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小暑行(八)建水米轨小火车+古城手机扫街

闲庭信步

<p class="ql-block">在建水的最后一天,彻底放松一下。闲来无事,决定去米轨小火车站临安站看看,再到古城大街上随便逛逛。</p> 一、米轨小火车的前世今生 <p class="ql-block">到建水旅游,一般米轨小火车是不容错过的,各类小视频的攻略都推荐坐米轨小火车游乡会桥、双龙桥、团山、石屏。其实只要跟当地人聊聊,就会印证一个观点:坐小火车,弊大于利。道理很简单,受制于人,不如一切尽在掌握。租个车或包个车,想怎么游就怎么游,不想做什么就不做什么,这才叫自由行。😏</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76, 79, 187); font-size:20px;">建水米轨小火车</b>是以建水县临安站为起点的米轨铁路观光项目,前身为1928年建成的个碧临屏寸轨铁路车站,2015年依托蒙宝铁路改造为旅游线路,成为连接历史与现代、文化与旅游的桥梁。</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76, 79, 187); font-size:20px;">临安站</b>:位于蒙宝线建水东站旧址,改建为米轨小火车主题公园,法式建筑、怀旧照片、老物件让人仿佛穿越回过去。</p> <p class="ql-block">众所周知,杭州在宋朝时名为临安。为什么云南建水古时也称作临安呢?据说有4种说法……</p> <p class="ql-block">一是方位说:建水作为临安府治所在地,其疆域南至安南(今越南),故以“临安”得名,意为临近安南。</p> <p class="ql-block">二是贬名说:元朝灭南宋后,将南宋都城临安(今杭州)的名称移至建水,带有对南宋的蔑视意味,即不仅是政权,连国都名称也被流放至蛮荒之地。</p> <p class="ql-block">三是思乡说:明朝初年,浙江移民迁居建水,因思乡心切,将建水比作杭州,称其为临安。建水城南的西湖村和西湖海子地名被视为证据。</p> <p class="ql-block">四是谕名说:源自元世祖忽必烈给赴云南行中书省的赛典赤·赡思丁的谕文,其中提到“云南朕尝亲临”,因此得名临安。</p> <p class="ql-block">元朝1253年蒙古军队征服云南,立建水千户和土知州。1276年设建水州,隶于临安路。1280年置临安广西道宣抚司,后改为临安广西元江等处道宣慰司,管辖临安、广西、元江等路。</p> <p class="ql-block">明朝1382年改临安路为临安府,府治由通海迁至建水,并设临安卫指挥使司。建水正式称为临安,成为滇南政治、经济、文化中心。</p> <p class="ql-block">清朝沿袭明朝旧制,设临安府和建水州。1911年辛亥革命后,建水县改为临安县,次年因与浙江省临安县同名,复称建水县。</p> <p class="ql-block">建水作为临安府治所在地,历经七个世纪而不衰,与昆明、大理鼎足而立,为滇南政治、经济、文化中心。</p> <p class="ql-block">建水米轨小火车目前有两条线路:一条从临安站出发,经双龙桥站、乡会桥站,到终点团山站,全长13公里;另一条是从临安站出发,途经团山站、坝心站、龙井站,到终点石屏站,全长42公里。</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176, 79, 187);">乡会桥车站</b>是个碧石铁路上最有特点的车站。建于1932年建成时有办公楼、候车楼、站台、货场。站内过去有铁路轨道三条,一条供火车停靠站,一条供火车会车让道通行,另一条供车皮调度、留置、货物装卸之用。乡会桥车站的站房,巧妙结合了两种建筑方式,是中法建筑特点相结合的单檐现代建筑,完美体现出科学与艺术的价值</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176, 79, 187);">团山车站</b>:乘降所不是车站,而是供旅客上下列车的场所。1932年10月6日,全长177千米、投资2070余万银元的个碧临屏铁路全线通车。