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买了7月23日去哈尔滨的高铁,从哈尔滨再乘网约车去五常市。五常是父母的老家,这次出行是一次寻根之旅。自从有了写家谱的想法,寻根就成了我的夙愿。</p><p class="ql-block"> 许多人觉得奇怪,人们出行或是为了赚钱,或是逛风景名胜,或是走亲访友,很少有人为寻根出去的。也许在相对广阔的世界里,这样的人少,但在我们鞍山市谱牒文化研究会,不少前辈都是这样走过来的。他们从寻根开始,走上了漫漫写家谱之旅,最终完成了家族历史的书写。 我只不过是其中极为普通的一员。</p><p class="ql-block"> 女性写家谱,比较少。在鞍山市谱牒文化研究会,我不是先例,有好几位女士都这样做了。尤其是张永华女士,她家是沈阳的,一个偶然的机会,来到鞍山居住一段时间。她是上世纪六十年代辽宁大学历史系毕业的老大学生,一直从事中学历史教学工作。也许因为历史和谱牒紧密相连,退休后的她听说鞍山有个研究家谱的社会组织,立刻去拜访研究会创办人侯鹏霄先生。在侯鹏霄的鼓励指导下,她只身一人去山东寻根,而后和哥哥一起,完成了海城南台的《张氏宗谱》。侯鹏霄把她成为女性修谱第一人。这足以说明,女性修谱是很少的。张永华女士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我把她尊称老师,向她学习。她各方面都值得我学习,她把家谱完成后,就把时间精力用在谱牒事业上,帮助更多人写家谱,研究会没有资金,她多次慷慨解囊。女性的大智大勇在她身上得到充分体现。2022年春节前,疫情还未结束,她因病离开这个世界。她去世的消息,是研究会会长胡振瑞春节向她问候时,她的子女用微信告知的。她悄悄远去了,她的精神却驻扎在我们的心里。每当想起她,我就感觉没有什么困难不能克服的。</p><p class="ql-block"> 暑期,我比较忙碌,要带孙子孙女。恰好这几天,儿子一家人出去旅游了,我得以脱身,有一周的空闲时间。于是,开启了我的寻根之旅。</p><p class="ql-block"> 从未听父亲说家里有家谱,我的祖辈从哪里来,也没有人说过。只知道从爷爷这辈起,就定居在黑龙江五常市志广乡团结村。父亲从那里和母亲结婚成家,父亲又从那里当兵,走上抗美援朝前线。我12岁那年因海城大地震回过一次黑龙江老家,那时,家里的老人们,父亲的长辈还都在世,我听他们坐在炕上,围小火炉唠过嗑。如今这些老人都远去了,寻根,我真不知从哪里入手呢?</p><p class="ql-block"> 住在五常的姑表姐菊姐在迎候我。她是个对家族事务关心的人,之前因为家谱的事和她沟通了多次。</p><p class="ql-block"> 无论收获如何,这一次寻根,都注定了是一次不寻常之旅。 </p><p class="ql-block"> 2025年7月23日高铁车上</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