露天艾克

梦白浪

去年在西欧就见到过不少艾森豪威尔的塑像,比如法国诺曼底伞兵小镇的这一尊。<br> 兰斯德军签字地旧址发放他的简历。<br> 首府华盛顿到处都是MEMORIAL,可以根据形制译为纪念馆、纪念堂、纪念碑、纪念雕像。。。。。。这个艾森豪威尔的纪念地有些特殊,我姑且称之为“艾克纪念广场”。 艾克前半生长期在华盛顿坐办公室,后半生入主白宫,最后在华盛顿的医院去世。<br><div><br></div><div>纪念地位于国家航空航天馆南面,由三组以“艾克语录”(我来换成伟人的语录。二人处在同时代,貌文而知兵)为背景的雕塑、两根高大的纪念柱和一家纪念品商店组成。<br><br>两根纪念柱立于广场两侧,一根镌刻其最高军衔,一根纪念其担任总统。<br></div> “好好学习,天天向上”<div>有文章说艾克是美国历史上出身最穷的总统,我看未必,但确实是要自己挣学费,因为这个,免费的军校对他才有吸引力。<br>儿时的艾克是个惹是生非的暴力小子,母亲教导他“如果控制不了自己的坏啤气,就永远成不了英雄”,他终生记得这句话,力图保持谦和,但给人的印象仍是暴躁。</div> 艾克的二哥埃德加总是压他一头。中学毕业典礼时,按习俗由预言家为毕业生们预测未来,说他的二哥可以当总统且连任,他自己会成为运动员或演员。<br> 他既是总统,也是演员,从拍照就能看出来。<br> 艾克靠打工支持兄长读大学,一年后受朋友影响,他准备考取海军学校,主动给参议员写信要求推荐。由于担心名额有限,也把西点军校写入志愿,结果倒是获得西点提名。艾克同时发现海军学校有年龄限制,已经超过,只好放弃。1911年1月,他通过了西点的入学考试。<div><br></div><div>“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br></div><div>第二座雕塑是诺曼底登陆前夕视察空降兵队伍的场景。</div> 他的战前激励发言登载在回忆录《远征欧洲》的第一页,确实很有鼓动性。<br>登陆成功后,延安曾举行庆祝大会,由八路军战士扮演艾克,手持指挥刀战立在“盟军士兵”搭成的台子上。<br> 艾克至少写过三本回忆录:一本战史、两本从政史。1948年《远征欧洲》第一版出版,为他带来47万美元收入(考虑到他不是专业作家,征税优惠),截止1966年底,在美国已销售170万册,并译成22种文字。<br>我收藏的简中版二手书为1975年三联书店出版,20年前购于书市。 “林黛玉讲,不是东风压倒西风,就是西风压倒东风”<div>第三座雕塑是他1957年连任就职演说的场景。<br></div> 他一生反共,执掌白宫伊始开始推动结束半岛战争,但随即又与老蒋勾搭,使得我方对其印象大坏。<br>我军为了反击1954年美台签署的《中美共同防御条约》,在1955年初解放了一江山岛,在艾克的劝逼下,老蒋被迫放弃大陈岛。<br>他自称每逢“8年”就不顺,1958年最倒霉——黎巴嫩危机、金门炮战、南美动荡。。。。。。<br> 任期内他在中东搞“艾森豪威尔主义”、干涉第二次中东战争、欧洲搞北约华约对峙、出动U2侦察苏联、在亚洲组建对华包围圈。。。。。。<br>在国内他及时阻止了麦卡锡主义的肆虐,出动军队对抗种族歧视,反对美国军工巨头扩张,因而很多美国人对他评价较高。<div><br></div><div>大家都对二战时美国巨大的工业潜力所震撼,没想到军工巨头也随之尾大不掉,成为把控政府的势力。<br><br>纪念品商店里没有发现什么新奇,除了他的竞选纪念章。我只买一张华盛顿风景明信片。<div><br></div><div>艾克的军衔总是令人津津乐道。其一是晋升火速,其二是临时与永久的交错。<br></div></div> 美军在和平时期按正规军(REGULAR ARMY)编制,设永久军衔;在战争时期按合众国陆军(THE ARMY OF THE U.S.)编制,设临时军衔。<div>与国军的铨叙军衔、职务军衔相似。<br>这套双重编制于八十年代废止。<div><br></div><div>回顾他的军衔授予过程(资料源自兰斯纪念馆的简历)。<br>1915年6月,军校毕业,少尉;<br>1916年7月1日,中尉;<br>1917年5月15日,上尉;<br>1918年6月17日临时少校,10月14日临时中校。<br>一战结束后,1920年6月30日恢复永久上尉,3天后升少校,一直保持了16年。<br>1920年,他的兄弟都比他收入高的多,一度动摇,最后还是咬牙在军队坚持下来。<br><br>1936年7月1日,晋升中校;<br>1941年3月11日临时上校(首次拥有副官和勤务兵),9月29日临时准将;<br></div></div> 1942年3月27日临时少将,7月7日临时中将(全国共有16名中将),8月担任盟军总司令,指挥火炬行动。