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三手”为灯,照乡村教育提质路——第三届同心行知乡村教师成长计划第2讲纪实

铃儿

<p class="ql-block">  2025年7月22日,第三届同心行知乡村教师成长计划第2讲如约而至,以“三手教师”培养为灯火,照亮乡村教育提质之路。</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雨落有声,经典有韵润初心</p><p class="ql-block"> 报告厅内,李德连老师引领老师们齐声诵读《礼记·学记》,朗朗声浪穿破雨帘,在静谧空间里久久回荡。千年古训从唇齿间流淌,携时光沉淀的智慧叩击心灵,为整日研修埋下温润的文化伏笔。</p> <p class="ql-block"> 潮涌时代,转型之问唤“三手”</p><p class="ql-block"> 当人工智能浪潮轻拍教育堤岸,刀郎演唱会的自主热情照见课堂理想,现实中却仍有孩子在机械背诵中抹泪、在周末补课里疲惫前行。面对时代考题,教师唯有主动改变:锤炼“课堂教学高手”、锻造“班级管理强手”、修炼“教研写作能手”,在转型中书写答案——这正是“三手教师”诞生的深意。</p> <p class="ql-block"> 雨幕透光,互动课堂暖人心</p><p class="ql-block"> 课堂上,邹教授幽默风趣,与学员频频互动,让氛围轻松无比。烟雨朦胧的金沙湾雨势未歇,他的讲座却如穿透云层的光,为老师们照亮教育路上的坐标。</p> <p class="ql-block"> 理念为基,政策精神明方向</p><p class="ql-block"> 在“行知式三手教师理念基础——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分享中,他将教育理念拆解为温暖而坚定的指引,让“3四2三六”的内涵在雨声里愈发鲜活。</p><p class="ql-block"> “四有好老师”是矗立的灯塔,校准道德与学识航向;</p><p class="ql-block">​ “四个引路人”如坚实的航标,明确成长陪伴角色;</p><p class="ql-block">​ “四个相统一”似温润的罗盘,指引言传身教共生;</p><p class="ql-block">​ “三为大先生”理念是扬起的风帆,激励胸怀家国、志存高远。</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邹教授解读两次教育大会精神时,窗外雨势渐缓——老师们专注的目光里,既映照着教育在国家蓝图中的分量,更清晰了“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担当。</p> <p class="ql-block"> 循光而行,陶行知精神筑根基</p><p class="ql-block"> 午后研修因陶行知精神解读而丰盈。邹教授以提问开启分享,通过生平、三次改名、三大志向、四个“百万”宏愿及五辞高官等故事,串联起教育巨匠的精神轨迹。陶行知教育思想核心“一四五五五”清晰可鉴:以“生活教育理论”为根基,“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等四大原理为支柱,更有远大理想、爱满天下等五种精神闪耀。</p> <p class="ql-block"> 生活即教育:互动中显初心</p><p class="ql-block"> “生活即教育”的智慧在互动中鲜活呈现——生活含教育之意、定教育之向、改生活之貌,“过什么样的生活,便受什么样的教育”。接龙环节中,老师们“给孩子科学/诗意教育”的金句,映照着教育初心。</p> <p class="ql-block"> 生活力阐释:细节中藏教育温度</p><p class="ql-block"> 而“生活力”的阐释更添温度:生存、生活、征服与改造社会的能力,细化为五类不可或缺的素养——康健的体魄是生存基石,劳动的身手是生活底气,科学的头脑是文明根基,艺术的兴趣是精神之光,改造社会的精神是品格脊梁。</p> <p class="ql-block">  邹教授以亲身经历与故事佐证“生活力”的重要性。当谈及“艺术的兴趣”这一最高境界的精神文明时,他现场用叶子吹奏起婉转乐声,清越旋律里满是对热爱的赤诚诠释。掌声与乐声交织的瞬间,不仅成了此刻最动人的注脚,更让我们真切看到了一位知行合一的“真人”——这份纯粹与热忱,深深打动了在场的每一个人。</p> <p class="ql-block"> 教育愿景:自主生长的课堂理想</p><p class="ql-block"> 这场关于教育的沉思,在理论与实践的碰撞中、故事与真情的流淌中,为每位教育者心中播下了“向真、向善、向美”的种子。我们更期待,未来课堂能如刀郎演唱会般涌动自主热情:学生课前主动预习铺垫,课中热烈讨论碰撞思维,课后自觉延伸探索未知;即便没有老师在场,也能凭借内生动力独立思考、自主学习。这恰是教育的终极答案——培养拥有终身学习能力与生命热忱的人。</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第二组学员:</p><p class="ql-block">陈芝伶 福建省漳州市平和县大溪庄上小学</p><p class="ql-block">郭永 江苏省徐州市睢宁县魏集镇魏集小学</p><p class="ql-block">李雪 天津市蓟州区侯家营镇中心小学</p><p class="ql-block">凌观喜 江西省赣州市于都县盘古山镇中心小学</p><p class="ql-block">李若达 湖南省郴州市苏仙区坳上镇坳上学校</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周苗 江西省赣州市瑞金市沙洲坝镇八一希望学校</span></p><p class="ql-block">钟铃 福建省龙岩市武平县实验小学鼓楼校区</p><p class="ql-block">​主笔:</p><p class="ql-block">李 雪 天津市蓟州区侯家营镇中心小学 李若达 湖南郴州市苏仙区坳上学校</p><p class="ql-block">钟 铃 福建省龙岩市武平县实验小学</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