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人 侬一定没去过~翥云艺术博物馆掠影

微不足道

<p class="ql-block">上海翥云艺术博物馆的藏品丰富,主要包括嘉定文人字画、竹刻、历史古籍等。</p> <p class="ql-block">博物馆的名称“翥云”有其历史渊源。万历年间,嘉定籍云南知府赵洪范(曾任湖北麻城县令)从云南带回一块奇石,命名为"翥云峰"。康熙年间,这块石头所在的宅院几经转手,最终被博物馆创始人周嘉的祖上购得,宅院被命名为"翥云堂"。周嘉创建博物馆时,也沿用了"翥云"这一名称,既是对前人的纪念,也是对历史的传承‌。</p><p class="ql-block">需要强调的是,“翥云峰”如今已移建在汇龙潭公园怡安堂前,高达丈余,俊秀雄奇,玲珑剔透,瘦、皱、透、漏。“翥云峰”三个笔力千钧的小篆,出自明末著名金石篆刻大师宋珏,此石堪称旧时嘉定园林中的假山之冠。</p> <p class="ql-block">书法立轴 清 钱大昕。</p><p class="ql-block">钱大昕(1728-1804),字晓征,号辛楣,晚年号竹汀居士,嘉定望仙桥人(今属外冈镇)。清乾隆十九年(1755)进士。乾嘉学派代表人物,被人称为"不专治一经而无经不通,不专攻一艺而无艺不精"的一代儒宗。著有《嘉定钱大昕全集》。</p> <p class="ql-block">长江落木图 扇片 明 程嘉燧。</p><p class="ql-block">程嘉燧,初寓杭州后居嘉定(今属上海市),先生母亲是嘉定人,他在嘉定居住50多年,后人把他与唐时升、娄坚、李流芳合称“嘉定四先生”。</p> <p class="ql-block">书法立轴 明 娄坚。</p><p class="ql-block">娄坚(1567—1631),字子柔,明嘉定 人。博学多艺,尤擅书法。早年他学习钟繇、王羲之的字,晚年改学苏轼,一洗柔媚之习。当时社会上十分推重流行董其昌的书法,而娄坚对此很不以为然,他认为董氏的书法秀整有余,而苍劲不足。越至晚年,娄坚的书法成就越高。。作品被人们称为“天下绝妙”。嘉定“法华塔”,正是先生所题。</p> <p class="ql-block">矫枝苍石图 明 李流芳。</p><p class="ql-block">李流芳(1575-1629年),字茂宰,又字长蘅,号檀园、香海、泡庵,晚号慎娱居士。檀园主人,居嘉定南翔。与唐时升、娄坚、程嘉燧并称“嘉定四先生”。在晚明与董其昌、陈继儒等人被称为“画中九友”。李流芳擅画山水,笔墨苍劲腾逸,气韵俊爽。绘画风格近黄公望;书法轻松舒畅,刚健婀娜,得苏东坡笔意。值得一提的是,自以鬻画授徒为生后,留下了一批数目可观的课徒画稿,被编入《芥子园画传》,成为一部最权威的国画技法教科书。</p> <p class="ql-block">江南多竹,于是从明代至今,竹刻之風日盛。按技法的不同,可分成淺刻、深雕、透雕、浮雕、圓雕、留青等技法。最具有代表性得流派嘉定竹刻<span style="font-size:18px;">“以刀代笔,以书法刻竹”,</span>題材丰富: 戏曲故事、宗教人物、山水草木、飞禽走兽等, 有着明顯的地域和鮮明的原創性,2006年入選《第一批国家級非物质文化遺産保护名录》。是翥云博物馆最重要的藏品之一。</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笔筒利用深浮雕加之透雕的技法,剔地雕出渔舟晚归的情景。河畔松荫之下,妇人教子;晚归的渔翁相聚在一起,或猜拳游戏、或把酒对饮,情景生动,有着浓郁的生活气息。一旁的山崖及向下生长的松树,具有明显的明末清初风格。</p> <p class="ql-block">二乔读书图竹雕笔筒。</p><p class="ql-block">以“二乔”紧靠在一起欣赏文中微义的情形为题材,人物一侧有题词:“兰兮蕙兮,双双凭几。同披坟典,收放参微。”与常见阳文处理不同,此处为阴文处理,别有风采。</p> <p class="ql-block">群仙乘搓竹摆件。</p><p class="ql-block">以“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传说为题材创作而成。应用透雕、深浮雕、浅浮雕等多种技法,形象生动地描写了八仙乘坐槎上,迎风破浪前行的场面。人物刻画写意传神,槎筏形态奇诡生动,神木仙果茁壮殷实,人物服饰与手中道具的配置,自然妥当。</p> <p class="ql-block">竹如意。</p><p class="ql-block">竹因其节实竿挺,虚中节外,筠色润贞,四季常青,自古即被视为祥瑞之物,数千年来竹一直是文人墨客歌咏的对象。