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达五明佛学院

注哥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昵称:注哥</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美篇号:54312027</span></p> <p class="ql-block">  色达五明佛学院,位于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色达县洛若镇,平均海拔3900米,属藏传佛教宁玛派。学院前身为喇荣寺五明佛学院。1880年,德绛多吉修建一处藏传佛教宁玛派的修行处。上世纪80年代,宁玛派僧人晋美彭措扩建该修行点,创建小规模讲经院和禅修院各一座,时有32名学员,晋美彭措任堪布。1985年5月,形成喇荣学经点,至1993年,学经点学员增加至2千多人,经师54人。1997年,成立喇荣寺五明佛学院。上世纪90年代末,规模逐渐扩大、人员数量急剧增长。现在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藏传佛教寺院之一。常住喇嘛近万人,佛事活动期间人数可达4万多人。五明,指的是工巧明(工艺学)、声明(语言学)、医方明(医学)、外明(天文学)和内明(佛学)。这是由古象雄文明演化而来的西藏文明的精粹。</p> <p class="ql-block">  当你踏入这片土地,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成千上万间绛红色的木屋,它们如同一颗颗璀璨的星辰,铺满了整个山谷。这些木屋在清晨的薄雾中若隐若现,仿佛是神的手笔勾勒出的一幅壮丽画卷。而在日暮时分,暖光为每一扇窗棂镀上金边,诵经声如潮水般漫过山谷,让人仿佛置身于一个超凡脱俗的世界。</p> <p class="ql-block">  在这里,你可以感受到浓厚的宗教氛围,可以领略到佛教文化的博大精深。你可以沿着蜿蜒的小径,穿梭在红色的房屋之间,聆听诵经声、转经筒的声音,感受那份宁静与祥和。</p> <p class="ql-block">  佛学院在山腰,被四周的僧舍包围着。大殿外观辉煌气派,内部却不让参观。另一间大殿是觉姆(女弟子或尼姑)学习的地方。再有一处是汉传佛教的学习处所。一团团数不清的红袍子僧侣穿梭不息,带着高原红的脸蛋分不清哪是喇嘛哪是觉姆,老老少少的也看不出谁是堪布(大师)谁是居士。</p> <p class="ql-block">  色达五明佛学院的棚屋区也正是人类较原始群居生活的样本,远看壮观的红房子,近看其实很粗糙,而且都很小,这些红房子都是修行者自己解决的,或者找人帮忙(建房子),没人管这些事儿,这里是真正的无政府主义群居状态。生活在这里的修行者日常简单而纯粹,修行成为了一种生活方式。修行者们在这里寻找内心的宁静与智慧,他们的坚持与虔诚让人感动。</p> <p class="ql-block">  在这雪域高原,这些真正在终生修行的僧人,无视外界的纷纷扰扰,在山巅谷地里日复一日的静读佛经,在神灵注视中默默地淬炼灵魂。或许来往的红男绿女带来的商业化改变并不能影响他们,他们身在喧闹中,心里却永远厮守着一方净土。</p> <p class="ql-block">  色达的红房子与修行者们的日常生活都是摄影爱好者们相机的难忘瞬间,那一抹亮色的红,将成为镜头中最美的风景。</p> <p class="ql-block">  色达坛城是色达五明佛学院的标志性建筑,位于佛学院最高山峰,梵文名"曼荼罗",意为祭供道场和转经场所,代表佛的境界和宇宙结构,其转经活动具有深刻宗教意义。坛城分为上、中、下三层,采用藏式传统建筑风格,有着精美的雕刻和绘画装饰,展现出浓郁的藏族文化特色。上层是转经的地方,下层是转经筒,传说在此转经一百圈可以消除疾病。无论何时,坛城周围总是有许多人在转经,包括学院的僧众、当地居民和慕名而来的信徒,从老人到小孩都有。</p> <p class="ql-block">  色达,它是一座信仰的堡垒,是心灵的避风港,更是一个能让灵魂得到洗礼与升华的地方。在这里,你会被那深厚的宗教氛围所感染,被那坚韧不拔的信仰力量所打动,被那简单纯粹的生活方式所吸引。它会让你停下匆忙的脚步,静下心来,去思考人生的意义与价值,去探寻内心深处那片最纯净的角落。</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