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兰察布火山口赋 原创 母焕胜 鸿蒙初辟,天地玄黄,洪荒之力孕亿载火山;朔漠苍茫,罡风激荡,内蒙高原擎万古奇观。乌兰察布之火山群,居阴山下,扼草原喉,承地心之火脉,凝造化之精魂。一十八峰列阵,若星辰坠尘寰;亿万年沉默,犹巨龙伏莽原。观其形,或锥峰直刺苍穹,或圆盆涵纳云气;察其质,或玄岩凝作铁色,或浮石轻若鸿毛。此非人力所凿,乃天工之伟构也。 第四纪火山口 一、火之纪元·岩浆铸骨 遥想侏罗纪末,燕山运动裂地轴,地火奔涌裂岩扉。当是时也,赤焰冲天,映紫电于九霄;熔岩横流,化琼浆于千里。巨蟒吐芯,喷金汤而沃野;惊雷破地,裂坤轴而开疆。七千万载光阴,岩浆为墨,大地为纸,书就一部火山史诗。玄武岩如叠嶂千层,记地火之狂舞;火山砾若碎玉万斛,凝炽焰之余温。 三号火山,当地人称“北炼丹炉”,锥顶圆净如釜,壁立千仞似削。拾级而上,足踏玄黑岩阶,手抚蜂窝熔壳,犹触太古之火温。至顶俯瞰,火山口若巨瓮张口,深不见底,积雨成潭,映天光而湛湛。偶有寒风吹过,穿穴鸣响,如远古巨兽之低吟。五号火山则破壁而出,岩脉如虬龙盘卧,裂隙中尚存硫磺结晶,莹莹若碎金,暗记当年烈焰之烈。 3号火山口 5号火山口 二、风之雕刻·岁月塑形 火山沉寂之后,罡风接掌造化权。春风拂过,携草种落于岩缝,生碧毯于锥顶;秋霜降临,染丹霞于崖壁,凝玉屑于沟壑。亿万年风沙研磨,将棱角化为圆融,把狰狞雕作玲珑。 玄武岩·六棱状,柱状解理 看那熔岩台地,如凝固之惊涛骇浪,浪尖化作石笋,浪谷积成草甸。夏雨骤至,水流沿岩缝下渗,凿出千沟万壑,状若大地之掌纹。冬雪覆盖,火山锥顶皓皓如银,与草原之苍茫相映,成天地间最素净之画卷。更有羊群散落,白如云团,点缀于玄黑岩海之上,似天地以丹青点染,添几分灵动生气。 六号火山最为独特,其东坡塌陷成谷,裸露出斑斓岩层,红如玛瑙,紫若琉璃,黄似蜜蜡,皆为岩浆冷却时矿物结晶之华彩。当地牧人谓之“七彩神山”,传说是女娲补天时遗落之彩石。夕阳西下时,阳光斜照岩壁,折射出万道霞光,与草原之暮色交融,恍若仙境。 冬之雪 三、人之栖居·文明共生 自远古以降,人类逐水草而居,与火山相依存。岩画刻于玄武岩上,记猎牧之事,线条古朴,如与火山对话;陶窑建于熔岩台地,取火山灰为釉,器皿坚致,似承地火之精。匈奴之铁骑曾踏过火山锥,留下马蹄之痕;鲜卑之牧歌曾绕岩扉,余韵至今未绝。 今之乌兰察布,火山群已成秘境。地质学家携仪器而来,于岩芯中读地球密码;摄影爱好者扛相机而至,在晨昏间捕光影精灵。牧民的蒙古包搭在火山脚下,炊烟袅袅,与火山之沉静相映成趣;徒步者的身影穿行于熔岩之间,笑语朗朗,为古老大地注入新声。 秋日登高,见雁阵南飞,掠火山之顶;听牧笛横吹,绕岩穴之幽。天地辽阔,火山如老者静坐,看人间更迭,观岁月轮回。偶有孩童拾起一块浮石,其质轻若鸿毛,多孔如蜂巢,正是当年岩浆喷薄时裹携之气泡,凝固成永恒之轻盈。 冬之雪 尾声 乌兰察布火山,非仅地质之奇观,实乃天地之诗行。它记地火之狂暴,亦藏岁月之温柔;显自然之伟力,亦容生灵之栖居。登斯山也,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方知人类之渺小,光阴之浩渺。 冬之雪 愿此火山长在,与日月同辉,供后人登临,悟天地之理,感造化之神。是以作赋,记其形,颂其魂,传其久。 17公里桩 谢谢🙏🙏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