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雪窦山,四明第一山,处处飞瀑碧潭,或以清秀取胜,或如千丈飞雪,更有蒋介石与张学良的种种过往…</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浙闽补遗之3:</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飞川啸涧雪窦山</b></p> <p class="ql-block">帮主游记上期回顾: </p><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www.meipian.cn/5esn1kbt" target="_blank">帮主游记412:奇险旷幽仙华山(浙闽补遗之2-金华浦江)</a></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第3天(6月14日):宁波溪口——雪窦山——蒋氏故里——磐安花溪</b></p><p class="ql-block"> 雪窦山风景区位于宁波奉化溪口镇,为第三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包括雪窦山、蒋氏故里和亭下湖三部分。雪窦山为四明山支脉的最高峰,海拔800米,有“四明第一山”之誉,是弥勒佛道场。</p> <p class="ql-block"> 雪窦山的游览景点主要有三隐潭、徐凫岩、千丈岩、妙高台、雪窦寺、张学良第一幽禁地等。游客中心有景区车通往上述各景点,一票全包,其中千丈岩、妙高台、雪窦寺、张学良第一幽禁地紧邻,在同一站点上下车,前往徐凫岩也需要在该站点换乘(本图片摘自网络)。</p> <p class="ql-block"> 一早乘公交来到雪窦山游客中心,游客中心对面有新建的弥勒圣坛,是浙江佛学院二期项目,2024年开园运营。时间关系,这个景点略去。</p> <p class="ql-block"> 预报中午11时有雨,临时决定趁着晴天先游玩景色最壮观的三隐潭及千丈岩景区,而不是按照由远及近的顺序先游览徐凫岩。乘坐第一班景区巴士抵达三隐潭,景区大门很不起眼。同车的其他游客都换乘景区车先前往徐凫岩了。</p> <p class="ql-block"> 三隐潭位于雪窦山的一条山谷内,一道溪流沿山谷流淌,途经断崖形成3条瀑布,瀑布下方又有碧绿的潭水,故名三隐潭,从上至下依次为上、中、下隐潭。其实,一路有很多瀑布,远不止三条。在唐宋时期,这里便已成为旅游胜地。</p> <p class="ql-block"> 景区正门位于上游,一路下山游玩,颇为轻松。</p> <p class="ql-block"> 这200多级台阶形如天梯。奉化是蒋介石的家乡,三隐潭距离其故居也仅有数公里之遥,进门后这道陡直的台阶,连同后面的部分游步道,初建于1928-1931年,这是蒋当政时期为家乡游览办的一件好事。</p> <p class="ql-block"> 下台阶后便来到峡谷深处,一座小桥连接潭水两岸。昨日暴雨导致水位暴涨,已经将峡谷左侧的木栈道淹没,只能沿着右侧稍高的游步道前行。</p> <p class="ql-block"> 一直听闻巨大的瀑布轰鸣声,刚过一个转角,水雾四散飘来,回首仰望,一挂瀑布从一座桥洞中倾泻而下。这便是以幽险见长的上隐潭瀑布。由于其地处一U字形的山崖缝隙之中,颇为隐秘,只能在石桥附近方能窥其全貌。飞流的瀑布撞击着两侧崖壁,震耳回响,谷底桥上,雾气弥漫,水雾蒸腾。</p> <p class="ql-block"> 水雾瞬间便打湿了手机镜头与衣物,继续沿着溪水前行。</p> <p class="ql-block"> 金龟守宝石,状如独眼金龟。传说为守护东海龙王的聚宝盆与天兵天将在战斗中弄瞎一只眼睛。