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27日 星期二 晴 31度<br><br> 再过两天就要返回北京了,所以今天准备转移到黄山站附近的宾馆去住宿。六点钟起床后,就赶紧收拾行李,与客栈老板打过招呼,将双肩背包暂存在客栈的柜台上。两个人赶紧穿过铁路桥,向公交车站走去。<br> 七点十分,我们准时坐上了那辆开往呈坎的17路公交车,车上只有六、七名乘客。车辆行驶四十多分钟,就到达了呈坎古村。古村的票价是104元,与宏村和西递相同,这不禁让人好奇,就与检票处的一位男士闲聊了几句,他说:呈坎与宏村和西递的保存状况不相上下,也曾准备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可是没有申请下来,人家说了你们一个黄山市已经有两个世界文化遗产了,不能再审批了,这样就搁置了下来。<br> 可能是我们来到的比较早,古村内的游客还不是很多,进入景区,眼前就散落着几栋古老的房屋,祠堂、戏台及村民们婚丧嫁娶的场所,都被装饰的古色古香,村前的池塘中、荷花碧绿,辉映着冉冉升起的太阳,折射出灿烂的金光,小桥纵贯池塘,平添了一份诗情画意的韵味。 永兴湖<br> 湖水环绕村前,<br> 荷塘碧绿连天;<br> 小桥横跨湖面,<br> 白墙黛瓦画卷。<br><br> 呈坎古村,古名龙溪。唐末,江西南昌罗天真、罗天序堂兄弟俩,举家迁入歙县,则龙溪而居,并改名呈坎。这是已有一千多年的古村落,罗氏一族在此枝繁叶茂、人才辈出,成为歙县“八大家”之一。<br> 整个呈坎村,按照天人合一的八卦风水理论选址布局,村中三街九十四巷、宛若迷宫,是中国唯一按先天八卦修建村庄的典范。古老的龙溪河宛如玉带,呈S形由北向南穿村而过,形成八卦阴阳鱼的分界线,村庄周围矗立的八座大山,自然形成了八卦的八个方位。成为人文八卦与天然八卦的巧妙布局。<br>历史上的呈坎交通闭塞、自古以来极少受到战争的劫难,所以这里的古民居、古祠堂、古桥、古楼阁星罗棋布,令人感慨赞叹。如:长春社、罗东舒祠、隆兴桥、环秀桥、十字街横街等。<br> 在呈坎村游览,商业氛围的包装不是很浓烈,但有一个突出的亮点,就是导游比较多,而这些导游就是呈坎村的村民,他们年龄大都在五、六十岁左右,由于从小在这里长大,对古村中的一草一木都非常熟悉,讲解起来如数家珍一目了然,让游客知道了许多不曾知晓的人文趣事。他们成群结队的守候在景区的胡同口,绝不放过任何游客,你就是走在村中的大街上,这些朴素的导游还要跟在身后反复询问半天,甚至导游价格也能从五十元直降到三十元。<br> 我这个人轻易是不会雇请导游的,不是舍不得那几十块钱,而是跟在导游后面,像被人牵着走似的走马观花,到不如自己随心所欲的四处溜达,看看讲解牌那样的自在清闲。 八卦呈坎<br> 天人合一看呈坎,<br> 溪水环绕向东南;<br> 恰似阴阳鱼分界,<br> 八座山峰环村边。 漫步古村<br> 白墙黛瓦映朝阳,<br> 洒落点点耀金黄;<br> 大红灯笼高高挂,<br> 笑迎游客来探访。 呈坎古村 <br> 千年古村隐深山,<br> 文脉积淀始空前;<br> 耕读世家伴岁月,<br> 忠孝节义古今传。 耕读人家<br> 端坐庄重厅堂前,<br> 百年风范绕眼帘;<br> 耕读人家重德尚,<br> 诗书礼仪代代传。 呈坎古村 <br> <br> 江南第一村,<br> 呈坎双贤里;<br> 朱熹亲点墨,<br> 功勋留赞誉。 呈坎<br> 来呈坎一生无坎,<br> 命运的波折从此改变,<br> 心情开朗事事如愿,<br> 所有的烦恼烟消云散。 如画呈坎<br> 悠悠遐思美丽景观,<br> 荷花青翠辉映蓝天;<br> 白墙黛瓦承载岁月,<br> 天人合一洒落人间。 快乐每一天<br><br> 美丽风景走走看看,<br> 愉悦心情陪伴身边;<br> 绿水青山亲近自然,<br> 沧桑记忆让人感叹。