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地域文化为墨,绘就美术教育新篇——海南省中小学美术教师培训纪实(八)

小钮

<p class="ql-block">  为深入挖掘地域文化在美术教育中的独特价值,进一步提升海南省中小学美术教师的专业素养与教学能力,由海南省教育厅主办、海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承办的暑期教师培训活动,正在桂林洋校区如火如荼地开展。随着第八天的到来,这场为期一周的沉浸式学习之旅也迎来了尾声,教师们满载而归,带着新的理念与技艺,奔赴海南各地的美术课堂。</p> <p class="ql-block">国画授课教师简介</p> <p class="ql-block">  卢向玲,海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海南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她以深厚的笔墨功底与对传统文化的深刻理解,成为本次培训中引领教师们走进国画世界的重要引路人。</p> <p class="ql-block">  国画班的老师们齐聚一堂,于学院大会议室中静心聆听卢向玲教授的精彩讲授。课堂气氛庄重而热烈,教师们专注聆听,用心记录,仿佛置身于一场跨越时空的笔墨对话之中。</p> <p class="ql-block">  卢教授亲自示范,执笔挥毫,一气呵成,将传统国画的神韵与技法展现得淋漓尽致。她的每一笔、每一墨,都仿佛在讲述一个关于文化传承与艺术表达的故事,令在场教师无不叹服。</p> <p class="ql-block">  在卢教授的悉心指导下,学员们纷纷动手实践,尝试运用新学的笔墨技法进行创作。他们或勾勒山川,或点染花鸟,在实践中体悟国画的意境之美,也在笔墨之间感受地域文化的深厚滋养。</p> <p class="ql-block">部分学员作品展示</p> <p class="ql-block">漆画授课教师简介</p> <p class="ql-block">  韩潮,东南大学博士后,海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副院长。他不仅在学术研究上造诣深厚,更在漆画艺术领域深耕多年,是引领本次漆画课程的重要力量。</p> <p class="ql-block">  韩院长以生动的语言和丰富的案例,为学员们深入讲解了漆画的历史渊源、艺术特点与当代发展。他强调,漆画不仅是技艺的传承,更是地域文化与时代精神的融合表达。</p> <p class="ql-block">  在实践环节,韩院长细致讲解了漆画材料包的使用方法与注意事项,帮助学员们快速掌握基础操作。通过亲手触摸与体验,教师们对漆画材料的特性有了更直观的认识,也为后续创作打下了坚实基础。</p> <p class="ql-block">  韩院长现场进行范画展示与技法示范,将漆画的制作流程与艺术表现力娓娓道来。他以匠心独运的构图与色彩搭配,激发了学员们的创作灵感,也让他们对漆画艺术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p> <p class="ql-block">  在创作实践中,学员们全情投入,或勾线、或填漆、或打磨,每一个步骤都倾注了他们对艺术的热爱与对文化的敬意。教室中光影交错,作品初现雏形,展现出一幅幅充满地域风情与个性表达的漆画佳作。</p> <p class="ql-block">学员作品展示</p> <p class="ql-block">  培训尾声,多位教师分享了自己的学习感悟。他们纷纷表示,此次培训不仅提升了专业技能,更拓宽了教学视野,激发了将地域文化融入美术课堂的灵感与信心。一位老师动情地说:“我们不仅是美术教师,更是文化的传播者。”</p> <p class="ql-block">以下是第八组老师们学习心得分享</p> <p class="ql-block">儋州市那大实验小学 王舜婷</p> <p class="ql-block">  中国画材料技法研修心得</p><p class="ql-block"> 参加2025年海南省中小学校美术教师培训,学习卢向玲老师的《中国画材料技法研究》,我收获颇丰。</p><p class="ql-block"> 课程让我明白,一幅优秀的中国画,不仅是材料的堆砌,更需追求气韵与神思,同时离不开对材料和工具的巧妙运用。“线彩并用”是中国绘画语言的关键特征,这为我打开了新的创作思路。 </p><p class="ql-block"> 在材料方面,红宣纸、金潜纸、皮纸等不同纸张各有特性,草墨灰、蝴蝶(用石榴皮等制作)等特殊材料的运用更是拓宽了我的视野。了解这些材料的特点,能让我在创作中根据想要表达的效果进行选择和搭配。</p><p class="ql-block"> 通过这次研修,我认识到材料技法是绘画的重要支撑。在今后的教学与创作中,我会不断尝试运用这些材料和技法,将传统与创新结合,提升自己的美术教学水平,也为学生带来更丰富的美术体验。</p> <p class="ql-block">陵水中学 林道余</p><p class="ql-block">学习笔记</p><p class="ql-block">1.国画材料的介绍</p><p class="ql-block">2.当代国画的审美走向(改变观念,提高审美认知)</p><p class="ql-block">3.