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大学附属医院脊柱外科刘志斌主任团队:机器人精准护航,高难寰枢椎手术再创生命奇迹

雲吾脊柱关节微创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延安大学附属医院脊柱外科再传捷报!在科主任刘志斌教授的带领下,其团队成功应用“佗道”骨科手术机器人系统,为一名高危寰枢椎(C1-C2)骨折脱位伴神经损伤患者实施了高精度的后路椎弓根螺钉固定植骨融合术。此次手术的成功,标志着我院在上颈椎创伤的智能化、精准化治疗领域达到区域领先水平,为复杂脊柱损伤患者带来了更安全、高效的治疗选择。</p><p class="ql-block">挑战:生命禁区的手术博弈</p><p class="ql-block">患者因严重外伤导致寰椎、枢椎骨折并脱位,伴随明显的脊髓神经压迫损伤症状,出现颈部剧痛、四肢麻木无力及活动受限。寰枢椎区域作为连接头颅与颈椎的核心“枢纽”,其内部容纳高位脊髓(延髓),外侧紧邻椎动脉,解剖结构精微复杂,手术操作空间以毫米计。传统徒手置钉在此区域风险极高,稍有不慎即可导致瘫痪、呼吸功能障碍或灾难性大出血。</p><p class="ql-block">破局:机器人赋能精准外科</p><p class="ql-block">面对手术“雷区”,刘志斌主任团队经过严谨的术前论证,决定启用“佗道”骨科手术机器人系统破局:</p><p class="ql-block">1. 智能规划:基于患者超薄层CT三维重建数据,机器人系统精准构建寰枢椎立体模型,智能规划螺钉最佳植入路径、角度及深度,完美规避椎动脉沟及脊髓腔。</p><p class="ql-block">2. 毫米级执行:术中,机器人机械臂化身为“稳定导航仪”,将术前规划转化为亚毫米级的物理导针通道。刘志斌主任团队在机器人实时引导下,通过微创入路,安全置入寰椎侧块螺钉及枢椎椎弓根螺钉,全程误差小于0.8毫米。</p><p class="ql-block">3. 高效微创:机器人辅助显著提升手术效率,关键置钉步骤较传统方式缩短约40%,术中出血量控制在30ml以内,大幅降低手术创伤。</p><p class="ql-block">螺钉精准锚定后,团队彻底清除骨折区瘢痕,植入自体骨粒,完成关节突关节及椎板间植骨融合,重建了上颈椎的永久性生物力学稳定。</p><p class="ql-block">新生:科技点亮康复之路</p><p class="ql-block">得益于机器人辅助下的极致精准与微创操作:</p><p class="ql-block">神经功能显著改善:术后患者四肢麻木感明显减轻,肌力逐步恢复,病理反射消失。</p><p class="ql-block">结构完美重建:影像复查显示,骨折脱位完全复位,内固定位置精准,脊柱序列恢复正常。</p><p class="ql-block">快速康复:患者术后第二天即可在支具保护下坐起,目前已转入康复阶段,重燃生活希望。</p> <p class="ql-block">专家之声:智能融合引领外科未来</p><p class="ql-block">“上颈椎手术是脊柱外科皇冠上的明珠,容不得丝毫偏差。” 刘志斌主任在术后总结中指出,“本次手术的成功,是‘佗道’机器人超强空间定位能力与团队丰富临床经验深度融合的成果。机器人不仅突破了人眼和人手的生理局限,实现了‘指哪打哪’的精准操作,更显著提升了手术的安全边际和可预测性,为以往被视为‘手术禁区’的复杂上颈椎伤患提供了全新的治疗范式。这标志着我院脊柱外科正式迈入智能化精准手术的新阶段。”</p><p class="ql-block">砥砺前行:延安脊柱外科的智能新篇</p><p class="ql-block">本例高难度机器人辅助寰枢椎手术的圆满完成,是刘志斌主任团队锐意创新、勇攀技术高峰的生动体现,也彰显了延安大学附属医院在引进尖端科技、服务老区人民健康方面的坚定决心。脊柱外科将继续深化机器人导航、术中实时影像、微创技术等多维融合,不断提升复杂脊柱伤病的救治能力,以更安全、更精准、更高效的“延安方案”,守护陕北乃至西北地区群众的脊柱 健康。</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