<br> 迈开双脚地北天南,<br> 江河湖海揽入胸间;<br> 山川大地留下脚印,<br> 暂短人生少些遗憾。<br> 生命旅途沟沟坎坎,<br> 忘却烦恼顺其自然;<br> 沉迷美好笑看眼前,<br> 快乐融入辽阔蓝天。<br> 好好活着人生理念,<br> 身体安康幸福无限,<br> 出去走走乐而忘返,<br> 开心快乐天天相伴。 进士第<br> 厅堂三千,<br> 五重豪宅叠相连;<br> 一脉同宗兄弟情,<br> 穿透时空六百年。<br> 耕读经商并举,<br> 书香门第相传;<br> 聆听风雨恍昨日,<br> 朗朗书声仍耳畔。 夜读<br> 夜深人静仍未眠,<br> 油灯跳闪映房间;<br> 刻苦攻读求栋梁,<br> 孔孟诗书尽饱览。<br> 求取功名为家传,<br> 诗书礼仪显风范,<br> 耕读人家重诚信,<br> 一脉相承始勤勉。 罗聘祖居——燕翼堂<div><br> 扬州八怪列其中,<br> 琴棋书画任纵横;<br> 千年古村卧龙虎,<br> 一代豪情留史丛。</div> 环秀桥<br> 谁说女辈无担当?<br> 出资建桥为家乡;<br> 历经风雨七百载,<br> 义举镌刻桥梁上。 宝纶阁<br> 五百年的风雨沧桑,<br> 仍傲然屹立古村的中央;<br> 一代代人的虔诚祭拜,<br> 那是家族心中神圣的殿堂。<br> 精彩绝伦举世无双,<br> 恢弘的气势技压群芳;<br> 砖石木雕荟萃精华,<br> 诚信理念悄然流淌。 呈坎古村<br> 清澈河水绕村淌,<br> 山清水秀蕴芬芳;<br> 一年一度春常在,<br> 传奇故事永徜徉。 汪一挑馄饨<br> 一挑馄饨传百年,<br> 皮薄馅大味道鲜;<br> 当年沿街闻吆喝,<br> 如今寻味坐堂前。 在村中转悠了四个小时后,中午的十二点钟才走出村庄,在村口湖岸旁的汪一挑馄饨铺里吃了馄饨和包子,算是正式的午餐了。<br> 下午从呈坎返回黄山北站的公交车只有两趟,其中一趟车是两点半钟,看看时间已是午后的一点半钟,我们就溜溜达达的向村外的汽车站走去,看到车站上停着一辆公交车,就随口问了一句司机什么时候发车,司机告知:一点四十发车,这不禁让我有点发蒙:怎么又多出来一趟车呢。通过询问司机才知道,这是由黄山城北站发往呈坎的公交车,虽说不能直接回到黄山北站,但可以乘坐它在半路下车,到潜口民宅看一看。十分钟后在潜口村下车,直奔不远处的潜口民宅博物馆而去。<br>这是一个5A级旅游景点,可是不收门票,仅登记一下个人信息就放行,这多少让人感到意外。<br> 潜口民宅,是1982年为集中保护古建筑,将分散在歙县和徽州的郑村、许村、潜口、西溪南等地的十余处较为典型,而又不宜就地保存的明代建筑拆迁复原,移建至潜口民宅。拆迁工程自1984年至1994年完成。先后迁建了三座祠堂、五幢民居、一座路亭和一座石牌坊。<br> 1988年,又在潜口民宅保护范围内进行了清代民居的保护工程,共拆迁复原了十一幢清代民居的保护建筑,于2006年竣工并对外开放。<br> 潜口民宅建筑面积约七十亩,集中保护了明代建筑十三幢、清代建筑十一幢,按照明、清山庄形式分类布局,形成了明、清时期的两个展馆。<br> 园内的主要建筑有:司谏第、曹门厅、方文泰宅、苏雪痕宅、乐善堂、方观田宅、吴建华宅、罗小明宅等及荫秀桥、方氏宗牌坊、善化亭等建筑。<br> 这里环境清幽、游客极少,让人在山清水秀的氛围中,尽情欣赏这些国宝级的文物,感受千年风雨的变迁。 潜口民宅<br> (清园)<br> <br> 大门端坐公路旁,<br> 端庄古朴映沧桑;<br> 走进岁月看旧往,<br> 煜煜生辉国宝藏。<br> 耕礼堂<br> 中华五千年,<br> 农耕是根本;<br> 诗书讲礼仪,<br> 寓意示堂前。 神醉烟岚<br> 修旧如旧亦百年,<br> 无声风语若等闲;<br> 虽未见得故人影,<br> 却感胸襟漫堂前。<br> 仁义堂<br> 大气磅礴亦从前,<br> 仁义诚信为家传;<br> 即使风雨千年去,<br> 历史长河永灿烂。 