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通济门,东水关大暑景。

知福则安

<p class="ql-block">紫薇花开得正盛,层层叠叠的花瓣像是精心裁剪的绸缎,金黄的花蕊点缀其中,仿佛是自然最得意的笔触。站在花下,我静静地听见花苞绽放时细碎的欢笑声。</p> <p class="ql-block">草丛中偶尔能看见几朵蘑菇悄悄探出头来,白色的伞面上斑驳的痕迹像是岁月留下的印记。周围的绿意盎然,可惜这是一枝毒蘑菇。</p> <p class="ql-block">白莲花在夏日的荷塘里亭亭玉立,层层叠叠的花瓣如同天使的裙摆,中心的黄色花蕊则像是点缀其上的宝石。碧绿的莲叶在阳光下轻轻摇曳,为这纯洁的花朵遮挡着夏日的炙烤。</p> <p class="ql-block">粉红色的莲花在荷叶间若隐若现,花瓣中心略显白色的渐变,像是画家不经意间晕染开的笔触。这些花朵在深绿色的荷叶映衬下,更显得娇艳欲滴。</p> <p class="ql-block">一朵半开的莲花静静地立在荷塘一角,粉白的花瓣包裹着嫩黄的花蕾,像是一个尚未完全苏醒的梦。深绿色的莲叶宽大而厚实,叶脉清晰可见,为这宁静的画面增添了几分生机。</p> <p class="ql-block">传统的中式牌坊在夏日阳光下显得格外庄重,红色的柱子与蓝色的屋顶交相辉映,精美的雕刻在光影间若隐若现。牌坊背后绿树成荫,石板铺就的地面反射着斑驳的光影,庄严伟武。</p> <p class="ql-block">一座红色牌坊矗立在现代建筑之间,牌坊上“秦淮胜境”四个大字在阳光下熠熠生辉。两侧精美的雕刻诉说着古老的故事,而牌坊前的石栏杆和台阶则提醒着我们,这里既是历史的见证,也是现代生活的延续。</p> <p class="ql-block">白墙黛瓦的中式建筑在绿意盎然的植被中若隐若现,石制的栏杆上偶尔有几只小鸟停留。这些建筑与周围的现代楼宇形成鲜明对比,却又和谐地共存着,诉说着南京这座城市古今交融的独特魅力。</p> <p class="ql-block">金色的书法在红色的柱子间流淌,一块牌匾上刻着的文字清晰可见。周围的树木在微风中轻轻摇曳,与远处的现代建筑形成一幅生动的画面。</p> <p class="ql-block">红色的牌坊上刻着“痴声痴色痴梦痴情几辈痴人”的金色汉字,在树影婆娑间若隐若现。另一座牌坊上“鼓棹以歌莫负十里秦淮三春好景”的文字同样引人驻足,让人不禁想起那些在秦淮河上泛舟赏景的惬意时光。</p> <p class="ql-block">“佳水佳山佳风佳月千载佳地”的字样镌刻在石质牌坊上,蓝天白云下,这座古老的建筑与现代都市的车水马龙相映成趣。东水关的历史沉淀在这片土地上,那些保存下来的石券门仿佛在诉说着往昔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修复后的公园里,水闸、桥道、藏兵洞及明城墙等遗迹静静诉说着历史。古九龙桥、古秦淮河、古城墙和古闸这“四古”构成了公园的核心特色,让人在漫步其间时,触摸到时代的脉博。</p> <p class="ql-block">黑白照片中的繁忙桥梁上,行人和车辆穿梭不息,背景中带有中文招牌的建筑透露出浓厚的历史气息。不远处,“十里秦淮”的牌坊在绿树掩映下显得格外醒目,牌坊前的指示牌和行人,与远处的现代高楼形成鲜明对比。</p> <p class="ql-block">日本占领通济门的铁证</p> <p class="ql-block">现代建筑“梧桐语 WUTONG SPACE”的标志在蓝天白云下格外醒目,建筑前的平台上装饰性的文字和图案与木质地板相得益彰,为这座城市增添了一抹清新的气息。</p> <p class="ql-block">活力。</p> <p class="ql-block">宁静的河流两岸生长着茂密的树木和灌木丛,远处的建筑物在厚重的云层下若隐若现。河水平静地倒映着天空的景象。</p> <p class="ql-block">湖水清澈见底,倒映着天空和周围的树木。石墙环绕着湖边,茂盛的树木在厚重的云层下依然生机勃勃,一只鸟儿在空中自由翱翔。</p> <p class="ql-block">俞平伯,朱自清雕塑像,他们曾夜遊秦淮河。</p> <p class="ql-block">“放船亭”的石牌匾上,小篆风格的签名与深色木质结构相得益彰,红色的支撑架为这块古朴的牌匾增添了几分庄重。站在牌匾前,仿佛能感受到当年放船时的欢声笑语。</p> <p class="ql-block">藏兵洞</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