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昵称:矜聲*zhou </p><p class="ql-block">美篇号:129698837</p><p class="ql-block">歌曲:梦回巴马</p> <p class="ql-block"> 五一劳动节那天,我们我们乘G2339次高铁来到南宁。南宁是广西壮族自治区首府,简称“邕”,古称邕州,别称绿城。郭沫若笔下“半城绿树半城楼”的意境在邕江畔生动呈现,榕树根茎与古城墙共生述说千年沧桑,江面“波光映城中美景”。</p> <p class="ql-block"> 一大早,导游领我们上了大巴车。大巴车沿着贵北高速公路向西北方向行驶,大约3个小时,来到巴马县甲篆乡坡月村西侧,这里有一处雄伟壮观的石灰岩溶洞。</p> <p class="ql-block"> 下了大巴车,来到洞口,只见洞口坐着一群老人。他们坐在“我们如此热爱巴马”几个大字下面,把这几个字寓意提现得淋漓尽致。</p> <p class="ql-block"> 进入洞口,不远处的硕大钟乳石旁一尊观音塑像手持宝瓶,宝瓶口的水源源不断地流着,这水就是神奇泉水。传说洞内泉水富含矿物质,被称为“神仙水”,长期饮用可增强免疫力甚至治愈疾病。</p> <p class="ql-block"> 这个典型的石灰岩溶洞就是国家4A级景区百魔洞。走过观音像,我们来到磁疗区。这里有独特磁场,洞中地磁强度高达0.5高斯,约为一般地区的两倍,相传能促进血液循环,减轻心脑血管疾病,磁疗区的石阶平台上有许多游客在这里,有的坐着、有的躺着,遐逸地享受着“磁场”带来的养生。</p> <p class="ql-block"> 走过磁疗区,出了洞口,只见洞口上壁有只栩栩如生的孔雀,人们称它为:孔雀迎宾。</p> <p class="ql-block"> 洞内分为4个大殿堂,辉煌瑰丽,多姿多彩。其中最为壮观的是那个100多米高,几百米宽、1000多米长的大殿堂内,几十个高70-80米、直径3-5米的钟乳石柱,构成庞大的石塔群,挺拔高耸,雄伟壮丽,让人惊叹不已。洞中怪石林立,洞壁鬼斧神工,状怪形奇,加上洞中雾气缭绕,变幻无穷,更使这些巍巍景观显得诡秘魔幻,多彩多姿,所以当地人称之为“百魔洞”。</p> <p class="ql-block"> 百魔洞洞中有天,南、北洞间,有个桶形的天坑,垂直峭壁,高达百米。天坑边上有人家,居住着勤劳善良、独享宁静的高山土瑶;天坑内是方圆4亩的草药园,人称“世外桃源”。</p> <p class="ql-block"> 洞内景物,随季节变换。盛夏时节,洞顶无数岩泉下渗,滴哒有声。洞底股股清泉汇成各种深浅之潭,浅处可淌足,深处可泛舟。</p> <p class="ql-block"> 从洞中溢出的泉水与西边从仁乡潜过的盘阳河伏流在洞中交汇,泾渭分明,清浊可辨,奔腾咆哮直下坡月河段。秋冬之时,潭碧如洗,倒影可鉴。春季,洞外洞内天窗上下,繁花似锦,鸟鸣泉唱,交相辉映,让人叹为观止。</p> <p class="ql-block"> 1987年由中英岩溶地质专家组成的联合探穴队经过在洞中历时9天时间的探险考察,被该洞洞内那些世界上岩溶洞穴中均属稀有的具备独特性、典型性、稀有性的扁状体钙化堆积,多层溶洞立体分布遗迹,巨型穴珠遗迹和河流连续穿洞遗迹所震惊,一致认为该洞集天下岩洞之美于一身,堪当“天下第一洞”。</p> <p class="ql-block"> 洞中空气负离子2-7万个,洞口的泉水是弱碱性的小分子团水。空气负离子对人体健康十分有益,被誉为“空气维生素”。因此,每天到洞里来“吸氧”的游客众多、络绎不绝。</p> <p class="ql-block"> 百魔洞在壮语中称为“百么”意为“泉口”,因洞口靠近盘阳河的出水口,且周边有壮族村落百么村而得名。这一名称体现了当地地理特征与民族文化。</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七言《巴马百魔洞》</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泉水精雕岁月痕,地宫宏伟乳岩繁。</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天南地北清恙聚,生态养生名气存。"</p> <p class="ql-block"> 百魔洞是典型的喀斯特溶洞,它包容了一切溶洞的特质。钟乳石或悬在顶部或拔地而起,有形态各异的动物、人形。这些岩石在灯光下闪烁着迷人的光彩,如钻石、珍珠。</p> <p class="ql-block"> 而百魔洞吸引我的更是它那无以伦比的恢宏气势,看那硕大无朋的窟窿、高处有好几十米,在不知何处射来的微光中犹如月夜的天空,悠悠的“白云”依稀浮在上面,难怪有一位同行把它当成真正的天空了。再看那巨大的钟乳石群,简直就是一般溶洞的超大版,真正做到了寓隽秀于恢宏之中。</p> <p class="ql-block"> 百魔洞内奇特的天坑,天坑上面是悬崖,崖上有人家,居住着勤劳善良、独享宁静的高山土瑶。崖下百草园,各类植物郁郁葱葱、生意盎然,使人真切感受到崖上有人家、崖内有洞天,洞天观玉树,疑是入太虚的梦幻景象。洞内景物,随季节变幻。</p> <p class="ql-block"> 景区的喀斯特森林树种的根系极为发达,而且有很强的穿透力。它没有密集的细根,根系形态和发育完全根据岩石、缝隙、地表土壤、枯枝落叶的情况而定。树木的根系就长在大家看得到的石沟石缝中,树根穿石而过,形成了树包石的独特景观。有的树从整块岩石上挺拔而起,树干与岩石的结合天衣无缝,好像树干就是岩石的延伸;有的在岩石上织成根系,把岩石完全包裹起来;有的根从几十米高的陡岩上悬挂下来,再钻进岩缝。清代大画家郑板桥有两句赞颂竹子的诗:“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用来描述景区的森林也是很合适的。</p> <p class="ql-block"> 百魔洞流传着一个古老的瑶族传说:很久以前,巴马地区遭遇大旱,瑶族女子巴马丽琅与丈夫携带年幼儿子前往百魔洞寻求神灵庇佑。在洞中,他们发现众多病患奄奄一息;当其子朵儿的泉水意外滴落在一名老者唇上时,老者奇迹般恢复活力,众人遂称泉水为“仙露”。巴马丽琅将水分给其他病人,饮者病痛皆消,但因泉水有限,未能救及所有人。这一故事反映了人们对洞中“神仙水”治病神力的信仰。</p> <p class="ql-block">编辑/摄影:矜聲*zhou</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