潜口民居<br> (明园)<br> 紫霞山麓绿葱葱,<br> 明代古宅卧山中;<br> 人文历史存瑰宝,<br> 一代匠心垂奇功。 潜口民宅 <div> <br> 天然博物馆,<br> 坐落丛林中;<br> 青山为伴侣,<br> 璀璨耀星空。</div> 山中明宅<br> 山路蜿蜒掩树影,<br> 古宅错落隐山中;<br> 默默无言诉就往,<br> 四百余年眨眼空。 知县住宅<br> 几百年岁月风雨,<br> 掩不住高贵身份;<br> 精雕细刻饰梁栋,<br> 居高临下蕴锐风。 明宅 <br> 粗犷豪放明宅风,<br> 却见细腻蕴其中;<br> 砖雕木刻看功力,<br> 匠心独运留古董。 曹家门厅<br> 什么样的大户家庭,<br> 让一座院中的门厅,<br> 竟然如此的气派庄重。<br> 根根廊柱撑起遮风挡雨的呵护,<br> 几百年的狂风暴雨,<br> 并没有让你悄然隐去,<br> 依然伫立人们的眼前,<br> 飞扬着怀古幽思的延续。 善化亭<br> 古人乐善上千年,<br> 乐此不疲积善缘; <br> 四百年前转身去,<br> 却将善化留人间。<br> <br> 在博物馆中漫步浏览,不觉中已经过去了一个多小时,看看下午两点半钟由呈坎来的公交车即将进站,两个人就连忙来到公路边的站牌下,十分钟后又乘坐那趟17路车回到了黄山北站。<br> 此时正值下午的三点钟,阳光直射、温度升高,于是就给客栈的老板程俊打了电话,让他把双肩包送到站前广场的汽车站,小伙子言而有信、动作麻利,一会的功夫就用两轮电瓶车将背包送到了我的手中。<br> 随后就乘坐21路车来到了黄山站下车,入住距离车站最近的龙源宾馆,问了前台那位二十多岁小伙子标间价格,他的回答出乎了意料:九十元,便宜的让人惊讶。来到三楼的客房,住宿条件非常不错,房间宽敞、床铺干净,桌椅齐全,还有储物柜等设施,这是整个黄山之行住宿条件最舒适宽敞的地方了。<br>这几天一路奔忙行走,所穿衣服早已到了该洗的程度,与这个年轻的店老板说了我们的请求,这位小伙子热情随和,把我们领到七楼,用宾馆的洗衣机将脏衣服清洗了一遍。<br> 晚上七点钟,到车站对面的步行街转了一圈,在一家超市里,购买了一些水果和零食,准备明天外出时的备用。 2025年5月28日 星期三 中雨转多云 25度<br><br> 今天旅行的目标是休宁县的齐云山风景区。<br> 早晨八点在黄山站乘坐21路公交车,前往黄山北站,九点钟换乘休宁1路公交车向齐云山进发,上车时只有七、八名乘客。车至休宁县城,公交车拐了弯,在县城里转了一圈,两个站点过后,车厢内人满为患、熙熙攘攘,不用说,这些都是沿途村庄进城购物的村民,随着车辆不断前行,乘客渐渐稀落,等到达终点站——齐云山游客中心时,只有我们两个人下车。其中那几个在黄山北站上车的人,我以为也是到齐云山旅游的,可都在途中下了车,我们则成了形单影只的登山者。 远眺齐云山游客中心。<br> 此时是上午的十点钟,刚下车,阴沉的天空就下起了雨,于是快步走进不远处的游客中心的大门,花120元购买了两张上山的索道票和一张34元的老人半价票。游客中心距离上山的索道还有四、五百米,只好撑着雨伞,沿着曲折的街巷来到了索道处。<br> 也许是下雨的天气,今天的游客不多,我们两个人就占据了一部索道车厢,只是六、七分钟的时间就到达了山顶。此时小雨变成了中雨,赶紧穿上了雨衣,套上了塑料鞋套。穿行过望仙楼,就正式踏入了齐云山景区。<br> 齐云山是中国四大道教名山之一,位于黄山市休宁县齐云山镇,齐云山不仅风景秀丽,而且历史悠久,是道教的桃源洞天,供奉真武大帝,有江南小武当之称。<br> 齐云山道教历史,是从唐乾元年间开始,当时有道士来此地隐居,自此道教活动逐渐兴盛,并创立了道教基业。明嘉靖和万历年间,江西龙虎山张真人祖师三代奉旨驻留齐云山,开始了修建道院,香火日盛,渐渐成为江南道教活动中心。其中明嘉靖皇帝敕建的“玄天太素宫”是道士和香客的圣地。一路行走,道教的圣境随处可见,伴随着人们一路前行。