竹刻如意也是人们对竹的崇拜和对美好生活的期望。此件如意镂雕玉兰、牡丹、寓有"玉堂富贵"之意。花瓣舒卷,枝干交错,叶片疏影翻转,层次丰富,间一粉蝶游戏其中,给整个画面增添了勃勃生机。整体匀称,弯曲自如,为盛世杰作。</p> <p class="ql-block">竹雕虬松杯。</p><p class="ql-block">根据原材料主根肉厚的特点,巧用自然形态进行创作。技法上,作者采用了深浮雕兼施透雕的方法,在杯的四周,形象地雕刻出坚实而苍翠多姿的虬松,富有祥和之美。</p> <p class="ql-block">书法对联 清 王文韶</p><p class="ql-block">王文韶(1830-1908),字夔石,号庚虞。浙江杭州人,嘉定钱绎女婿。清咸丰二年(1852)进士。曾任湖南巡抚、云贵总督、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等职。著有《宣南奏议》、《湘抚奏议》等。</p> <p class="ql-block">书法立轴 清 陆陇其</p><p class="ql-block">陆陇其(1630-1692),初名龙其,字家书。浙江平湖人。清康熙九年(1670)进士。康熙十四年(1675)七月至十六年二月任嘉定知县,任内"严法度、勤政事、善催科、广教化、正风俗",惠政不可胜纪。有"天下第一清廉"的美誉,卒后追谥"清献",从祀孔庙。著有《困勉录》、《三鱼堂文集》。</p> <p class="ql-block">送张子石游燕诗 黄淳耀 立轴。</p><p class="ql-block">黄淳耀(1605-1645),字蕴生,号陶庵。嘉定方泰人(今属安亭镇)。明崇祯十六年(1643)进士。能诗文,擅书法。黄淳耀天资聪明,不到20岁已诗文出众,受到"嘉定四先生"中程嘉燧的赏识,并推荐给常熟大诗人钱谦益家执教蒙馆。黄淳耀十分痛恨华而不实的八股文,与门人陆元辅组织直言社,倡导经世之用、言之有物的文章,名重一时。崇祯十六年(1642)考中进士,但对腐败的明王朝他已失去信心,无意仕途,回到故乡,隐居在城西西林寺,著书立说,以诗文自娱。</p> <p class="ql-block">牧山神品 <span style="font-size:18px;">邑后学徐郙宝藏。</span></p> <p class="ql-block">  民国印本《日知荣》。</p> <p class="ql-block">曹仁虎(1731-1787),字来股,号习庵。嘉定安亭人。少称奇才,乾隆二十二年(1757)帝南巡献赋,召试列一等,赐举人,授内阁中书。二十六年(1761),成进士,选庶吉士。曹仁虎博学有才,与钱大昕、王鸣盛并称"嘉定三才子",又因诗歌妙绝,与钱大听、王鸣盛、吴泰来、王昶、黄文莲、赵文哲等并称"吴中七子"。曹仁虎从小好学,沉静谨慎,读诗书能举一反三。嘉定的另一神童王鸣盛自视甚高,"俯视侪辈",唯独把曹仁虎和钱大听看作朋友。</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篆书对联 钱坫</p><p class="ql-block">钱坫(1744-1806),字献之,号十兰。嘉定望仙桥(今属外冈镇)人。清乾隆三十九年(1774)举人,钱大昕从侄。精小学,擅篆书,工刻印、间亦作画、擅墨梅。晚年因病右手不能握笔,坚持左手书,风韵别具。左手篆意外的突破以往呆滞的毛病、形成了古茂生动、笔力苍厚遒劲,气魄宏大、结体吸收了隶书结构的某些特点,变篆书的长方为扁平、增强了作品新意。</p> <p class="ql-block">徐致祥(1838-1899),字季和,号霭如。嘉定人。清成丰十年进士,选翰林院庶吉士,授编修。历任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太常寺少卿、左副都御史、大理寺卿、兵部右侍郎、安徽学政等职。遭忧去,服阕,起故官。徐致祥出生于嘉定南门。徐氏是嘉定望族,嘉定三状元之一徐郙是他的叔父。徐致祥长相"方颐甚口,状貌伟然",从小就胸怀大志,生性耿直。"读书为文有奇气,不屑于章句之学"。咸丰十年(1860),徐致祥参加会试,高中头名,美称"会元",这一年他才22岁,他是嘉定历史上唯一的会元,后又通过殿试,成进土,入选度吉士。被授翰林院编修,后来官至礼部侍郎、内阁学士、大理寺卿。晚清时期、著名的谏臣,号称"晚清大嘴巴"。</p> <p class="ql-block">不知是什么原因,今天就我们一家人。查了下签名簿,15号至今天,就我们一家人。由于是感应灯,人到后灯才亮,所以照片不够清晰。这个博物馆真的不错,来与不来,都在安亭新源路1357号等你。</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