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芮城西侯度遗址 【原创】

陶玉和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span style="font-size:18px;">  这次旅行,踏上山西芮城的土地,只为探访那个改变人类用火历史的地方——西侯度遗址。盛夏七月,阳光炽烈,却挡不住我追寻远古火种的热情。</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span style="font-size:18px;"> 进入遗址区域,一块刻着“西侯度遗址”的石碑迎面而立,简洁庄重,身后是苍翠的树木和黄土高坡。1959年,贾兰坡先生正是在这里,发现了震惊世界的远古遗迹。</span></p> <p class="ql-block">  西侯度遗址,位于山西省运城市芮城县风陵渡镇西侯度村附近。其时代属早更新世,据古地磁断代初步确定、年代为距今243万年,是中国迄今发现最早的旧石器时代遗存之一。</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span style="font-size:18px;">  沿着遗址公园的小路前行,我看到一组青铜雕塑,描绘了远古人类围火而坐的场景。他们赤裸上身,围着篝火,或舞动、或传递火种,仿佛在重现人类第一次掌控火的那一刻。站在雕塑前,我似乎听到了远古的低语,感受到那份对自然力量的敬畏。</span></p> <p class="ql-block">  西侯度遗址发现于黄河中游左岸高出河面约170米的古老阶地上,文化遗物和动物化石集中分布在平均约1米厚的交错砂层中。由于西侯度文化具有一定的进步性质,它预示着中国土地上最早的人类化石及其文化遗存还应到比更新世纪早的新世纪地层中去寻找。</p> <p class="ql-block">  1988年1月13日,西侯度遗址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span style="font-size:18px;"> 在考古展区,展板详细记录了从1959年发现到2005年再次发掘的全过程。玻璃展柜中陈列着出土的化石和石器,包括象肋骨、大象门齿以及带有切痕的鹿角,每一件都诉说着远古的故事。我驻足观看,想象着那些古人类如何在这片土地上生存、繁衍。</span></p> <p class="ql-block">  西侯度遗址发现于黄河中游左岸高出河面约170米的古老阶地上,文化遗物和动物化石集中分布在平均约1米厚的交错砂层中。动物化石主要是哺乳动物,包括巨河狸、剑齿象、平额象、步氏羚羊等,绝大部分是草原动物,也有适于草原和森林生活的动物,表明当时西侯度一带为疏林草原环境。</p> <p class="ql-block">  西侯度遗址是中国境内已知最早的旧石器时代文化遗存之一,也是亚洲首次发现的属于早更新世初期人类文化遗址。</p> <p class="ql-block">  由于西侯度文化具有一定的进步性质,它预示着中国土地上最早的人类化石及其文化遗存还应到比更新世纪早的新世纪地层中去寻找。</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span style="font-size:18px;">  最让我震撼的是那条通向“火的发现”的石阶隧道。走在昏暗的石阶上,头顶透下的阳光仿佛火种,照亮我前行的路。这不仅是一段旅程,更是一次与远古的对话。</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span style="font-size:18px;">  离开前,我站在观景平台上远眺,风力发电机在山头缓缓转动,现代与远古在此交汇。西侯度,这束点燃百万年的火种,依旧在照亮我们前行的路。</span></p> <p class="ql-block"><b>  视频源于《百度》</b></p> <p class="ql-block"><b>  本美篇文字源于《百度》。</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