<br> 齐云山上还有一道亮丽的风景,那就是坐落在悬崖峭壁上的月华天街,街上有二十八户村民,世代居住于此。这里不仅有粉墙黛瓦的民居,还有红墙绿瓦的宫观,两者相映生辉,妙趣天成。<br> 齐云山海拔仅有五百多米,可山腰间时常云雾缭绕、仙气逼人,白墙黛瓦的房屋时而掩映在青山绿林间,时而浮于云海、若隐若现,宛如天上的街市,这就是白云深处月华天街的真实写照。<br> 说道月华天街,仅仅是一个由二十多户人家组成的道家村落。也曾演绎了千年的繁华,宫观、道院、店铺鳞次栉比,香烟、炊烟缭绕、经声、喧嚣相闻,一派升平的景象。<br> 中国道教有全真派和正一派两大派系之分,而道教中的正一派比较自由,非斋戒期不祭酒肉,还可以娶妻生子,因而就有了家室和后代。月华天街中居这近三十户人家,全是道士极其家室的后代,也就慢慢形成了一个道家村落。<br> 具体村庄用月华二字来命名,因为整个民居和道院散落在半圆形的山腰间,构成了一轮弯月的形状,于是道家人就给村落取了一个好听的名字“月华”街,寓意吸取日月精华之意。<br>在三个多小时的旅行中,雨量时大时小,从未间断,也就是这样的天气,也让我们目睹了齐云山云雾缭绕升腾、宛如仙境的壮美奇观。<br> 望仙楼<br><br> 望仙楼上望仙踪,<br> 云遮雾挡不见影;<br> 心怀虔诚亲祭拜,<br> 脚踏石阶步虔诚。 齐云山<br> 道士云游齐云山,<br> 云雾缭绕叹奇观,<br> 自此结庐开鼻祖,<br> 风雨千年几变迁。 寿字岩<br> 大幅寿字赫壁岩,<br> 融为一体道家山; <br> 当年朱熹亲笔书,<br> 转瞬已过八百年。 一天门<br><br> 天设地造鬼神功,<br> 道家仙境护门庭;<br> 虔诚香客拜佛祖,<br> 日月星辰见忠诚。<br> 天开神秀 <br><br> 站在天门望仙山,<br> 豁然开朗天地宽; <br> 佛音渺渺随风至,<br> 天开神秀映峰峦。 云雾仙境<br> 小雨沥沥云翻涌,<br> 云雾笼罩觅仙踪;<br> 但得一份虔诚在,<br> 所愿企盼自回应。 真仙洞<br> 巧借崖洞筑仙宫,<br> 浑然一体自天成; <br> 真武大帝殿中坐;<br> 福保万民香火浓。<br> 真武大帝<br> 身披黄袍居殿中,<br> 神态慈祥又庄重;<br> 十八罗汉站两厢,<br> 有求必应显神功。 朝拜 <br> 见佛必拜是虔诚,<br> 双手合十求神灵;<br> 佛祖是否了心愿,<br> 但得心中存安宁。<br> 象鼻岩<br> 横看成岭侧成峰,<br> 一头大象漫凌空;<br> 道家圣地守天门,<br> 太平盛世呈繁荣。 摩崖石刻<br> 岩壁高耸接云端,<br> 摩崖石刻遍赤岩;<br> 文人墨客抒情怀,<br> 道教圣地留景观。 小憩<br> 小雨沥沥润峰峦,<br> 云雾缭绕漫仙山;<br> 放眼四望道观影,<br> 一份超然已悠远。 悬崖村庄<br> 香烟渺渺钟磬鸣,<br> 一座村庄悬崖顶;<br> 经年累月仙家住,<br> 云雾缭绕似天宫。 天街<br> 一条天街旋崖顶,<br> 曲折婉转通仙宫;<br> 千年岁月成旧往,<br> 禅心不改拜仙境。 玄天太素宫<br> 齐云崖顶太素宫, <br> 遥看香炉紫烟升; <br> 玄天大帝襟危坐,<br> 一派祥和唱太平。 <br> 云雾缭绕似天宫;<br> 巍峨殿宇仍高耸。<br> 香火延续八百载,<br> 天下无双看胜境,<br> 远眺香炉峰<br> 云雾缭绕香炉峰,<br> 白墙黛瓦映朦胧;<br> 小雨沥沥润街巷,<br> 恍若置身仙境中。 俯瞰天街村<br> 坐落悬崖天街村,<br> 粉墙黛瓦隐宫观;<br> 烛香伴着炊烟飘,<br> 相依相随愈千年。 悬空栈道<br> 鸟儿穿行的绝壁,<br> 一条栈道横空出世,<br> 婉转平坦纵贯东西,<br> 悬挂中空漫游天际。<br> 登高俯瞰大地,<br> 峰峦起伏满目青翠,<br> 聆听鸟儿欢歌,<br> 看山鹰遨游云天,<br> 畅饮甘甜凛冽自由呼吸。 