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驾之旅走边陲(四)

张振忠

<p class="ql-block">  看到三弟发自黑龙江省佳木斯这个边陲城市的小视频,顿时让我心潮澎湃,这是一个多么静寂美丽而优雅的城市,这是一个多么让人向往而思念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  佳木斯位于东北亚经济圈中心地带,地处世界仅存三大黑土平原之一的三江平原腹地,地势平坦,沃野千里。佳木斯地名源于满语"甲母克寺噶珊",意为"站官屯",地处中国东北,与俄远东地区哈巴罗夫斯克及比罗比詹市两个州区首府相邻。</p> <p class="ql-block">​ 在广袤无垠的佳木斯大地上,有一片被自然与人文共同宠爱的土地——同江:这里是黑龙江与松花江两条大江壮丽的奇迹之地,也是历史与现代交织、自然与人文共荣的梦幻之境的一个同江。</p> <p class="ql-block">  黑龙江自西而东流来,水呈墨绿色,平缓而坦荡;松花江泥沙较多呈黄色,黄色的松花江与黑色的黑龙江汇合后的江水汹涌澎湃,水色分明,东流数十里不混,是东北地区著名的自然奇观之一。</p> <p class="ql-block">​ 黑龙江与松花江交汇于佳木斯同江市,由于黑龙江和松花江的水温、流速和水质的各不相同,使得它们在这里相遇而不相融,北黑南黄,泾渭分明,东流数十里而相互并不不交融,蔚为壮观。</p> <p class="ql-block">  位于黑龙江省佳木斯市同江市东北四公里处,是松花江与黑龙江的汇合处,因两江交汇后形成而得名“混同江”。处于中俄边境,故称为“三江口”。它以“双色水”自然奇观和生态湿地而名声远扬。</p> <p class="ql-block">  三江口是历代兵家必争之地,我国的赫哲、满汉军民曾多次在此痛击沙俄对我国的侵略,故有“古战场”之称。三江口以"江汇于此、路始于此、海通于此"而闻名遐迩。我国南北公路大动脉5700公里的"同三公路"起始点就座落在三江口。</p> <p class="ql-block">  抚远市‌是黑龙江省佳木斯市下辖县级市,位于我国大陆最东端,被誉为“华夏东极”和“东方第一城”。抚远市地处黑龙江与乌苏里江交汇的三角地带,东、北两面与俄罗斯隔江相望,边境线长212公里。与俄罗斯哈巴罗夫斯克市相毗邻。</p> <p class="ql-block">  作为中国最早迎接日出的城市,“东极广场”背倚祖国,面向东方,三角形的河口沙洲形状如同锋利的军舰舰艏,劈波斩浪,将乌苏里江分为主航道和抚远水道两块以“起航”为总体景观意象。</p> <p class="ql-block">  高39.5米的东极极标雕塑为桅杆,昂然挑起的河口观景广场为舰艏,象征着中国这艘巨轮正起航驶向东方,“华夏东极”抚远,正是这艘中华巨轮高昂的船头,每天都在为祖国迎来最新的一轮朝阳。</p> <p class="ql-block">  抓吉赫哲族民俗村隶属于黑龙江省抚远市乌苏镇,坐落于祖国陆地最东端,是祖国最东的行政村。他们每日迎接祖国的第一缕阳光,成为“东极第一村”。</p> <p class="ql-block">  民俗村毗邻黑龙江与乌苏里江交汇处,与俄罗斯仅一江之隔的华夏东极。赫哲族是我国人口较少的民族之一,世居黑龙江、松花江、乌苏里江流域。因地处祖国东方,被称为“守望太阳的民族”。</p> <p class="ql-block">  全村共计101户、381人,其中赫哲族居民51户、155人,是全国赫哲族聚居地“三乡两村”之一,建有赫哲民俗展示馆。​抓吉赫哲族人‌的称谓源自赫哲语地名音译与民族聚居特征的双重结合,“抓吉”在赫哲语中既指代地理特征“湿地高岗”,又承载着“金色渔滩”的历史记忆。‌‌</p> <p class="ql-block"> 佳木斯抒怀</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边陲佳境梦萦牵,松黑交融景万千。</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混同江畔涛声涌,双色奇观映碧天。</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东极抚远迎朝旭,赫哲渔乡韵亦传。</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视频勾起相思意,心向斯城真情缘。</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谢谢您的阅读欣赏</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