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受紫砂茶壶的魅力

耿直牛哥

<p class="ql-block">退休了,日子像是被按下了慢放键。有了大把的休闲时光,才真正有了空间去感受、去享受生活。心静下来时,那些沉淀在记忆里的画面——过去的、当下的、未来的,便不由自主地浮现在脑海。有时,似乎连墙上挂着的那几把紫砂壶,表情都悄悄柔和了些,像在温柔地等着我去重新认识它们。</p> <p class="ql-block">我自认算不上茶贪,也够不上茶痴,就是个实打实的“老茶罐”。从八十年代初参加工作,泡着茶水度过了大半生。民间有种说法,不懂茶的人,才是最会喝茶的人——这话我听着,倒像是专为我量身定做。对我而言,喝茶嘛,解解渴、提提神是实在功用,日子一天天过,茶水一杯杯续,早中晚三泡雷打不动,倒也真离不开它。</p> <p class="ql-block">退休后才有精力和时间去寻找、培养、琢磨、感受一些过去不在乎也没时间在乎的东西。喝茶离不开最核心的要件茶壶,不同材质、不同品质、不同档次的茶壶能泡出不同口感的茶汤,这是我以前从没有感受过的。</p> <p class="ql-block">其实,我的茶壶也不少,有的可能还具有点收藏价值,这些茶壶,一直被我这般“束之高阁”,当作装饰摆件挂在墙上,十多年了,它们的存在,更像是我喜爱中华文化的一种象征,一种遥远的寄托。天予不取,反受其咎,可能是老天爷有眼吧:“你这个傻子,这么好东西你不用,太可惜了,那我就给你收了吧”。突然一天早上,只听到哗的一声巨响,我还以为是地震了吔,九把形体各异的紫砂壶全从墙上掉下而毁于一旦,我真的有些心疼,拾起大大小小的碎片舍不得丢,放了半个月,一直想修复,这怎么可能呢?我还是东一块,西一片的用胶尽力把它们粘合成伤痕累累,残缺不全的壶体摆放在我的茶室里,还常得意的给来客介绍,这是沧桑的美,残缺的美。</p> <p class="ql-block">我这个自认非常独立有主见的人又被左右带了节奏,最近悄悄的在网上抢得了一把200CC的黄龙山景舟紫砂绿泥手工五牛图茶壶,小巧、精致、漂亮,让我感到意外,甚至有些惊奇。这小玩意儿泡出的茶汤,口感竟与其它茶壶截然不同,甘甜、醇厚、顺滑,仿佛藏着某种秘密。起初,我简直不敢相信这是壶的功劳,以为是自己产生了错觉。但当我换了另一个品种的茶叶再试,结果依然如此——这小小的壶,真的改变了茶汤的灵魂!</p> <p class="ql-block">如今想来,那几十年的茶香氤氲,那墙面的壶身静默,竟像是命运预设的一场预习。我守着它们,如同守着一段未曾开启的对话——它们沉默地等待,而我,却迟迟未能上前轻叩门扉。直到那场“哗啦”的巨响,才真正惊醒了沉睡在壶中的时光与自我。原来,并非岁月让我成了“茶盲”,而是我习惯了用眼睛“收藏”美,却忘了用双手去“触摸”它,用舌尖去“品尝”它。那些十多年未曾启封的壶,它们的美,终究只是冰冷的、孤立的。而当我亲手拾起那些碎片时,指尖触碰到的是冰凉的、带着泥土气息的陶土,鼻尖似乎还萦绕着断裂处飘散出的、那隐约的旧时光息。那一刻,我的心猛地一沉,随即又猛然惊觉:原来,真正的“茶文化”,早已在那些日常的冲泡、温润、交流中,悄然生长。那些摔碎的壶,以它们最痛烈的方式,教会了我何为“珍惜”,何为“完整”的另一重境界——那是在裂痕中依然执着的美,是在失去后更懂得回味的深意。是啊,茶如人生,人生如茶,但若不亲手沏一壶,不细细品饮,那滋味,终究是纸上谈兵,无法真正入心。这摔碎的壶,倒成了我在茶文化修行路上,深刻的感知到了得而珍之,爱之惜之这浅显而又深邃的渐悟。</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