为自己点赞<br><br> 人生走过六十多年,<br> 掐指算算路程还有多远,<br> 百岁的奢望只是昙花一现,<br> 立足当下开朗乐观。<br> 出去走走见见世面,<br> 美丽的风景向我们召唤,<br> 背起行囊出发远行,<br> 暂短的人生不留遗憾。<br> 车马劳顿无悔无怨,<br> 奔波的辛苦随风飘散,<br> 只为心中的那道风景,<br> 何惧千里奔波旅程艰险。<br> 高山之巅沐浴朝霞灿烂,<br> 江河湖海笑看浪花翻卷,<br> 陡峭的石阶奋力登攀,<br> 坐看云卷云舒变化万千。<br> 付出辛苦收获甘甜,<br> 壮美的山河尽揽胸间,<br> 面对旖旎秀美的山川,<br> 为自己的执着伸手点赞。 原计划徒步下山,欣赏一下沿路的风景,可湿滑的台阶不禁让人有所忌惮,为了安全起见,又花了120元,采取乘索道下山,两点半钟街返回山下后,此时天空中的小雨才渐渐的停了下来。在一座凉亭中休息了一阵,才起身赶往汽车站,谁知我们竟然迷失了方位,转了一大圈后,在旁边人的指点下,才找到了游客中心的位置。走到车站后又发现五分钟前刚刚走了一趟车,又等了近半个小时,才乘坐四点钟的公交车回到了黄山北站。<br> 今天到齐云山的路上,看到人家都是扫车上的二维码付费,我也尝试了一下,还真不错居然成功了,就像商店里购物一样:扫码、输入金额和密码就完成了,这让我心中非常兴奋,于是从黄山北站赶往市区的21路公交车上,我掏出手机又如法炮制,没想到却出了问题,扫完车上的二维码后,又是要求下载程序、又要绑定银行卡,一番操作,让我直接蒙圈,只好赶紧退出程序,在众目睽睽之下,灰溜溜的跑到车前位置,往车上的投币厢里扔了两块钱了事。坐在车上琢磨了一下,发现开往郊区的公交车与市区内行驶的公交车,同样是扫码付费,操作程序大有不同,城乡差别明显拉开了档次。<br> 说道徽州地区的公共交通,让我很是钦佩,有一种大义凛然、神圣不可侵犯的气质,乘客下车前,要提前摁响门口处的红色摁钮,如果车站上没有上车的客人,你也没有摁响门铃,那车辆速度不减直接开过。在车站上等车的时候,看见车辆过来,要赶紧站起身挥手示意,否则的话,公交车直接路过,绝不拖泥带水的犹犹豫豫。这与北京的公交车有着本质的不同,北京许多公交车上也有下车时用的红色摁钮,可是形成了虚设,根本没人使用。车辆每到一个站点,就是站台上没有乘客,也要习惯性的停车、开门、关门,一套流程下来,让车上的乘客都感觉不可思议,一幅唯唯诺诺、循规蹈矩的固执模样。<br> 两个人在荷花新村站下车,在程氏快餐店吃过了晚饭,然后一路溜溜达达徒步前行,晚上七点多钟才返回宾馆。<br><br><br> 2025年5月29日 星期四 晴 29度<br><br> 今天是黄山之行的最后一天,准备在黄山市区的的三条老街上转悠一圈,然后就乘坐下午四点多钟的火车返回北京。<br> 这几天循环往复的穿插奔走,让人感到了一丝的疲惫,所以今天就在宾馆里多睡了一阵子,直到八点钟才起床,然后收拾好行囊。来到前台,将双肩包站存在柜台上,就沿着步行街一路前行,看看路边没有可口的早点,索性就不吃了,就等到中午的时候再说了。于是在步行街站乘坐21路公交车,经过七、八站后在黄山眼科医院站下车,按照先远后近的程序,穿过横江上的镇海桥,直接来到了屯溪老街隔江相望的黎阳老街转一转。 镇海桥 <br> 在未来黄山之前,我就在网上详细的查询过黄山市区景点的相关情况,除了屯溪老街外,还有另两个老街——黎阳老街和隆阜老街,准备利用今天的时间一同前去看看。穿过大桥,眼前黎阳老街的石牌坊就映入眼帘,放眼望去,古老的街巷中隐约可见古老建筑斑驳的身影,让人不禁心中舒畅。看路边的宣传墙上的标语:国家4A旅游景区、首批国家旅游休闲街区、全国非遗旅游街区、中国文旅融合示范街等标语赫然入目,让人一看可谓兴奋不已。步入老街,但见厚重的石条铺路、蜿蜒前伸,几栋老旧的徽派房屋排列两厢,河渠中清澈的水流缓缓流淌,让探索的脚步兴奋前行。