此条民营铁路开通后,因团山张氏族人在前期担负了较多的修路费用,为此,个碧临屏铁路公司特在团山村脚设立了乘降所,以方便团山人往返。</p> <p class="ql-block">(借图)</p> 二、建水古城手机扫街 <p class="ql-block">从米轨小火车临安站到朝阳楼之间有一条叫<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176, 79, 187);">迎晖路</b>的古街,街两边的古建筑雕梁画栋,清代和民国的味道十足,手机扫街就是它了。</p> <p class="ql-block">迎晖路中间的“文献名邦”牌坊是重要标志,左端为2014年新建的临安小火车总站,右端为朝阳楼(迎晖门)。这座城楼建于明洪武年间,比北京天安门还早28年,被誉为“小天安门”。</p> <p class="ql-block">迎晖路是建水古城东侧的重要街道,全长约2.5公里,东起建水收费站(零公里),西至朝阳楼(东迎晖门),是连接高速公路与古城核心区的交通主干道。</p> <p class="ql-block">迎晖路原名金碧路、东正路,曾是建水古城东门外的繁华街道,保存了大量清代、民国时期的建筑。</p> <p class="ql-block">迎晖路沿路分布着东井、大板井等古井,以及雕花木楼、青石板庭院等传统民居,展现了建水“古建筑博物馆”的魅力。</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176, 79, 187);">东井</b>,始建于元代(1271-1368年),占地15平方米,井栏由两块巨石凿合为圆形,高0.53米,厚0.14米,沿口直径0.82米,内壁用弧形青石镶砌,石料粗大榫卯严密。明清时期几经重修,至今水源仍丰盛如初,具有较高的科学和历史价值。</p> <p class="ql-block">迎晖路的终点是朝阳楼的迎晖门。</p> <p class="ql-block">(借图)</p> <p class="ql-block">穿过朝阳楼迎晖门,是临安路。</p> <p class="ql-block">临安路是建水古城的中轴线,东西向贯穿全城,起点在朝阳楼下,路面由青石板铺就,两旁分布着众多古建筑和商铺。</p> <p class="ql-block">从临安路折向翰林街,离翰林街不远,CCTV小撒广告的奇味轩非常不错,食材新鲜,味道地道。汽锅鸡、草芽类菜和红烧萝卜是它的经典。</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176, 79, 187);">翰林街:</b>清光绪年间(1875~1908年)称沙泥塘街,民国年间(1912~1949年)改称建新街,后因此街出过许多历史文化名人,承载着深邃的文化内涵,于2005年更名为翰林街。</p> <p class="ql-block">翰林街位于建水古城的核心区域,是建水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标志性街巷之一。保留至今的朱家花园、孙家花园、刘家大院、孙氏名宅以及一批民国时期的传统民居,反映着建水清末至民国初年的经济社会状貌,沉淀着当年老街的繁荣。而从这条街上走出的名人,更使其熠熠生辉。廖大亨、廖履亨两兄弟,是建水历史上著名的"兄弟进士";被选入翰林院的佴祺、钱正圜,把自己的名字刻在了中国文明的史册;朱家花园的主人朱朝瑛,在辛亥临安反清起义中写下了浓重的一笔。还有"一门出三将"的佴晓清少将、佴鸢少将、佴鸣冈少将和投笔从戎的云南人民讨蒋自卫军第二纵队司令刘宝煊,为翰林街增添了灵性。</p> <p class="ql-block">2003年恢复重建的翰林街,全长603米,是建水古城最繁华的街区之一。它在保留大部分古建筑的基础上,按照清式风貌进行恢复改造,成为集吃、住、行、游、购、娱为一体的清式风貌商业街区。现有长居住户298家,商铺252家,是经营文房四宝、古玩字画、文教用品以及建水紫陶为主的商业街,同时还聚集刻字、银器、乐器、服装、鞋帽、小吃店等店铺作坊。街道两边的店铺古色古香、鳞次栉比,顾客盈门,是建水古城居住与经商相结合的典型传统街道。</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