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至上,江山似民;江山多娇,千秋大业。

ZYM张元闽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一、毛泽东《为人民服务》全文</b></p><p class="ql-block">(1944年9月8日在张思德追悼会上的讲演)</p><p class="ql-block">我们的共产党和共产党所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是革命的队伍。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张思德同志就是我们这个队伍中的一个同志。</p><p class="ql-block">人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有不同。中国古时候有个文学家叫做司马迁的说过:“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替法西斯卖力,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鸿毛还轻。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p><p class="ql-block">因为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所以,我们如果有缺点,就不怕别人批评指出。不管是什么人,谁向我们指出都行。只要你说得对,我们就改正。你说的办法对人民有好处,我们就照你的办。“精兵简政”这一条意见,就是党外人士李鼎铭先生提出来的;他提得好,对人民有好处,我们就采用了。只要我们为人民的利益坚持好的,为人民的利益改正错的,我们这个队伍就一定会兴旺起来。</p><p class="ql-block">我们都是来自五湖四海,为了一个共同的革命目标,走到一起来了。我们还要和全国大多数人民走这一条路。我们今天已经领导着有九千一百万人口的根据地,但是还不够,还要更大些,才能取得全民族的解放。我们的同志在困难的时候,要看到成绩,要看到光明,要提高我们的勇气。中国人民正在受难,我们有责任解救他们,我们要努力奋斗。要奋斗就会有牺牲,死人的事是经常发生的。但是我们想到人民的利益,想到大多数人民的痛苦,我们为人民而死,就是死得其所。不过,我们应当尽量地减少那些不必要的牺牲。我们的干部要关心每一个战士,一切革命队伍的人都要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帮助。</p><p class="ql-block">今后我们的队伍里,不管死了谁,不管是炊事员,是战士,只要他是做过一些有益的工作的,我们都要给他送葬,开追悼会。这要成为一个制度。这个方法也要介绍到老百姓那里去。村上的人死了,开个追悼会。用这样的方法,寄托我们的哀思,使整个人民团结起来。</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二、历史意义</b> </p><p class="ql-block">1. 首次明确了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完全、彻底为人民利益工作”,并在1945年党的七大写入党章,成为党的群众路线和一切工作的总出发点。 </p><p class="ql-block">2. 树立了第一个全党全民学习的楷模——张思德,把“平凡岗位、默默奉献”提升为革命道德的典范。 </p><p class="ql-block">3. 在延安整风与抗日战争相持阶段的关键时刻,统一了党内思想,凝聚了民心,为夺取抗战和解放战争的胜利奠定了思想基础。 </p><p class="ql-block">4. 以“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的价值评判,奠定了共产党人人生意义和生死观的标准,形成了与旧礼教、等级观念根本对立的革命伦理。</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三、现实意义 </b></p><p class="ql-block">1. 党的初心使命的集中表达</p><p class="ql-block">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是新时代对“为人民服务”最鲜明的承接与升华。 </p><p class="ql-block">2. 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价值坐标</p><p class="ql-block"> 无论是“精兵简政”式的机构改革,还是医疗、教育等公共服务领域的“痛点”治理,都把是否减轻人民负担、增进人民福祉作为检验标尺。 </p><p class="ql-block">3. 党员干部政德建设的根本标准</p><p class="ql-block"> 党章规定“党的干部是人民的公仆”,反对官僚主义、形式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首先要回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一原点。 </p><p class="ql-block">4.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石</p><p class="ql-block">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为人民服务”被具体化为职业道德、行业规范、社会公德,用以抵制极端个人主义、拜金主义,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p><p class="ql-block">5. 移风易俗与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武器</p><p class="ql-block"> 毛泽东在文末提出“开追悼会”的制度化倡议,今天仍指导着殡葬改革、反对铺张浪费、破除封建迷信,推动形成崇尚节约、团结互助的新风尚。</p><p class="ql-block">结论</p><p class="ql-block">《为人民服务》虽诞生于战火纷飞的1944年,却以简洁、深邃的语言为中国共产党乃至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确立了“为什么人”这一根本价值坐标。它跨越时空,既是革命年代的动员令,也是新时代治国理政、立德树人的“圣典”,不断警示和激励着后来者:只有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才能赢得历史和未来。