<br> 可是越往里走,给人的感觉犹如置身于一条繁华现代版商业街上,虽说一些传统的建筑穿插其中,但都经过了现代化的包装,总感觉不伦不类的表象,变成了小吃、餐饮、旅游商品的集散地,穿行其中,失去了古老沧桑的韵味,心中的那份期待瞬间飘散。<br> 据介绍:黎阳老街与屯溪老街隔江相望,镇海桥是两个老街紧密连接的纽带。黎阳老街东西走向,全长1200米,其实可浏览部分只有五、六百米。2010年,黎阳老街旧城改造,大部分旧宅自此消失不复存在,仅留下了具有徽派传统建筑的民居数座及民国时期的风格的几座老宅,自此,老街已经面貌全非,迎来的是一个黎阳老街的遗址,一条现代化仿古旅游街区。<br> 对于心目中非常期许的黎阳老街,已经失去了原有的风貌,成为了年轻人娱乐消遣的打卡地,而对于喜欢古老沧桑感觉的我来说,已经没有了丝毫的吸引力,穿街而过来到了不远处的文峰桥上坐了一会,远眺横江、率水和新安江的三江交汇口,倒也是赏心悦目风景无限。<br> 今天天空晴朗阳光直射,气温高达近三十度,给人以燥热的体感,在黎阳码头广场的的树荫下歇息了半个小时,这才起身向屯溪老街走去。鉴于黎阳老街改造后的现状,原打算到隆阜老街看看的兴趣瞬间消失,估计与黎阳老街一样,没有什么吸引人的魅力了。 黎阳老街<br> 百年沧桑成旧往,<br> 老街改造换新装;<br> 商业繁荣新时代,<br> 灯红酒绿不夜景<br><br> 看看时间已近中午的十一点钟,赶忙起身向江对岸的屯溪老街走去,感受这条古老街巷的历史魅力。<br> 据记载:屯溪地名的由来,主要是横江、率水在此“屯溪成江”,汇聚成新安江的一段而得名。屯溪老街位于黄山市内新安江北侧,全长八百余米,街巷由不同年代建成的三百余栋徽派建筑构成,它是中国保存最完整、最具有南宋和明清建筑风格的古代街巷。 屯溪老街<br><br> 依山傍水地理天成,<br> 交易码头繁忙日兴;<br> 始于南宋鼎盛明清,<br> 一条老街应运而生。<br> 八百余载岁月匆匆,<br> 人海茫茫月沉日升;<br> 白墙黛瓦场景依旧,<br> 店铺林立热闹繁荣。 屯溪老街<br><br> 你从岁月的深处走来,<br> 辉煌的历史散发着迷人的光彩,<br> 商铺云集人来车往,<br> 让繁荣的乐章响彻天外。<br> 诚实守信公平买卖,<br> 秉承德义唯尚的情怀,<br> 从这里扬帆起航,<br> 将徽商的精神名扬四海。 同德仁药店<br><br> 无论岁月过去了多少年,<br> 始终秉承治病救人的理念;<br> 童叟无欺诚信待人,<br> 把高超的医术倾情奉献。<br> 纵然朝代更迭岁月变迁,<br> 服务百姓永挂心间,<br> 治愈病痛妙手回春,<br> 大爱无疆古今流传。<br> 屯溪老街始建于南宋,兴盛于明清,随着茶叶交易的兴盛,徽商们开始在此扩建店铺、囤积货物,致使屯溪老街日渐兴盛,形成了人们今天见到的场景。漫步长长的屯溪老街,仿佛穿越岁月的时空,那鳞次栉比古老庄重的徽派建筑,让人如同置身于几百年前的明清年代,享受一丝思绪飞扬的翱翔。<br> 屯溪老街是黄山市区一张璀璨的名片,彰显着地域文化辉煌灿烂,如果没有屯溪老街的存在,黄山市区将是枯燥无味毫无内涵的的一座城市。一条老街让它名扬四海、声名鹊起,来到黄山、走进徽州,屯溪老街是人们必到的打卡之处,除了欣赏精美绝伦古老的徽派建筑之外,繁忙的街巷市井、琳琅满目的地方特产以及那特有的风味小吃,更是让人们趋之若鹜,一睹为快。特别是夜幕降临时分,整条大街灯光璀璨、华丽无比,人们围坐桌前,尽情欣赏着臭鳜鱼、毛豆腐那别具一个的风味,感受着地域饮食文化带来的畅快。<br> 而我们此刻漫步屯溪老街,正值中午时分,阳光炙热行人稀少,是一个细细品味古老建筑的宁静时候,虽说与夜晚的灯红酒绿、摩肩接踵的热闹擦肩而过,但欣赏到充满着精美绝伦的古老建筑,也算是不虚此行吧。<br> 时间已经过了中午的十二点钟,该是午饭的时候了,于是在国 贸城站又乘坐21路车返回到荷花新村站下车,到程氏快餐店中吃过了午饭。