溱潼古镇一瞥

快意人生绿林始

<p class="ql-block"> 溱潼古镇原名秦潼,古称秦泓,相传乾隆下江南时因地名缺水,遂御笔属添加三点水改为“溱潼”,沿用至今。其位于江苏泰州市姜堰区,坐落于苏中里下河地区,位于泰州、盐城、南通三市交界处,旧有“犬吠三县闻”之说。</p> <p class="ql-block">  溱潼一度临海,夏商时属杨州,春秋时属吴。这里水草丰茂,麋鹿“千百成群”,农民“不耕而作”。镇区四面环水,波光粼粼,环境优美,素有“水乡明珠”之称。</p> <p class="ql-block">  东观道观,始建于后晋的古老建筑,是溱潼八景中的皎皎者。每当夕阳西下,岛上大湖的傍晚景色如诗如画,金波粼粼的湖面上,渔民们满载而归。古刹的飞檐与绚丽的晚霞倒印其中,构成了一幅仿佛可以触摸的《渔归图》。</p> <p class="ql-block">  溱潼茶花王,是溱潼古镇的标志性古树,种植于宋代,树龄超过千年,被誉为“全球茶花王”。该树位于茶花苑内,树高十米以上,基径0.38米,盛花期覆盖数万朵红花,遗憾的是我们到达时盛花期已过,仅有星星点点几朵茶花。</p><p class="ql-block"> 茶花王与边上的浇花井形成“花影清皋”景观。</p> <p class="ql-block">  茶花王与云南丽江古山茶、台湾阳明山红山茶分别结为“姐妹花”、“团圆树”。</p> <p class="ql-block">  高二适是中国近代著名学者、诗人、书法家,尤以草书闻名,与黄宾虹、白蕉、李志敏并称“二十世纪文人书法四大家”,其学术与艺术成就集中于文史哲、诗词及书法领域。</p> <p class="ql-block">  高二适早年就读于上海正风文学院及北平研究院,历任国民政府侨务委员会科员、立法院秘书等职。1949年后从事教育工作,1965年与郭沫若就《兰亭序》真伪展开辩论,撰《兰亭序真伪驳议》,以严谨考据力证非伪,展现出独立学术精神。</p> <p class="ql-block">  溱潼小巷具有典型的江南水乡特色,狭窄幽长,青石板铺地。两侧为青砖黛瓦的古建筑群,透露出悠远、古朴的时代气息。</p> <p class="ql-block"> 溱潼古镇</p><p class="ql-block"> 石板道路溜溜,</p><p class="ql-block"> 街巷清净幽幽,</p><p class="ql-block"> 早茶早点美美,</p><p class="ql-block"> 风吹心静透透。</p> <p class="ql-block">  民俗风情馆创办于2002年,由朱氏民居改建而成,原江苏省人大副主任戴为然题写了馆名。馆内主要展示溱潼传统民俗、节庆活动和民间工艺,通过实物、图文和场景复制等形式呈现当地文化特色。</p><p class="ql-block"> 遗憾的是我们到达时恰逢闭馆,不能目睹了解。</p> <p class="ql-block">  北村莲社是溱潼的历史景点,该景点曾因朱姓家族在此建造别墅并种植荷花池塘而得名。盛夏时荷叶亭亭,莲花朵朵,文人雅士常在此集会吟诗饮酒。</p><p class="ql-block"> 目前“北村莲社”早已淹没在历史的长河中,遗址仅告知游人,这里曾经是“北村莲社”。</p> <p class="ql-block">  溱潼古镇隶属姜堰区,北宋年间盐商姜仁惠、姜谔父子率众聚资,筑堰抗洪,家园久治,功业永存,姜堰由此得名。</p><p class="ql-block"> 下图为姜堰中干河夜景,灯光摇曳,映得河水彩虹飘荡,使我们游人流连忘返。</p> <p class="ql-block">  状元阁是为纪念姜堰刘氏家族“三科两状元”历史功绩而建的当地标志性建筑。该家族在清乾隆年间出现两位武状元一一刘荣庆和刘国庆,兄弟二人分别在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和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连续考中武状元,创造了中国科举史上的罕见纪录。</p> <p class="ql-block">  溱潼一日游,让我们体会到水乡古镇的悠久历史及远离大都市喧闹的清静。正是:小巷长长意悠远,黛瓦青青见风情。</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