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我出生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那里不是部队,但却是部队建制,师,团,营,连,排,班。小时候我们的住房都是按营房形式建造的,职工们早晨还跑操呢。</p><p class="ql-block">1977年,我12岁,已经读小学五年级了。那会我家在营部附近住,一到冬天农闲了,营部每个礼拜都会放一场电影,说是丰富职工和家属的文化生活。</p><p class="ql-block">营部周边连队的大人孩子都来看,比赶集还热闹呢。那会都是露天放电影,连队放映时,看的人少,直接找个山墙,钉上两颗大钉子荧幕挂上就可以放电影了,营部周边连队多,看电影的人也多,就在一大片空地上栽了两个大木柱子,每次演电影,直接把荧幕挂上去就可以了,正反面都可以看。</p><p class="ql-block">听到晚上要放电影,孩子们早早地催促父母做饭,饭熟了随便扒拉几口扔下碗就三五成群的相跟着跑去给父母家人占位置去了,有的搬着凳子,有的干脆用砖头垒下框框,证明这个位置有人,因为抢占位置打架的事经常发生。</p><p class="ql-block">开演前,是最热闹的时候,半大小子们高兴的围着荧幕奔跑着,追赶着,哭声笑声,叫骂声不绝于耳,这些孩子们仿佛浑身有着使不完的劲儿。</p><p class="ql-block">夜幕渐渐降临,父母们背着,抱着家里不会走路的孩子们像踩着点的陆续的赶耒了,电影也就开始了。这时喧闹声戛然而止,只能听到电影里的声音,荧幕的正面反面都是人,黑压压的一片,中间的,前面的人坐着,后面的边上的人看不见就站了起来,有的还站在凳子上,每个人的都全身贯注的盯着荧幕,生怕落下一个细节,人们的情绪也随着故事情节的波动而不断的起伏着。</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这期间如有谁家的孩子突然发出哭声,这家的父亲或者就赶紧一个手抱着孩子,一手捂着孩子的嘴低着头往人群外面走,边走还边吓唬孩子,别哭,再哭狼来了。</p><p class="ql-block">由于大家都目不转睛的盯着荧幕,心无旁骛,有个姑娘看电影时两条大辫子被剪短了一个,都不知道,吓得好久不敢出门。</p><p class="ql-block">记得那会电影都是黑白的,孩子笼统的把他们分两种,一种打仗的,一种样板戏,我们这些孩子都喜欢看打仗的电影,一听是战斗片,个个都兴奋不已,手舞足蹈的好像自己在演。不过不管是啥类型的电影,前面都要加放半个小时的新闻纪录片。</p><p class="ql-block">那时我最喜欢看的电影是战斗片《地道战》,</p><p class="ql-block">这部影片是根据抗日战争时期,为了粉碎敌人的“扫荡”,河北省冀中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创新地利用地道战的斗争方式打击日本侵略者的故事改编而成的。故事情节生动惊险,人物形象栩栩如生,令人屡看不爽。</p><p class="ql-block">当时放映的片子是一个连队一个连队循环放映的,为了能多看一遍,很年轻人都成群结队的骑上自行车披星戴月的追着片子跑。</p><p class="ql-block">这个电影最令我们惊讶的是村民们建造的地道系统:灶台下的入口炊烟袅袅,枯井中的暗道曲径通幽,就连土炕底下都藏着机关。每当敌人搜查时,战士们就从意想不到的地方突然出现,打的敌人措手不及。</p><p class="ql-block">这个电影最让我感动的是村民高老忠发现日本鬼子进村后,不顾个人安危敲钟报警,最终壮烈牺牲的场面。充分体现了广大民众的党性觉悟与不怕牺牲的精神。</p> <p class="ql-block">电影看完了,夜也深了,小孩子被父母背着抱着,大孩子搬着来时搬来的凳子,打着哈欠,默默无声的跟在父母身后,大家一个目标——回家。</p><p class="ql-block">休息一晚上,长足了精神头,第二天可就热闹了,孩子们常常挤在一起,大声的讨论起电影里的故事情节,争先恐后的讲述着,有时争论不休,有时又意见一致,吐沫星子喷到对方脸上了,没人在意,用袖子擦一把,又继续滔滔不绝的讲起来。</p><p class="ql-block">我们班里有个男孩叫赵二宝,别看他学习成绩不好,还特别调皮捣蛋,穿的也不干净,同学们都不喜欢他,特别是女同学,一看到他过来就哗啦一下跑开了。</p><p class="ql-block">但是他特有表演天赋,他从家里拿来一块白毛巾绑在头上,还把白灵灵的棉花搓成两条,塞到鼻孔里,把高老忠敲钟的情景模仿的惟妙惟肖了。表情是那样认真,眼神也是那样坚毅,把高老钟对日本鬼子的仇恨淋漓精致的演绎出来了,后来他的这个特长被学校发现,不久就被挑到学校的宣传队去了,我讲故事的口才也是那时给小朋友们讲电影里的故事练就的。</p><p class="ql-block">时光荏苒,青春渐逝,现在只留下珍贵的回忆与无尽的感慨,转眼我都60岁了。现在电视剧,电影题材多的天天看都看不完了,拍摄技术超过了原来的黑白电影的水平,演员也趋于年轻化专业化了,故事情节更是跌宕起伏,但我现在仍然喜欢看过去那战斗题材的黑白老电影,感觉那更贴近老百姓的生活。</p><p class="ql-block">小时候的事很多都忘了,但是看电影的事仍然记忆犹新,难以忘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