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乙已年大暑前夕,我们这群老亲友,从甬城自驾而来,相聚在嘉兴湘家荡君澜度假酒店,开启了一段难忘的旅程。这是一次身体力行的远足,更是一次心灵的归航。</p><p class="ql-block"> 步入湘家荡君澜度假酒店,时光仿佛倒流至民国时期。仿红木家具、复古背景墙与新中式美学的完美融合,营造出一种典雅而不失现代感的氛围。我们入住饭店紧邻着湘家荡,城市的绿肺让我们得到身心舒展。在民国风的大堂与走廊间留下脚印,仿佛穿越回那个风雅深情的年代。</p> <p class="ql-block"> 下午时分,虽然天气有些炎热,但止不住我们至酒店旁的湘家荡景区步子。我们沿着环湖步道行走,满眼绿意盎然,高大的树木与低矮的花草错落有致,空气中弥漫着植物特有的清新气息。湖水碧波荡漾,倒映着蓝天白云,几只白鹭掠过水面,激起一圈圈涟漪。十人队伍时而并肩而行,时而三三两两散开,各自用相机捕捉眼前的美景。九十岁高龄的老母亲,还能弯腰从地上选出几十颗精滑圆润的小石子。望着湖面波光粼粼,听着微风轻拂柳枝的沙沙声,十颗忙碌的心渐渐沉静下来。有人静静地望着远方,享受这难得的宁静时刻。</p> <p class="ql-block"> 离开湘家荡,我们又前往附近的精严讲寺。精严讲寺始建于东晋成帝咸康六年(340年),初名灵光寺,吴越文穆王时更名灵龟寺,宋真宗大中祥符年间御赐"精严"匾额后定现名。该寺曾与杭州灵隐寺、宁波天童寺并称浙江三大丛林,现存宋代御赐"戒碟石印"和光绪二十年翁同和所书"龙藏"匾额等文物。古寺内古木参天,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洒下斑驳的光影,为庄严的佛殿增添了几分柔和。寺内除了几位僧人走动之外,很少有游客驻足,而此刻在古寺的宁静中,更多了一份对生命的理解与包容。我们几位并非佛教徒,但在这静谧的氛围中,每人都感受到一种超越宗教的心灵平静。</p> <p class="ql-block"> 晚餐时分,我们在酒店的君澜区享用了一顿地道的江南家宴。油爆深海虾的鲜香、时令蔬菜的清爽,配上热腾腾的米饭,简单却充满家的味道。席间,大家回忆起共同走过的国内外旅程,笑声不断,其乐融融。</p> <p class="ql-block"> 与湘家荡的自然风光不同,西塘古镇展现的是江南水乡的人文韵味。傍晚时分,当西塘的灯笼次第亮起,倒映在河面上,宛如一串串红色的珍珠。河对岸的酒吧传来轻柔的江南小调,与摇橹声、谈笑声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幅生动的"清明上河图"。其中亲友团的两位最年长的旅人,携着九十载的风霜,步履却轻得像两片浮在晚风里的银杏叶。青石板在他们脚下流淌成时光的河,廊棚垂下的藤蔓偶尔拂过肩头,宛如岁月温柔的低语。他们走过拱桥时,桥洞正含着一枚湿漉漉的月亮,涟漪把银光揉碎又拼起。远处戏台的吴侬软语被流水送过来,听不真切,倒像是年轻时某个夏夜的蝉鸣。廊檐下垂着的红灯笼轻轻摇晃,把他们的影子时而拉长时而揉短,最后竟分不清是人在走,还是廊在流动。九十年积攒的疲惫,此刻都化作了船娘橹桨下的水痕,一圈圈荡开,消失在缀满灯火的河面。</p> <p class="ql-block"> 第二天上午,亲友团的十位长者漫步南湖畔,衣袂拂过七月流金的晨光,碧波见证了红船的同框,木纹里渗着百年前的桐油香。他们拾级登上烟雨楼时,恰有风来,飞檐角铜铃轻响,恍若与1921年的夏蝉共鸣。最年长的老者俯身栏杆,看睡莲在涟漪中舒展,忽然轻笑,原来历史不是教科书里的铅字,是掠过皱纹的暖风,是掌心触摸到的、带着体温的木质栏杆。</p> <p class="ql-block"> 湘家荡的湖水、精严寺的钟声、西塘的烟雨,南湖畔的晨雾,将与亲友们的笑声一起,珍藏在我们记忆的最深处。这样的相聚丰富多彩,日子"越过越有滋有味,人越活越开心"。当车驶离嘉兴,我们已开始期待下一次的相约,这份历经岁月洗礼的亲情,将如江南的水一般,清澈绵长。</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