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德镇陶阳里御窑博物馆

美友

<p class="ql-block">景德镇,这座被誉为“千年瓷都”的城市,承载着中华陶瓷文明的辉煌历史。而陶阳里历史文化街区,正是这座城市最鲜活的文化印记。这里不仅见证了景德镇两千年的制陶历程,更凝聚了官窑、御窑的皇家风范,被誉为“活化石”,是陶瓷文化传承与复兴的重要载体。</p> <p class="ql-block">景德镇拥有两千多年的制陶史、一千多年的官窑史、六百多年的御窑史,历史底蕴深厚。陶阳里作为老城区的核心地带,自古便是瓷业生产的中心。明清时期,手工制瓷技艺达到巅峰,所产瓷器“白如玉、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品质卓越,故宫博物院中高达95%的藏瓷皆出自于此,足见其地位之重。</p> <p class="ql-block">陶阳里历史文化街区,延续了两千多年的制陶传统,六百年的御窑制度在此留下深刻印记。明清时期,手工制瓷技艺登峰造极,故宫中所藏瓷器的九成以上皆出自这片热土。这里不仅是技艺的高地,更是文化与历史的交汇点。</p> <p class="ql-block">漫步陶阳里,仿佛穿越千年。街区空间布局独具匠心,呈现出“码头—民窑—老街—里弄—御窑”的完整聚落体系。108条历经岁月洗礼的老城里弄、400余年历史的明清窑作群落,与斑驳古旧的窑房、窑砖铺就的小径交相辉映,诉说着“沿河建窑,因窑成市”的昔日繁华。</p> <p class="ql-block">为守护这份珍贵的文化遗产,当地政府始终坚持“保护第一”的原则,对“前街+后街”陶瓷聚落空间进行系统修复,并引入金融支持,推动非遗技艺的活态传承。陶阳里正以崭新姿态焕发生机,成为传统与现代交融的文化高地。</p> <p class="ql-block">陶阳里不仅是历史的见证者,更是技艺的传承者。一代代匠人在此驻留,延续着千年不熄的窑火。高校如景德镇艺术职业大学也在此设立思政实践基地,引导青年学子深入了解陶瓷文化,增强文化自信,为传统技艺注入青春活力。</p> <p class="ql-block">在陶阳里,历史的碎片被重新拾起。街区出土的元明清瓷器残片多达数十吨,经过精心修复,千余件瓷器精品重现世人眼前。这些瓷器不仅是技艺的结晶,更是中外文化交流的桥梁,向世界展示中华陶瓷艺术的独特魅力。</p> <p class="ql-block">陶阳里历史文化街区位于景德镇老城区中心,总面积约60万平方米,核心游览区达1.28平方公里。这里汇聚了龙珠阁、明清坯房、窑砖小径等特色景观,游客可近距离感受“白如玉、明如镜”的瓷器之美,沉浸于千年瓷都的文化氛围之中。</p> <p class="ql-block">御窑博物馆,作为陶阳里最具代表性的文化地标之一,堪称一座皇家瓷厂的前世今生。这座荣获2021年建筑界“奥斯卡”大奖的博物馆,不仅承载着厚重的历史记忆,更以现代建筑语言诠释传统之美,成为文化与艺术的完美融合。</p> <p class="ql-block">景德镇御窑博物馆以明清御窑遗址为基础,融合建筑艺术与陶瓷文化,是一座独具特色的博物馆。其前身为“景德镇官窑博物馆”,始建于1998年11月18日,1999年8月正式对外开放,现为国家4A级景区,并被评为“2022年度中国最具创新力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御窑博物馆的建筑外观极具视觉冲击力,由8个多曲面拱体结构组成,灵感源自清代蛋形柴窑。整座建筑使用90万块老窑砖砌筑而成,红砖外墙与自然环境融为一体,光影交错间尽显古朴与现代的交融之美。2017年荣获法国戛纳“未来建筑奖”之“最佳文化建筑”,被誉为“全国最美博物馆”之一。</p> <p class="ql-block">御窑博物馆整体呈两头小、中间大的形态,采用多曲面、变曲率拱体施工工艺,每个建筑角度的切线曲率各不相同,内侧窑砖干挂体系龙骨纵横,工艺精湛。建筑面积达1935.93平方米,展厅面积957.2平方米,藏品库房与实验修复室功能齐全,是集展示、研究、修复于一体的现代化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馆内藏品多为孤品、绝品,弥足珍贵。其中元青花五爪龙纹围棋罐、明洪武釉里红地白缠枝莲纹大碗、明永乐白釉三壶连通器、明宣德青花行龙纹蟋蟀罐、明宣德斗彩鸳鸯莲池纹盘、明成化三彩鸭形香薰等,皆为世人瞩目的“镇馆之宝”,见证着明清御窑瓷器的巅峰艺术。</p> <p class="ql-block">2024年7月,景德镇御窑博物馆再次荣获业界肯定,荣获ITIA艾蒂亚机构颁发的第13届艾蒂亚奖“最佳审美奖提名奖”。这一荣誉不仅是对其建筑美学的高度认可,更是对御窑文化传承与创新发展的充分肯定。</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