</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从上隐潭下行数百米便来到中隐潭</p> <p class="ql-block"> 中隐潭以清秀取胜,虽高度及声势不及上隐潭,但飞瀑飘逸,造型优雅。</p> <p class="ql-block"> 峡谷内也是巨石纵横,跌宕怪异,流水绕石而行,盘旋曲折。</p> <p class="ql-block"> 沿着游步道继续下山,一会在潭水左侧,一会又跨过小桥来到右侧,耳边或传来瀑布低吼,或听闻流水潺潺。</p> <p class="ql-block"> 继续下行数百米,又一挂瀑布呈现在眼前。</p> <p class="ql-block"> 还以为这就到了下隐潭瀑布,走进才知这并非下隐潭,而是鸳鸯瀑旁一挂不知名的瀑布,在阳光的照射下,水雾四溅的峡谷中升起一道彩虹。</p> <p class="ql-block"> 回望山谷,两挂瀑布从山崖倾泻同一潭中,一肩宽腰细,一腰细臀肥,曰鸳鸯瀑。</p> <p class="ql-block"> 这形只影单的瀑布整日守着鸳鸯瀑,怪不得心猿意马,胯下升起彩虹。</p> <p class="ql-block"> 继续下山,又路过一处断崖,瀑布平铺在齐整的崖石上,仿佛雪白的绸缎从天际垂下。</p> <p class="ql-block"> 又是一阵瀑声轰鸣,两挂瀑布从悬崖跌落,一挂雄浑激荡,一挂阴柔飘洒,这便来到了下隐潭瀑布的顶部。</p> <p class="ql-block"> 继续下山,潭边崖壁一块巨石如竹笋破石而出,名石笋峰。</p> <p class="ql-block"> 蒋介石与宋美龄曾多次游览三隐潭。1928年9月10日,新婚不到一年的宋美龄曾指着该石与蒋介石开玩笑“此介石也”,蒋“颌头莞笑”。</p> <p class="ql-block"> 下隐潭距中隐潭约500米,来到瀑布底部,下隐潭以奇秀称绝,这两挂瀑布也似一对鸳鸯瀑,儿女情长,难舍难分。瀑底则巨石密布,爬山虎、苔藓层层覆盖,好一处绿野仙踪。</p> <p class="ql-block"> 三隐潭景区至此主要景观游览完毕,想省钱可以从此地原地返回,登山800余米返回三隐潭上入口,再乘景区车前往千丈岩。想省力且不走回头路,则继续徒步下山至山谷的景区西门,乘观光小火车至千丈岩瀑底,再换乘索道直达千丈岩,这样最省力,而且可以游览三隐潭及千丈岩全貌。</p> <p class="ql-block"> 选择省力且游览全程的路线,跨过索桥继续下山。</p> <p class="ql-block"> 从下隐潭至景区西门观光小火车距离约1.5公里,都是平缓的下坡路。三隐潭景区路标指示特别清晰,特别标注景点之间的相对距离,游览起来特别从容。</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又是一挂无名瀑布</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前后左右,处处美景</p> <p class="ql-block"> 望着峡谷内的水景,不由得想起贵州荔波。</p> <p class="ql-block"> 奉化是知名的大毛竹产区,山上竹林密布。</p> <p class="ql-block"> 又闻瀑声轰鸣,这便是蒋介石命名的第四隐潭。</p> <p class="ql-block"> 1949年2月,蒋介石曾携儿孙来此游玩。老照片为蒋介石与蒋经国在第四隐潭处的合影。</p> <p class="ql-block"> 一路轻快下山,枝叶缝隙中的阳光照向流水瀑布、乱石苔藓,斑驳陆离。真想找一处干爽石板,在这绿野仙踪中眯上一觉。</p> <p class="ql-block"> 一路还有腾云桥、飞云桥、潜龙桥、九龙桥……折折返返跨过溪流。