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经过11个小时的夜间行驶,9月7日清晨,列车从哈萨克斯坦的奇姆肯特到达了阿拉木图。出站后,我们在车站广场旁用完了简单的早餐,登上了旅游大巴,先前往200多公里外的恰伦大峡谷参观游览;傍晚前将回到阿拉木图并缆车登顶科克托别山观景台,俯瞰阿拉木图的日落金色余暉。</p> <p class="ql-block">下图的几张雕塑照片是车刚起步沿车站广场环岛行驶时拍摄。</p> <p class="ql-block">阿拉木图是哈萨克斯坦的直辖市,是该国的前首都和第一大城市。<span style="font-size:18px;">1991年12月21日在阿拉木图,举世瞩目的《阿拉木图宣言》在此发表,宣告了苏联的解体。</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因</span>为地理位置和人口密度过大等原因,于1994年7月6日通过迁都决议。1997年12月10日,哈萨克斯坦总统纳扎尔巴耶夫在阿克莫拉郑重宣布,阿克莫拉(阿斯塔纳)市正式成为哈萨克斯坦“永久性首都”。从此,阿克莫拉取代阿拉木图成为哈萨克斯坦新的政治中心。阿拉木图尽管失去了首都的地位,但仍是哈萨克斯坦最大的经济、文化和科技中心。</p> <p class="ql-block">阿拉木图城市紧靠天山的外伊犁阿拉套山,海拔700-900米,雪山背景壮丽。 由于天山阻挡寒流,使阿拉木图冬无酷寒、夏无酷暑,风光旖旎,旅游资源丰富。</p><p class="ql-block">由于旅游资源丰富,我们在阿拉木图安排的旅游景点多、相当紧凑。除了麦迪奥-琼布拉克雪山和猎鹰表演另外成篇外,其余参观游览的景点都将在本篇一一道来。</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哈萨克斯坦国土面积为272.49万平方公里,人口为2028.6万(截止2025年1月)。人口密度7.0人/平方公里;地广人稀。我们车经过的地方是该国的富庶之地,也是旅游胜地,雪山、草原、耕地,一派风光!</span></p><p class="ql-block">我们参观游览恰伦大峡谷后下午返回阿拉木图,看到有些现代建筑物就进入到了阿拉木图市区近郊了。</p> <p class="ql-block">我们是跟团旅游,只有15个人的小团仍安排的是一辆大巴,一位领队,一位当地的导游。显得宽敞、舒适、方便些。</p><p class="ql-block">看到那高耸的电视塔,我们被告知进入了阿拉木图市区了。电视塔位于科克托别山,今天是9月7日,缆车登顶科克托别山是今天游玩的最后的项目。</p> <p class="ql-block">9月7日太阳下山前,我们乘坐观光缆车,登上科克托别山全景台,在夕阳余晖中、金色的霞光下,居高临下,一睹阿拉木图城市全景。</p> <p class="ql-block">科克托别山位于阿拉木图 东南部,海拔 1070 米,别名绿山。山顶矗立着苏联时期建的371.5米高的阿拉木图电视塔;电视塔旁的全景台可以360°俯瞰阿拉木图。北望雪山,南瞰伊犁河谷,望着那北面的雪山,我们可以慢慢理解为何阿拉木图人总说:“我们的城市是被天山捧在手心的明珠。”</p> <p class="ql-block">科克托别山电视塔是城市的地标性建筑,也是最高的建筑。山上现在建有许多游玩设施,如摩天轮、高山滑车、攀岩墙、餐厅咖啡馆、儿童乐园等,是旅游休闲及儿童游玩的好地方;也是市区的一处景区。</p> <p class="ql-block">上张图片展示的是阿拉木图的“哈萨克斯坦酒店”(Kazakhstan Hotel),是一座地标性的建筑,酒店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历史意义而闻名。</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哈萨克斯坦酒店位于我们入住的酒店旁边,这张照片是参观游览科克托别山后步行去酒店路上拍摄。</span></p> <p class="ql-block">第二天是9月8日,清晨出来散步溜达,在我们入住的酒店(Grand Mildom Hotel)旁拍下了酒店和旁边街道建筑的几张照片。</p><p class="ql-block">今天一天的行程安排得满满:早餐后带上行李装上车,上午去麦迪奥-琼布拉克雪山,然后去独立广场,下午看猎鹰表演,逛绿色巴扎,然后去潘菲洛夫28勇士纪念公园等,晚上火车卧铺赴齐姆肯特。</p> <p class="ql-block">独立广场在苏联时期的名称是列宁广场,1991年哈萨克斯坦独立后更名为独立广场。这里是阿拉木图最重要的政治与文化中心,是象征国家独立与民族精神、历史与现代交融的开放空间,适合感受哈萨克斯坦的国家认同与城市活力的重要场所。</p> <p class="ql-block">独立纪念碑:该纪念碑是由哈总统纳扎尔巴耶夫倡议在1999年修建的。位于阿拉木图市中心的独立广场中央,碑高28米金色武士柱,顶端为塞种战士“金人”(Golden Man)雕像,底座刻有哈萨克历史浮雕,象征哈萨克斯坦的游牧传统与国家主权。独立广场旁边是原总统府和市政厅。</p> <p class="ql-block">金武士形象源于阿拉木图以东50公里的伊塞克古墓中出土的公元前5世纪左右的文物,有翅膀的雪豹是欧亚草原青铜时代流行造型。金武士骑雪豹象征着哈萨克土地上坚强的国家政权。</p> <p class="ql-block">骑马的孩子:一男一女两个骑在马背上的孩童,代表着哈萨克斯坦这个年轻共和国和它美好的未来,象征着国家的希望和新生力量。