漠游乐项目。</p><p class="ql-block"> 沙漠营地在静静地等候我们的到来,营地环境不错,摩洛哥帐篷整齐地排列着,这就是我们今晚的家。名为“沙漠星空亲自民宿”的营地俱乐部设施很好,餐厅、酒吧、洗手间、浴室一应俱全。服务人员正忙于布置晚上的游乐场地,队员陈攻老师用无人机航拍的营地照片很美,一泓弯弯的泉水,让人感觉似乎来到了月牙泉。</p><p class="ql-block"> 我们几位先到达营地的队员,先享用起热气腾腾的沙漠鸳鸯火锅。现代化的物流,保障了在这沙漠的深处也照样能品尝到新鲜可口的美味佳肴。</p><p class="ql-block"> 火锅的汤料热浪翻滚,队友的交谈热情洋溢,沙漠的激情烁玉流金……。真是一口口啤酒千万句话,金色沙漠起浪花。</p> <p class="ql-block">  视频:沙漠营地。</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2)沙海日落</b></p><p class="ql-block"> 吃过晚饭,眼看太阳就要下山,队员蒋颖老师头脑灵活,当即请营地服务人员开着沙地吉普,将我们送上沙山顶端观日落。</p><p class="ql-block"> 当我们来到沙山顶端,目之所及,是无垠沙海与天空的交织。而沙漠落日,无疑是这片广袤天地间最动人心弦的光影叙事。</p><p class="ql-block"> 白日里沙漠被骄阳炙烤,沙砾散发着燥热。随着时间流转,太阳开始西沉,像是大自然缓缓拉开一场盛大帷幕。最初,天空还残留着白日的明亮,可转眼间,太阳的光芒渐次柔和,给云朵镶上金边,那些云朵或如蓬松棉絮,或似连绵山峦,在光线渲染下,变幻出橙红、金黄等绚烂色彩,似是天空打翻了颜料盘,肆意泼洒。</p> <p class="ql-block">  当太阳逐渐隐没,余晖依旧眷恋着沙漠,给沙砾、给空气都染上温柔。此时的沙漠,没了白日的喧嚣(或许它白天也是安静的),多了份静谧的厚重。落日的光与热,在消逝前最后一次拥抱沙海,让这片天地既有雄浑的力量。此时此刻,回头一看,月上东山,给人带来无限的柔美诗意。</p> <p class="ql-block"> 沙漠落日,是自然绘就的史诗,每一缕光、每一粒沙,都在诉说着天地的宏大与生命的渺小,也让驻足者的心,在这沙海余晖里,寻得片刻宁静与震撼,铭记这独属于沙漠与落日的交融之美 。</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3) 篝火联欢</b></p><p class="ql-block"> 夜幕降临,沙漠因篝火的点燃再次升起热情,在音乐的感召下,我们加入了舞动的行列。不管跳的是什么动作,踏的什么节奏,只要开心就是完美。绚丽烟花腾空绽放,与熊熊篝火交相辉映,沙漠的夜晚在篝火和烟花的映照下,闪耀着独特的魅力。</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2025年7月10日 星期四 晴</b></p><p class="ql-block"> 清晨五点不到我们就起身了,我们是所有队员中最早起身的(昨晚最晚入睡),这样贪黑起早当“劳模”,为的是观赏沙漠日出。</p><p class="ql-block"> 将帐篷内稍稍整理一下就爬上沙山,登达山顶大约五点二十分。</p><p class="ql-block"> 天边先是泛起了一丝淡淡的灰色,这灰色如同轻纱一般,轻轻地覆盖在黑暗与光明的交界处。紧接着,这灰色逐渐被淡淡的橙色所取代,那橙色像是被小心翼翼地涂抹上去的颜料,一点一点地晕染开来。这微弱的橙色曙光,就像是希望的信号,给寂静的沙漠带来了生机。在这曙光的映照下,营地的建筑和沙丘的轮廓开始若隐若现,像是一个个神秘的黑影在黑暗中逐渐浮现。这种从黑暗到光明的过渡是如此的微妙而神奇,让人不禁感叹大自然的画笔是多么的细腻。</p> <p class="ql-block">  当阳光毫无保留地倾洒在沙漠之上,这片广袤无垠的沙地瞬间变成了一个炽热的舞台。那阳光像是无数金色的箭镞,直直地射向沙漠的每一个角落。</p><p class="ql-block"> 与沙漠营地作最后的告别,迎着炙热的阳光开赴新的游程。</p> <p class="ql-block">  沙漠地区的阳光辐射强度极高,在阳光的直射下,地面温度能迅速攀升。此时的沙漠,一片金黄灿烂,沙粒像是被点燃的星星,闪烁着耀眼的光芒。每一个沙丘都像是一座金色的小山丘,它们连绵起伏,构成了一幅宏大而壮观的画面(手机横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