</p> <p class="ql-block"> 三隐潭集峰、洞、潭、涧于一体,分外秀丽。这20多天的浙闽补遗之行,自然景观之中飞瀑溪流众多,从景观、标识、性价比等来说,三隐潭绝对拔得头筹。</p> <p class="ql-block"> 约半小时抵达西门,此处没有徒步出口,只能乘坐观光小火车前往千丈岩底。</p> <p class="ql-block"> 重新改造的小火车刚刚投入运营,曰“幸福快车”,其实一点也不快。</p> <p class="ql-block"> 乘坐优哉游哉的观光小火车在峡谷内缓缓前行,仿佛穿行于童话世界。</p> <p class="ql-block"> 在千丈岩瀑布下的东站下车,抬眼望去,千丈岩瀑布与索道映入眼帘。从这里到索道下站要经过壮观的千丈岩瀑布底部。千丈岩瀑布落差186米,以雄奇壮观而闻名,北宋真宗皇帝赵恒曾赐名为“东浙瀑布”。</p> <p class="ql-block"> 此处瀑声震天,水势借助风势,瀑布下面已经不是雨雾飞散,而是暴雨倾盆了。</p> <p class="ql-block"> 必经之路的一座小桥正在瀑布下方不远处,雨伞根本起不了任何作用,跑过小桥,已经如同落汤鸡一般,连鞋里都灌满了水,可算是见证了千丈岩瀑布的威力。</p> <p class="ql-block"> 资料介绍岩壁中还有“千丈岩”三个大字,被这漫天的水雾都遮盖住了。昨日冒雨攀登仙华山湿透半身,这大晴天的瀑布底下一过又浇个透心凉。又没带换洗衣物,无奈,只得找个太阳地脱下衬衫鞋袜烤干。</p> <p class="ql-block"> 6月中旬这里的阳光还算毒辣,一面晒衣服一面晒背,半个小时就干了,穿上湿漉漉的鞋子继续出发。买的观光小火车与索道的联票,乘索道前往妙高台,可俯瞰千丈岩瀑布全景。</p> <p class="ql-block"> 妙高台最著名的地方便是蒋介石在1927年第一次下野后拆除原有寺庙建造的私人别墅。二楼中间悬挂着白底黑字的“妙高台”横匾,系蒋介石亲笔题写。其后蒋介石多次还乡,都要到妙高台小住几日。1949年1月蒋介石第三次下野后,这里成为他的幕后指挥中心。</p> <p class="ql-block"> 一楼中间是个天井,两边平房各一间;二楼水泥走廊与阳台相连,中间是会客室,东边为卧室,西边为书房。别墅的天井中间还保留着一座石塔,是清初雪窦寺方丈石奇禅师的舍利塔。</p> <p class="ql-block"> 一楼现在辟为展室,展出了蒋介石三次被迫下野与妙高台的历史。1924年国共合作,在国共两党共同努力下,1927年4月北伐成功,建立南京政府,蒋介石掌握了军政大权。然而他随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大肆屠杀共产党人,引起共产党的强烈反对。武汉汪精卫集团借机对蒋发难,特别是握有重兵的冯玉祥集团倒向武汉,又受到桂系逼宫,当时属于国民党政坛新星的蒋介石根基不稳,又因过于张扬引起国民党元老的不满,无奈只能暂时下野。</p> <p class="ql-block"> 就是在第一次下野期间,蒋介石回老家建造了这座别墅。他还到专程到日本拜访宋美龄母亲并赢得好感,修复了与宋子文的紧张关系,并于1927年12月1日与宋美龄结婚。宋美龄的姐姐宋庆龄是孙中山的夫人,在国民党内享有崇高地位,这种联姻使蒋介石迅速巩固了政治地位,并赢得更多党内支持。</p> <p class="ql-block"> 1928年1 月,蒋介石复任总司令,当时是蒋介石、冯玉祥、阎锡山、李宗仁、李济深、张学良六大诸侯并存,1928年张学良宣布东北易帜,服从南京国民政府,从1929年蒋桂战争开始,到1930年中原大战结束,蒋介石在党内胡汉民的支持下,与冯玉祥、阎锡山、李宗仁、李济深分别展开内战并最终赢得胜利。</p> <p class="ql-block"> 随后为争夺国民党领导权,蒋介石又与国民党元老、立法院长胡汉民展开了约法之争,1931年初以宴请为名软禁了胡汉民,举国哗然,引起孙科、陈济棠、李宗仁、汪精卫等人的强烈反对,导致国民党内陷入纷争。