在黄山市区的这两天,我们的午饭和晚餐都是在这里解决的,毕竟快餐店里的炒菜品种多,符合北方人的口味,两个人一顿饭也就是在三、四十元左右,可谓物美价廉、经济实惠,算得上是老百姓日常生活的厨房。吃过饭,就到附近的小超市买了两斤香梨和半个西瓜,准备晚上在火车上食用。<br> 从快餐店到我们居住的宾馆有两站地,大概一千来米的距离,看看时间尚早,就准备步行返回。在快餐店对面的就是徽州大剧院的广场,广场上绿树成荫,人们纷纷在此纳凉休息。看到广场上树荫下坐满了人,我们就来到徽州大剧院门前的石阶上休息片刻。 徽州大剧院 <div><br> 遥想当年,<br> 你是何等的璀璨耀眼;<br> 人群簇拥围绕身边,<br> 慷慨激昂的豪言,<br> 好似还在会场上激荡回旋。<br> 阵阵欢快的乐曲,<br> 曾把时代的激情点燃,<br> 欢声笑语常常与你相伴,<br> 那是你引以为傲的高光亮点。<br> 斗转星移岁月变迁,<br> 转眼间就跌落神坛,<br> 熙攘的人潮悄然退去,<br> 门可罗雀栅栏围圈,<br> 辉煌远去成为过眼云烟,<br> 猝不及防的现实,<br> 不禁让人扼腕惊叹。<br> 人世间那有永恒不变,<br> 只有顺势而为冷眼旁观,<br> 哪怕是权势熏天的高不可攀,<br> 也有孤独寂寞被人冷落的那一天。</div> 这座徽州大剧院,也算是火车站周边的一座标志性的建筑,别看它如今静悄悄的毫无声响,门前也被铁栅栏圈围,可遥想当年,它也许是最热闹的场所之一,文艺演出、电影放映、各种庆祝大会的召开,曾演绎着人来人往、热闹非凡的场景。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环境的变迁,现在被孤零零的冷落一旁,再也无人问津,也许过不了几年,等待着它的将是被拆迁或者升级改造另做它用。<br> 虽说天气有些炎热,当我们还是沿着眼前的步行街一路前行,向着火车站徒步走去,因为路两侧枝繁叶茂的大树遮掩出一路的阴凉。<br> 这条位于火车站前面的步行街,当年由于黄山火车站南来北往乘客的蜂拥而至,逐渐演变成一条商业大街,道路两侧饭店商铺拥挤、酒店旅馆林立,一路走来,但见各种酒店不时映入眼帘,粗略瞄了几眼,千米的大街两侧酒店就有三、四十家,再加上隐藏在各个角落中的个人旅店,整个大街上估计有近百家。可是随着2015年黄山高铁北站的正式运营通车,让黄山火车站的辉煌逐渐被剥夺,渐渐的是门前冷落车马稀,繁华热闹的场景随风散去。<br> 回到宾馆前台,与年轻的店主小伙子闲聊了一阵才知道,由于高铁北站车次的不断增多,使到达黄山站的普速客车几乎绝迹,目前每天只有北京到黄山和合肥到黄山的两趟客车,到站的旅客寥寥无几,让紧挨着车站的龙源宾馆的经营日渐冷清,更不要说其它的酒店了,大部分都是生意惨淡,勉强维持日常的开销。鉴于客源稀少,竞争日趋激烈,只好用低价招揽顾客。他说:周围的宾馆酒店住宿的价格都在百元左右,我这里的标间是九十元,虽说价格都相差不大,但我有房间宽敞的优势啊。由于生意不景气,偌大的宾馆基本上由他一人来打理,既是宾馆的老板、又是前台的接待员,整天处于忙碌的状态。<br> 客源稀少可以勉强维持,但坏消息还是接踵而至,他刚刚得到消息,伴随着暑期的到来,北京与合肥到达黄山站的两趟客车将于6月1日起停运,要等到十月份才重新开通。说道这些,小伙子是一脸的茫然。果不其然,在我经过候车室的门口时,果然看见门口的玻璃上贴着一则通知:鉴于汛期的到来,为保证列车运行的安全,从6月1日至8月31日起:北京丰台——黄山站K1109次列车、黄山——北京丰台K1110次列车及合肥——黄山站的客车停止运营,看来消息属实。 黄山火车站。 黄山站候车室。<br> 列车发车时间是下午的四点十八分,我们在三点半钟就进入了二楼的候车室。这座在一九八四年投入使用的黄山站,候车室确实显得低矮局促,十多排候车座椅,将室内的空间拥挤的满满当当。没想到这趟专为黄山旅游设置的客车,乘客却是不多,大概只有一百多人等候在候车室中。随着播音员通知检票声音的响起,大家陆续蹬车踏上了回家的路程。