<b style="font-size:20px;"> </b></p> <p class="ql-block"> <b style="font-size:20px;">初心使命,方得始终</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把“为人民服务”镌刻在自己的旗帜上,以此作为根本宗旨,贯穿于革命、建设、改革和新时代的全部历史进程。这一宗旨不是抽象口号,而是党一切奋斗、一切牺牲、一切创造的价值原点;它既是执政理念,也是行动指南,更是检验党全部工作的唯一标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以“为人民服务”为动员旗帜,发动人民推翻“三座大山”,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党把改善人民生活作为首要任务,在一穷二白中建立起独立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改革开放新时期,党坚持“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的衡量标准,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使人民富起来为使命,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确立为奋斗目标,以精准扶贫、共同富裕、全过程人民民主等生动实践,把“为人民服务”提升到新的历史高度。</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历史深刻昭示:凡是从人民利益出发、紧紧依靠人民的阶段,党就无坚不摧;凡是偏离人民立场的做法,最终都会受到历史的校正。因此,无论形势如何变化,党都必须以“为人民服务”校准方向、检视政策、衡量政绩,始终与人民心心相印、同甘共苦、团结奋斗。唯有如此,才能确保党始终成为时代先锋、民族脊梁,赢得人民衷心拥护,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以上部分照片转自公开媒体。</p> <p class="ql-block">  <b style="font-size:20px;">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真正动力</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这是中国共产党人对唯物史观最鲜明、最彻底的宣示。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确立为现代化建设的逻辑起点,把“不断提高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写进治国理政的纲领性文件,写进宪法法律,写进960多万平方公里大地的火热实践。</p><p class="ql-block"> 事实雄辩证明: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离开人民,任何宏伟蓝图都会失去根基,任何改革发展都会失去意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提高获得感,关键在于把发展成果更公平更实在地惠及全体人民。十年来,近一亿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速跑赢GDP,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教育、社保、医疗和住房保障体系全面建成。从“厕所革命”到“垃圾分类”,从“最多跑一次”到“一网通办”,每一件民生小事的改善,汇聚成亿万人民可触可感的幸福增量。实践启示我们:只有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让人民群众在一项项具体政策、一件件关键小事中看见变化、得到实惠,才能不断夯实党执政的政治基础。</p><p class="ql-block"> 提升幸福感,核心在于把高质量发展同高品质生活紧密结合起来。从蓝天白云、清水绿岸的“生态答卷”,到15分钟健身圈、城市书房的“生活半径”,再到“双减”落地、三孩政策配套完善的“成长关怀”,无不体现着“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坐标。面向未来,必须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把创造更多就业岗位、提高劳动报酬、丰富精神文化生活作为主攻方向,让人民群众在更高水平上实现“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p><p class="ql-block"> 增强安全感,根本在于把人民生命安全和国家长治久安放在压倒一切的位置。面对突如其来的世纪疫情,我们以最大决心、最快速度、最硬举措护佑生命,用最小代价实现最大防控效果;面对“黑天鹅”“灰犀牛”交织叠加的风险挑战,我们统筹发展和安全,完善国家安全体系,推进扫黑除恶常态化,强化食品药品、公共卫生、网络数据等重点领域监管,筑牢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铜墙铁壁。</p><p class="ql-block"> 历史深刻昭示:只有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才能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国家长治久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1亿零27万中国共产党人将继续同14亿多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永远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始终同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只要我们坚持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的根本立场,把高质量发展同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紧密结合起来,就一定能够在全面建设中国式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上,绘就更加壮美的民生画卷,书写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无愧于历史的崭新篇章。</p> <p class="ql-block">为人民服务木雕作品照片转自林建军:省级工艺品雕刻工技能大师工作室领办人,高级技师,高级工艺美术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先进个人,第九届全国青年致富带头人,轻工大国工匠。</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