不久日本发动9.18事变,蒋介石又采取不抵抗政策,引起全国人民的不满,12月15日第二次被迫下野,返回故里,孙科执政。图为蒋第二次下野后与宋美龄在妙高台。</p> <p class="ql-block"> 这四年间,蒋介石已经在各个层级都安插了自己的亲信,即便他暂时退居幕后,实权依然牢牢握在他手中,仅仅过了约一个月,蒋介石便强势回归,虽卸任了国民政府主席和行政院长等职位,但军权依旧牢牢控制在自己手中。国民政府主席林森只是个名义上的领袖,并无实权。行政院长虽然交给了汪精卫,但实际权力却由宋子文和孔祥熙两位亲信掌控。</p> <p class="ql-block"> 解放战争后期,国民党在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接连失利,蒋的主力部队几乎全军覆没,美国政府对蒋介石失去信任,中断了对他的援助。阎锡山、李宗仁、白崇禧等政敌趁机发难,面对内外交困的局面,蒋介石在1949年1月21日被迫第三次下野,而以李宗仁代总统,</p> <p class="ql-block"> 蒋第三次下野后在奉化逗留了三个月零三天,他在妙高台和蒋母墓庐安装电台和直通南京的长途电话线,妙高台成了他幕后指挥的大本营。在此期间妙高台一度取代南京,成为当时国民政府临时的政治和军事中心。</p> <p class="ql-block"> 别墅的前方为一平台,这便是妙高台,自古是雪窦山登高揽胜与避暑之地。</p> <p class="ql-block"> 平台中突起的方形石头恰好可容一人入座,称为晏坐石。据说蒋介石母亲每逢初一、十五,都要到雪窦寺烧香拜佛。蒋九岁时跟随母亲第一次来到妙高台,看到这块石头,坐在上面不愿起来。蒋发迹后只要来到妙高台,总要在这块石头上小坐片刻。坐这块石头的游客都排成了长队。</p> <p class="ql-block"> 妙高台周边古树茂密、翠竹蔽日,凉风习习,站在平台尽头,亭下湖及周边山景尽收眼中。</p> <p class="ql-block"> 亭下湖也是雪窦山风景区的景点之一,实为1983年竣工的一座大型水库。</p> <p class="ql-block"> 沿着山顶的石径前往千丈岩瀑布顶端,不久便看到瀑布从崖壁开口飞流直下。</p> <p class="ql-block"> 王安石初入仕途时曾在宁波境地任职,多次游历雪窦山,并留下了《观瀑》等名篇。</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这雄壮的瀑布顶端竟然如此不起眼</p> <p class="ql-block"> 但走到侧方一小平台俯瞰,方觉千丈飞雪的魄力。瀑布下方,便是我湿身之处的小桥。</p> <p class="ql-block"> 不久便抵达千丈岩景区门口,出口处书有“东浙第一瀑”。20多天走下来,发现这里的景致特别喜爱冠以第一之名,如江南第一*、浙东第一*、华东第一*。</p> <p class="ql-block"> 出得千丈岩景区,迎面便是金光闪闪的雪窦寺弥勒大佛。近处为锦镜池,是一口开挖于宋代的古池,池中汇聚了雪窦寺东、西两条涧水,现池1986年重修,山水相依,错落有致,景观迷人。</p> <p class="ql-block"> 回望千丈岩景区大门,门前的这些石塔与天台山国清寺有些相仿。</p> <p class="ql-block"> 对面便是雪窦寺。雪窦寺位于雪窦山中心,四面环山,两流合汇,九个山峰犹如“九龙抢珠”,环境胜绝。</p> <p class="ql-block"> 雪窦寺全称雪窦资圣禅寺,创于晋朝,兴于大唐,盛于两宋,为弥勒佛道场。如今寺院建筑皆为1980年代重建。寺外高大的牌楼上书“大慈佛国”,其后为寺院山门大慈门,上书“秀甲东南”。