<br> 进入11号硬卧车厢,找到5号6号的下铺,想到明天就可以到家了,心中是一阵的轻松。环顾四周,发现车厢内许多的铺位空置,整个车厢内只有稀稀拉拉的二、三十人,不禁让我有些疑惑:在北京提前十多天购买下铺的时候,售票员告知整列火车只有5号和6号两个下铺时,曾感到非常的幸运,可看到眼前空旷的情景,让人百思不得其解,随着列车的不断前行,这个疑问才得到了彻底的解释,客车到了芜湖站,就陆续有乘客上车,等到凌晨时经过合肥站时,整个硬卧车厢内已是铺无虚席。<br> 下午五点钟的时候,列车员就开始沿车厢售卖盒饭了,虽觉得时间尚早,但还是花二十元买了一个盒饭,盒饭内是米饭和几样炒菜,味道还可以,价格也说得过去,但购买的人却是寥寥无几,大部分都是冲泡方便面,或者吃点自带的干粮。<br>随着午夜时分的到来,大家都进入了梦乡,车厢内渐渐的安静下来,只有忽高忽低的呼噜声在车厢内回响。 2025年5月30日 星期五 晴 29度<br><br> 一觉醒来,已是早晨六点半钟,在火车上的洗漱间用凉水抹了把脸就得了,出门在外也无需那么多讲究。刚刚回到铺位,流动售卖早点的餐车就开始穿梭在车厢中,十五元一盒的盒饭,里面有米饭、鸡蛋、炒菜和咸菜,外加一小罐米粥,一顿早餐吃的很是舒服。<br> 此时列车正行驶在一望无际的华北大平原上,铁路两边的色调也在悄然发生着变化,十天前满目还是绿油油的麦浪,转瞬间也是是色泽金黄、碧浪连天,一派丰收的场景涌入眼帘。<br>对于我们这些六十多岁的老年人来说,时间充裕、又喜欢自然风景,慢悠悠的绿皮火车也许是不错的选择,心态放松无欲无求,只想感受旅途的心境。熙攘的车厢,看尽人生百态、品味苦辣酸甜,咣咣铛铛的嘈杂声中,感受时光的流逝和对前方无限风光的憧憬。<br> 乘坐绿皮火车旅游出行,一张硬卧下铺是老年人最舒适的选择,不用登高爬床,累了就躺下休息一会,一觉天亮,醒来后就距离目的地也不远了。但最让人操心的就是手机的充电问题了。一节硬卧车厢的六十多人全靠车厢中三个充电口来维系,在这个人手一部手机的时代,那充电口稀缺的程度就可想而知了。如果你发现自己手机电量不多了,上车后放下行李,第一项任务就是赶紧占领位置进行充电,否则等一切都安顿下来后就会发现,车厢内三个充电口早已都插上了手机。那样的话,只好慢慢的等待了,有的人充电一、两个小时就撤退了,你要赶紧替补上位,否则转眼之间,充电口上马上又躺着一部手机在充电。最让人煎熬的是有的人一边充电一边玩手机,一下子就占领充电口三、四个小时,让人很是焦虑。所以,白天没机会,就要等夜里的时候进行充电了,凌晨两、三点钟,几乎所有的乘客都上铺睡觉,充电口好不容易闲置下来,这时候是你给手机充电的最佳时机了。<br> 后来受到一个启示,终于发现了一个解决手机充电的方法。夜晚的时候我刚把手机充上电,就见一个女孩走过来在座位前坐下,顺手就把我正在充电的手机拔下来,我一看心里说:这还了得,也不言语一声,就要给自己的手机进行充电。等我近前查看,才发现她在充电口上插上了一个临时的双孔插座,可以同时为两部手机充电。这个方式真是不错,让我很是赞叹。看来以后再乘坐硬卧车厢时一定准备一个这样的临时插座,方便实用,可解决手机充电的焦虑,另外携带一个充电宝也是外出旅行的一个必备要件。 回家<br> 车轮轰鸣回家乡,<br> 思绪悠悠仍激荡;<br> 但等春暖花开时,<br> 山鹰蓝天再翱翔。<br><br> 不知不觉间,列车驶入了北京的地界,车厢中的广播喇叭里传出了女播音员亲切熟悉的声音:各位旅客,K1110次列车马上就要进入终点站北京丰台站了,请您收拾好行李准备下车,祝您旅途平安。中午的十一点五十八分列车准时停靠丰台站,人们走出车厢,在出站的通道中,汇集了一道滚滚的人流,这与曾在黄山站下车时稀稀落落的人群形成了鲜明的反差,这里毕竟是北京,是所有国人心目中向往的地方,摩肩接踵的人流充分展示出北京特有的魅力。<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