</p> <p class="ql-block">天上的智者:这是一位哈萨克老人形象,代表着智慧,象征着哈萨克斯坦民族在历史发展过程中积累的经验与智慧,为国家发展提供指引。</p> <p class="ql-block">大地的母亲:年轻妇女形象,寓意着传承繁衍,象征着哈萨克斯坦民族的母亲们,她们孕育和抚养了一代又一代的哈萨克人,是民族延续的根本。</p> <p class="ql-block">“独立曙光”组雕:</p><p class="ql-block">由两组镂空浮雕画组成,每组五幅,共十幅。画面描述的历史从公元前6世纪生活在哈萨克草原的塞人开始,到20世纪90年代哈萨克斯坦独立,反映了哈萨克斯坦各历史时期的重大事件。</p> <p class="ql-block">展现了哈萨克斯坦人民在历史长河中的奋斗历程和为国家独立所做出的努力,让人们能够直观地了解哈萨克斯坦的历史发展脉络,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认同感。</p> <p class="ql-block">阿拉木图的这位当地导游是在我国新疆长大的小伙子,中文基础好,一口标准的中国普通话,介绍这些组雕历史画面时表现得相当的投入,也很动情。</p> <p class="ql-block">独立广场参观游览后已是中午,我们上车去用午餐,在行驶的车上我抓拍了几张照片,有必要介绍这张街头的阿拜雕塑。</p><p class="ql-block">阿拜(1845年~1904年),生于哈萨克斯坦。哈萨克伟大的诗人、作曲家、哲学家、经典作家。阿拜是哈萨克斯坦的精神之父,阿拜的名字响彻整个俄罗斯,他的思想也一直被俄罗斯民众接受和学习。</p><p class="ql-block">联合国科教文组织把他列入世界文化名人予以纪念。</p> <p class="ql-block">【绿色巴扎】如今已逾百年历史,是阿拉木图专门进行贸易活动的最重要交易点之一。 1875 年根据塞米巴拉金斯克商人的命令,在维尔尼建造了商场,如今著名的绿色巴扎所处位置正是当时商场的遗址。我们参观、购买巧克力的商店就在绿色巴扎旁边。</p><p class="ql-block">由于阿拉木图旅游资源丰富,我们在阿拉木图安排的旅游景点多。麦迪奥-琼布拉克雪山和猎鹰表演另外成篇外,其余参观游览的景点都将在本篇一一展示。</p> <p class="ql-block">潘菲洛夫 28 勇士纪念公园,这座公园是以苏联时期的英雄潘菲洛夫命名,是为了纪念二战时期时在卫国战争中牺牲的阿拉木图步兵分队的 28 名勇士而建立的集纪念、休闲为一体的公园。公园占地18公顷。林木茂盛、景色秀丽;园内有长明火、光荣纪念碑、军官之家、民族乐器博物馆等建筑。</p> <p class="ql-block"> 在潘菲洛夫28勇士纪念公园内有一座东正教的升天大教堂,据说是世界现存第二高木结构建筑,建筑物并没有用任何钉子建造,奇迹般经历过 1911 年阿拉木图强烈地震后还幸存的沙皇时期建筑,是阿拉木图地标性建筑之一。</p> <p class="ql-block">雕塑中的年轻军人每一位都是向前冲的姿势,他们为祖国母亲的和平贡献了自己的青春热血和宝贵生命,让后来者永远尊敬和缅怀。</p> <p class="ql-block">【二次大战光荣纪念碑及不灭圣火】1942 年,为了纪念遇难的同胞们,公园被潘菲洛夫的 28 英雄荣誉重命名,并于 1975 年苏联领导们的命令下在公园里建立了光荣纪念碑,点燃永恒火焰。</p><p class="ql-block">碑文刻有“你们的牺牲永不遗忘” ;永恒之火:纪念碑前的长明火,象征对烈士的永久纪念。</p> <p class="ql-block">在28勇士群雕附近还有一处不太醒目的雕塑群,是为纪念苏联出兵阿富汗时牺牲的军人而建立的。三位士兵下面摆着长枪和钢盔。</p> <p class="ql-block">拍下这可爱的哈萨克斯坦小孩照片的时候,天色已晚,照片定格的当地时间是2024/9/8 18:12,在阿拉木图游玩的项目就算圆满结束了。晚饭后,我们就要去火车站,就要离开阿拉木图了,但且慢…</p> <p class="ql-block">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黄河在咆哮!......《黄河大合唱》,是冼星海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包括《保卫黄河》《怒吼吧!黄河》等乐章,被誉为中国近代音乐史上的里程碑。</p><p class="ql-block">在整理、制作此美篇中 ,我无意中得知在阿拉木图存在以中国音乐家冼星海命名的大街和纪念设施。经查证得知:冼星海大街位于阿拉木图市东区,长约500米,与哈萨克斯坦音乐家拜卡达莫夫大街并行。该街原名弗拉基米尔大街,1998年10月7日由阿拉木图市长正式命名,以纪念冼星海在此度过的最后岁月。</p><p class="ql-block">冼星海于1942-1945年因二战流亡阿拉木图,受到哈萨克音乐家拜卡达莫夫家族收留,期间创作了《民族解放》《满江红》等作品,并改编哈萨克民歌。</p> <p class="ql-block">冼星海纪念碑坐落于冼星海大街与加加林大街交汇处,1999年建成,2017年被列入阿拉木图市历史文化遗产名录。2025年4月启动修缮工程,6月27日重新开放。</p><p class="ql-block">冼星海大街与纪念碑不仅承载着战火中的跨国情谊,更成为“一带一路”人文合作的鲜活符号。这是中哈友谊的重要象征。</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冼星海纪念碑的两张照片来源于网络,在此谨向原作者致谢意。)</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