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表里山河.诗韵千年”2025全国原创诗词大赛正在火热报名中,诚邀全国诗词爱好者参赛。</p><p class="ql-block">为什么要举办“表里山河.诗韵千年”原创诗词大赛”?</p><p class="ql-block">电视里的诗词大赛正热,台上少年们将古人的诗句背得滚瓜烂熟,评委们对平仄韵律的点评头头是道。这般景象,乍看可喜,细想却令人心生疑窦,我们背诵古人的诗句如此娴熟,为何自己的声音却日渐微弱?当代人的精神生活里,诗词似乎只剩下两种形态:要么是博物馆里的文物,供人瞻仰;要么是竞技场上的道具,任人把玩。</p><p class="ql-block">我们精于模仿古人抑扬顿挫的腔调,却拙于表达自己真实的情感;我们善于分析千年前的平仄格律,却怯于记录当下的生活体验。某次诗词大会上,一位选手将杜甫的"安得广厦千万间"朗诵得声泪俱下,散场后却对城市房价的疯涨漠不关心--这样的"文化传承",不过是一场精致的文化cosplay罢了。</p><p class="ql-block">原创诗词大赛之必要,首先在于打破这种文化失语的状态。古人作诗,本是为了"言志抒情",而非炫耀才学。陶渊明写"采菊东篱下",是因胸中真有悠然之趣;李白吟"仰天大笑出门去",是因心中确有不平之气。今天的我们,面对都市生活的挤压,面对时代巨变的冲击,胸中岂无块垒?眼中岂无风景?原创诗词大赛应当成为一个端口,让被压抑的表达欲望找到文明的出口。这类赛事更是对当代文化创造力的唤醒。我们常惊叹唐诗宋词的辉煌,却忘了那些作品在当时都是"当代文学"。李白杜甫若生在今日,断不会只知背诵《诗经》《楚辞》,而必定会用新的语言记录新的时代。某次在高校见到墙上贴着的学生诗作,有一句"地铁穿梭如时光隧道,扫码进站似通关文牒",虽平仄不尽完美,却让人眼前一亮,这才是活着的诗词。原创诗词大赛要做的,正是发掘这种带着时代体温的语言创造力。更深层的意义在于重建诗词与生活的联系。在古代,诗词是士人交往的名片,是科举晋身的阶梯,更是日常生活的记录。</p><p class="ql-block">今天我们把诗词供奉在神龛里,反而切断了它与现实的血脉。记得某次在城中村看见墙上的打油诗:“房东涨租一声吼,银行卡里抖三抖”,虽不登大雅之堂,却比许多无病呻吟的“伪古诗”更有生命力。原创诗词大赛应当成为一座桥梁,让诗词重新走入市井巷陌,记录普通人的喜怒哀乐。当然,有人会质疑: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谁还需要诗词?但恰恰相反,越是浮躁的年代,越需要诗性的沉淀。原创诗词不必追求洛阳纸贵,只要能给匆忙的现代人一个驻足自省的机会,让某个上班族在挤地铁时突然想写几句,让某个学生在深夜宿舍里记录青春的迷茫,便已足够。诗词不死,只是需要以新的形式活着。</p><p class="ql-block">原创诗词大赛的意义,不在于培养多少个李白杜甫,而在于提醒我们:每个时代都需要自己的声音,每个人都可以成为这个时代的记录者。当我们在背诵“床前明月光”的同时,也该试着写下属于自己的月光,哪怕这月光来自写字楼的玻璃幕墙,或是手机屏幕的冷光。</p><p class="ql-block">报名请扫码:</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