</p> <p class="ql-block"> 雪窦寺规模宏大,进入山门后迎面为千福阁,钟鼓楼分列东西。</p> <p class="ql-block"> 千福阁有点类似其他寺院的天王殿,主供弥勒菩萨。</p> <p class="ql-block"> 其后又是一处大院落,正中便是寺院主殿大慈摩尼之殿,宋代建筑风格,重檐庑殿顶,九开间五进,全木结构,采用传统榫卯结构建造,建筑面积达1500平方米,号称“江南第一大殿”。</p> <p class="ql-block"> 殿内设须弥台三座,上供“兜率三圣”,正中为一尊弥勒说法相,全跏趺坐,端坐于莲花宝座上。法音林菩萨居左,顶上微妙宝冠现大日如来,左手扶紫莲花,右手托莲柄。大妙相菩萨居右,头戴七宝宝冠,顶大日如来,左手托莲柄,右手扶紫莲花,供养菩萨跪立两旁。</p> <p class="ql-block"> 大殿的后方便是露天铜质坐姿弥勒大佛,坐北朝南。弥勒大佛2008年建成开光,基座为三层天坛形建筑,高约15米,内设有可容纳1200人的弘法讲堂、弥勒文化博物馆和功德林碑墙。</p> <p class="ql-block"> 基座上有莲花座,高9米,高33米的弥勒佛坐于莲花座之上表示弥勒身居33层天。据说整座大佛用500多吨锡青铜铸造,内部则由400多吨钢骨架支撑。</p> <p class="ql-block"> 弥勒大佛左手提布袋,右手握佛珠,袒胸露腹、慈眉善目,双耳垂肩,笑容可掬。佛教传入中国后,逐步趋向中国化,其重要标志就是弥勒佛造像为五代十国时的中国僧人布袋和尚所替代。布袋和尚,名契此,自号长汀子,唐末五代时奉化僧人,形体肥胖,能示人吉凶,且能知天气晴雨,他常以仗荷一布袋,人称布袋和尚。917年三月初三,布袋和尚在奉化岳林寺圆寂,圆寂前曾曰:“弥勒真弥勒,分身千百亿。时时示时人,时人自不识。”人皆以为他是弥勒转世,被奉为大肚弥勒佛。</p> <p class="ql-block"> 东路有放生池和护国戒坛等,而西路则又是一座寺院。由南至北依次有天王殿、弥勒宝殿、大雄宝殿和法堂等。大雄宝殿内主供阿弥陀佛、释迦牟尼佛和药师佛,背后为观音菩萨。</p> <p class="ql-block"> 比普通寺院多一处弥勒宝殿,专门供奉弥勒化身布袋和尚坐像。</p> <p class="ql-block"> 大雄宝殿与法堂之间还有两株楠木,为张学良1937年1月被囚禁于雪窦山期间委托寺院法师从福建购回楠木苗并亲手种植。原栽植四株,1956年因台风损毁两株。栽种时张学良曾感叹“楠木是做棺材的好材料,蒋先生不会让我回去”,暗喻其政治处境。</p> <p class="ql-block"> 天王殿外的广场上还有一座奎光亭,是应梦名山圣诏的保存地。北宋仁宗赵祯曾梦游“八极之表”,派人到全国各地画天下名山进呈,对照后认定雪窦山就是他梦中所见,对雪窦寺大施奖赏。南宋理宗赵昀为纪念先帝梦游雪窦之事,追书“应梦名山”四个大字。住持广闻特在雪窦寺南建造一座亭子,将“应梦名山”勒之于石,置于亭内,并以御书名亭。因此,应梦名山便是指雪窦山。</p> <p class="ql-block"> 雪窦山因弥勒菩萨自称为佛教第五名山。巧的是,贵州铜仁的梵净山也自称佛教第五名山,也是弥勒佛的道场。看来谁也不愿意当个老六。有关梵净山的游记,可参阅:</p><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www.meipian.cn/ydkpbmc" target="_blank">帮主游记(14)梵天净土梵净山</a></p> <p class="ql-block"> 雪窦寺的隔壁便是张学良第一幽禁地,途中可侧面看到弥勒大佛,更觉和蔼可亲。</p> <p class="ql-block"> 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和杨虎城在西安发动兵谏,逼蒋抗日。