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在浙西南的群山环抱中,藏着一条被称作 “浙江最后的古街” 的明清老街 —— 松阳古街。它像一本摊开的线装书,青石板是泛黄的纸页,木结构的骑楼是工整的书脊,而那些斑驳的店铺招牌,便是记载着数百年商业兴衰的文字。这个暑假,让我们踏上这条长不足千米的老街,在木门吱呀声中,触摸浙江山区商业文明的脉动。</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青砖黛瓦间:古街的商业基因密码</p><p class="ql-block">松阳古街的起点,藏在一棵需要三人合抱的香樟树下。树旁的 “松阴溪码头” 石碑,默默诉说着它崛起的秘密。明代中叶,松阴溪成为浙西南重要的水运枢纽,上游的木材、茶叶经此处顺流而下,下游的海盐、布匹逆流而上,松阳古街便在这舟楫往来中应运而生。</p> <p class="ql-block">最初的古街只是零星的货栈与客栈。万历年间,福建商人陈氏在此开设 “陈记布庄”,用三进院落的格局开创了 “前店后坊上居” 的模式 —— 临街卖布,中院染坊,后院住家,这种高效的商业布局迅速被效仿。如今漫步古街,仍能看到许多骑楼保留着 “下店上宅” 的结构,二楼的木质栏杆外挑,既为一楼挡雨,又能让店主凭栏观察街面生意,堪称古代的 “商业监控系统”。</p> <p class="ql-block">清代乾隆年间,古街迎来第一次商业鼎盛期。据《松阳县志》记载,当时街上仅钱庄就有 7 家,其中 “裕昌隆” 钱庄的掌柜独创 “茶票”—— 茶农可凭茶叶质押换取票据,在各地分号兑换现银,这种超前的金融创新,让松阳成为浙闽赣边区的茶叶交易中心。如今在古街中段,仍能看到 “裕昌隆” 的砖雕门楣,门楣上 “汇通四海” 四个大字虽已斑驳,却依旧透着当年的气派。</p> <p class="ql-block">百年老店:商业浪潮中的坚守与蜕变</p><p class="ql-block">走进松阳古街,仿佛闯入一座活态的商业博物馆。70 余家百年老店星罗棋布,每一家都藏着一段与时代博弈的故事。“廖廖百货” 的招牌下,82 岁的廖老爷子仍在用算盘记账,玻璃柜台里的铁皮饼干盒、铝制饭盒,都是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流行货。这家创办于 1927 年的店铺,最初卖的是洋布与煤油,抗战时期改卖军需用品,改革开放后又成了文具百货店,如今虽添了微信收款码,却仍保留着 “先赊账后付款” 的老规矩。</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与 “廖廖百货” 隔街相望的 “胡记草药铺”,则演绎着传统商业的另一种生命力。药铺的木柜上整齐排列着 120 个抽屉,每个抽屉外都贴着褪色的药名标签。第三代传人胡医师说,民国时期这里不仅卖药,还兼营 “药茶会”—— 每月初一,街坊邻里聚在药铺后院煮药茶,既交流养生心得,也顺带做成药材生意。如今,药铺开发的 “松阳药茶包” 成了网红伴手礼,年轻游客扫码下单的声响,与铜药碾子的研磨声奇妙地交织在一起。</p> <p class="ql-block">最令人称奇的是 “张记南北货” 的转型。这家始于 1889 年的杂货铺,曾因垄断浙西南的香菇贸易而名噪一时。上世纪 90 年代遭遇超市冲击后,第四代传人张敏将阁楼改造成 “老物件博物馆”,陈列着民国时期的秤杆、建国后的粮票、改革开放初期的供销社发票。游客买一包香菇,就能免费参观,这种 “商业 + 文化” 的模式,让老店铺重新焕发活力,去年夏天甚至吸引了影视剧组来此取景。</p> <p class="ql-block">时代印记:商业变迁的活态标本</p><p class="ql-block">古街中段的 “人民商场” 旧址,是观察松阳商业变迁的绝佳窗口。这座 1956 年建成的苏式建筑,曾是整条街最气派的地方 —— 玻璃橱窗里陈列着上海产的自行车,柜台前挤满凭票购物的市民。如今这里改造成 “松阳商业记忆馆”,墙上的老照片记录着它的辉煌:1978 年首次出售彩色电视机时,排队的人群从商场一直绵延到街口;1992 年取消布票那天,柜台被抢购的市民挤破。</p> <p class="ql-block">而在街尾的 “网红咖啡馆” 里,能看到另一种时代图景。店主是位从杭州返乡的 90 后,她将祖父的铁匠铺改造成工业风空间,保留着老铁砧当吧台,用旧时的马灯做吊灯。午后阳光透过木格窗,照在年轻人捧着的笔记本电脑上,与隔壁 “打铁铺” 里老师傅抡锤的身影形成有趣的对照。这种新旧碰撞,正是松阳古街商业变迁的缩影 —— 它从未拒绝时代,只是将变革的痕迹,都温柔地刻进了青砖缝里。</p> <p class="ql-block">每年暑期举办的 “古街市集”,更是一场穿越时空的商业对话。老掌柜们摆出自家的茶叶、笋干,年轻人则带来手作的文创产品,甚至还有主播架起手机直播带货。去年市集上,“陈记布庄” 的第七代传人用抖音直播传统织布工艺,一天就卖出了 300 米土布,让百年老字号尝到了新商业的甜头。</p> <p class="ql-block">暑日漫游:在古今交汇处遇见生活</p><p class="ql-block">这个暑假,松阳古街正以最鲜活的姿态等待你的到来。你可以在 “裕昌隆” 钱庄旧址,试着用老账本上的算法计算茶叶价格;去 “胡记草药铺” 学认几种草药,亲手包一包驱蚊药茶;或者在 “人民商场” 的老柜台前,拍一张穿越感十足的复古照片。</p> <p class="ql-block">傍晚时分,一定要坐在骑楼底下的竹椅上,点一碗松阳特色的 “灯盏粿”。看着夕阳把青石板路染成金色,听店主讲述老街的故事:哪家店铺曾是地下党的秘密联络点,哪面墙的砖缝里藏着抗战时期的账本,哪块青石板下还埋着旧时的排水系统。这些细节,都是松阳古街作为 “商业活化石” 最珍贵的注解。</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