<br>尚未见过他担任准将和中将的正面标准照,这张疑似三星中将。<br> 1943年2月11日临时上将(当时陆军只有马歇尔和他是上将),12月担任霸王行动总指挥。<br>1943年8月30日准将,同一天晋升少将;<br> 1944年12月20日,五星上将(仍属临时);<br>1946年4月11日,战时五星上将转为永久军衔。<br>1952年因参加总统竞选,放弃军衔。<br>1961年1月国会决议,在他卸去总统后恢复五星上将军衔。<br> 先从军后从政的艾克人际关系,较一般人丰富许多。<br><br>1933-1939年他在麦克阿瑟手下任职,麦克曾表示没有艾克帮助将无法工作,并带着他去了菲律宾,二人在亚洲却逐渐发生分歧。<br>麦克阿瑟向菲律宾暗中讨要元帅军衔,还说要让艾克当“菲律宾将军”,引得艾克大怒,又被骂了一顿。<br>1939年艾克已无法忍耐,渴望回国效力,麦克阿瑟开始不放,后来终于解除了他的参谋长职务,12月二人礼貌话别。<br>艾克返美后,只是担任副团长兼营长。<br>要是太平洋战争爆发时艾克继续留任,菲律宾形势是否会有好转呢?<br> 近十年后,两位大将在东京重逢。艾克依然挂着那著名的笑容。<br>关于他的微笑,军校时期一位刚遭到背后暗算的同窗曾回忆“我回头看大家都是神情严肃,只有艾克满脸喜色,非常可疑”<div>就是你干的。</div> 1918年结识了临时上校巴顿,1940年巴顿(时任第二装甲旅旅长)邀请他来担任自己的参谋长或团长,但被第三师抢去当了参谋。<div>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史密斯——后来是他的副手——略带傲慢地通知艾克,去当马歇尔的战争计划处副处长。<br>巴顿是艾克最出色的前线指挥官,又是麻烦制造者,二人终于在战后彻底决裂,巴顿扬言要在退伍后“说出一切”。<br>艾克没有出席巴顿的葬礼,甚至在七十年代拍摄电影《巴顿将军》时,艾克的遗孀坚决反对片中出现艾克镜头,本应从当时在场艾克嘴里说出的话只好由史密斯“转达”。</div> 1942年5月他初到英国,只是个不受人重视的联络官,曾因为抽烟被蒙哥马利当众训斥。半年后他开始管辖蒙哥马利,蒙蒂仍时常失去应有的礼貌,二人关系总是处于紧张状态,1945年的交流几乎只通过书面形式,以免他听到对方的声音就不冷静。<br> 凯瑟琳 萨默斯比是艾克欧洲三年的战时情人,担任司机(!)《战争与回忆》里提到过她。随着战争结束,不是美国公民的凯也就无法与之继续厮守。<br> 兰斯的德军投降签字仪式后,艾克与手下合影,凯露出半张脸,后来公开的照片将其抹去。 我在美国国家博物馆看到的艾克军服 <div>两党都希望推举他为总统候选人,他没有表示明确态度,最后才对杜鲁门的代表说,我好像“共和党的身份比民主党多”,1952年6月开始正式竞选。</div>战场上从未受伤的他在竞选时曾被大挂钟砸破了脑袋,担任总统时一度中风。<br> 杜鲁门在总统交接时对艾克近乎无礼;曾攻击艾克“冷酷无情,对老友厌旧”肯尼迪其实对艾克十分尊敬;艾克很信任尼克松,其孙娶了后者的女儿为妻,但家人对于尼克松非常鄙视,很庆幸水门事件发生在艾克身后。 美国海军尼米兹级核动力超级航母的第二艘(CVN-69)以艾克命名,当然不是看前陆军五星上将的面子、而是看在前总统的面子上。<div>去年这条船一直在红海和胡赛撕咬。</div> <div>以前海军上尉、前总统肯尼迪命名的小鹰级常规动力航母(CV-67)在1968年服役,是第一艘以美国总统命名的航母。<br><br>艾克没赶上这一荣耀,因为1969年他才离开人世。</div><div><br></div><div>2024年1月,好事者将华盛顿、艾克、肯尼迪的头发通过“游隼”月球探测器发送上天,10天后故障自毁,“露天艾克”成为“登天艾克”尚需时日。</div><div>个人认为让先人这么滴溜溜转,挺不礼貌的。</div><div><br></div>我刚从中国书店买到苏联人撰写的艾克传记(五分之三篇幅讲述战后,于我正好补缺)。<br>苏联人对他如何看待德国人更为敏感。他战时曾表示要消灭“3500人的德国统帅部”,建议处决全部万字徒和全部“太保”,这让苏联人一度很高兴。<br>艾克与朱可夫乃至大胡子都建立了良好的交往,和朱可夫结为密友。他自称是第一个登上列宁墓的外国人。<br>执政后期表示缓和,号称愿开展“和平竞争”,与赫鲁晓夫多次交往,在戴维营举行过没有效果的会谈,最后因击落U2飞机而中止。<div>总的来说苏联对他尚有好感,正如我们觉得尼克松似乎更“通情达理”。<br></div> 该书在国内出版前后,新华出版社也出版了美国人撰写的朱可夫传记,两位相互敬重的将领以这种方式在我的书柜重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