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后,张学良送蒋介石回南京,蒋介石却对张学良实行了无限期的软禁。雪窦山成为张学良将军的第一个软禁地。</p> <p class="ql-block"> 进入大门,迎面为一尊张学良站立铜像,一身戎装,英姿飒爽。</p> <p class="ql-block"> 这里原为中国旅行社雪窦山招待所,专门辟为幽禁张学良的处所。1937年11月7日,因厨房失火,房屋焚毁,张学良临时搬到雪窦寺暂住,11月9日,被押送到安徽黄山,开始了颠沛流离的软禁生活。现址为1988年依照复建。东部几间辟为展室,用照片展示了张学良跌宕起伏的一生。</p> <p class="ql-block"> 西侧南向三间是张学良的用房,从外至内,依次为会客室、书房和卧室。</p> <p class="ql-block"> 张学良在雪窦山期间,这幢房子前后都有特务放哨,雪窦寺还驻着一连宪兵。蒋介石给张学良的活动空间是“东不出镇海口,西不过曹娥江”。</p> <p class="ql-block"> 张学良遭软禁后,先后有邵力子、汪精卫、宋子文、陈布雷等来看望过他,赵四小姐和元配于凤至则轮流到此前来陪伴。</p> <p class="ql-block"> 张学良与赵四小姐1964年在台北正式结婚,图为1990年张学良90岁寿辰上的张学良与赵四小姐。</p> <p class="ql-block"> 北向几间为戴笠心腹、对外号称张学良副官的特务队长刘乙光、以及护士、客房等。</p> <p class="ql-block"> 正对大门的是招待所总经理钱君芷的办公室。张学良离开雪窦山时,钱正在上海汇报失火事,张留书一封,感谢钱的关照,并委托钱将自己出资建造的三间房子送与雪窦寺。</p> <p class="ql-block"> 回到景交车换乘处乘车前往徐凫岩。徐凫岩位于雪窦寺西6公里处,相传仙人从这里骑凫升天而得名。从这里进入景区,是徐凫岩瀑布的顶端。徐凫岩岩顶海拔476米,瀑布落差242米,被称为“华东第一瀑布”。唉,又一个第一。</p> <p class="ql-block"> 岩登桥,是徐凫岩瀑布上方溪流的石拱桥,始建年代不详,现桥1910年重建,曾为当年的交通要道。</p> <p class="ql-block"> 会仙亭为观瀑亭,建于1991年,一个简陋的水泥亭子而已。由于角度受限、植被茂密,从这里观瀑,只能看到瀑布一角。崖口有一块巨石外突,这便是徐凫岩,瀑布一侧的岩壁上书有“徐凫溅雪”四个大字。而观瀑的最佳位置是半山腰的栈道,却成为飞拉达的专属之地。</p> <p class="ql-block"> 也可以从台阶下到瀑布底部观赏,再看这瀑布顶端的水势,就如同一条小溪,远不如百丈岩壮观,瞬间没了兴趣,考虑还要游玩蒋氏故里景区,随乘景区车返回游客中心。下一站:溪口蒋氏故里(待续)。</p> <p class="ql-block">帮主游记下集预告:</p><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www.meipian.cn/5f49xlmo" target="_blank">帮主游记414:蒋氏故里叩风云(浙闽补遗之4-奉化溪口)</a></p> <p class="ql-block"> 欲观看本人更多原创游记,请持续关注“<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帮主游记</span>”公众号及“<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帮主游记</span>”美篇,和我一起游历天下美景吧。</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