当代国画作品的技法与材料运用(牛奶、豆浆、洗洁精、明矾……)</p><p class="ql-block">4.技法的运用(揉纸、干擦、贴纸、鱼拓印、剪贴与拼接)</p><p class="ql-block">5.没骨法,撞水法</p><p class="ql-block">6.小结</p> <p class="ql-block">  中国画研修心得</p><p class="ql-block">7月21日是国画课时间,通过卢老师的讲授,让我对这门传统艺术有了全新认识,它既扎根传统,又在当代焕发着创新活力。</p><p class="ql-block"> 初识国画,先从笔墨纸砚这些基础材料入手,墨的浓淡干湿、宣纸的晕染特性,都藏着东方美学的密码。但当代创作中,材料的边界被不断打破,牛奶的温润、豆浆的朦胧、洗洁精的肌理、明矾的阻隔,这些日常之物竟能在宣纸上制造出意外的惊喜,让我打破了对颜料的固有认知。</p><p class="ql-block"> 技法的探索更是充满乐趣。没骨法不依赖轮廓的灵动、撞水法晕染出的自然渐变,展现着传统技法的精妙;而揉纸后的斑驳、干擦出的质感、贴纸带来的层次,甚至鱼拓印的生动、剪贴拼接的跨界,都让画面语言更丰富。这些技法不再局限于“写意”或“工笔”的框架,而是为表达服务。</p><p class="ql-block"> 这也让我理解了当代国画的审美走向:不再固守单一标准,而是强调个性与情感的真实流露。创作者通过材料与技法的创新,让传统笔墨与当代视角碰撞,既保留东方意境,又融入时代精神。</p><p class="ql-block"> 如今我明白,国画的生命力在于创新。学习中既要敬畏传统技法的根基,也要敢于突破束缚,让材料、技法与思想共振,才能让这门艺术在当下绽放新的光彩。</p> <p class="ql-block">洋浦中学 陈莉莉</p> <p class="ql-block">  中国画研修心得</p><p class="ql-block"> 卢向玲教授在课程中反复强调:“中国画的材料不仅是工具,更是艺术表达的基因密码。”这一观点颠覆了我对传统绘画材料的认知。卢老师运用撞色的创新技法示范,宣纸上形成自然晕染,既保留了工笔画的细腻,又融入了写意画的灵动。这种对材料特性的精准把握,让我意识到:材料选择本身就是创作意图的延伸。这场研修让我深刻认识到,中国画材料技法的研究不仅是技术的精进,更是一场文化的觉醒。正如卢向玲教授在《中国画概论》中所写:“材料的生命力在于它能否承载时代的呼吸。”作为海南美术教育工作者,我们既要守护传统材料的基因库,更要成为当代艺术语言的创造者——让每一笔墨色,都成为海南自由贸易港文化自信的注脚。</p> <p class="ql-block">琼海市海桂中学 王书棐</p> <p class="ql-block">  蛋壳漆画技法研修心得 </p><p class="ql-block">在本次培训的最后一天,由韩院长带来的蛋壳漆画学习,让这次培训体验更加丰富有趣。初次尝试蛋壳漆画,手中薄脆的蛋壳碎片仿佛自有生命,稍不留神便在指间化为细末,那清脆的碎裂声如警铃般提醒着材料的脆弱与不易驾驭。我屏息凝神,小心翼翼,用镊子夹起一小片,轻轻按入画板上刷好的黑漆之中,学着在漆未干透的间隙,耐心调整其位置与姿态。</p><p class="ql-block"> 渐渐地,我摸索出些许门道:原来蛋壳碎裂的纹路并非缺陷,反是自然天成的妙笔,或粗犷或细腻,组合起来竟能如拼图般拼出意趣横生的图画。每一次精确的排布与粘贴,皆是一次对耐心与指尖细巧功夫的虔诚磨砺。</p><p class="ql-block"> 当作品最终完成,凝视着那些曾被视作无用之物的蛋壳碎片,如今在漆的怀抱中焕发出如珍珠般内敛温润的光泽,错落有致地栖于深沉漆面之上——我心头一颤:这轻薄易碎的蛋壳,竟也能承载起厚重如山的文化底蕴与艺术之美。正如韩院长所说的新时代如何发展,AI如何先进,也取代不了工艺美术。原来最脆弱的材料,亦可在匠心的点化下,凝固为永恒的艺术语言。</p> <p class="ql-block">和舍中心学校 钮海瑞</p> <p class="ql-block">  漆画课程学习心得体会</p><p class="ql-block"> 参与韩潮教授引领的漆画课程,是一场深度拥抱传统艺术的奇妙旅程。课程起始,韩院长凭借深厚学术底蕴与艺术积淀,用生动语言串联漆画历史与当代脉络,让我明白漆画不只是技艺传承,更是地域文化与时代精神的交融载体,为后续创作筑牢文化认知根基。</p><p class="ql-block"> 实践环节里,材料包使用讲解与亲身触摸体验,使我对漆画材料特性从抽象认知转为直观感受,韩院长细致指导让基础操作不再晦涩,为创作实践铺就道路。而范画展示与技法示范,更是视觉与知识的双重盛宴,独特构图、色彩搭配,打开创作灵感新窗口,让我理解漆画艺术表现力如何通过技法落地。</p><p class="ql-block"> 这次课程,于我而言是技艺习得,更是文化认同与艺术感知的跃升。它让我懂得传统漆画艺术在当代的活力,激励我未来以更多热忱,探索漆画创作新可能 。</p> <p class="ql-block">琼海市嘉积中学 王致远</p> <p class="ql-block">  漆画课程学习心得体会</p><p class="ql-block"> 参加美术教师能力提升班的漆画技法学习,获益匪浅。韩潮教授的课如漆料般醇厚——从漆的选料特性到调合比例,从贴金、罩染到打磨,每一步都讲解得细腻透彻,示范时手腕轻转间,漆色便在木板上晕染出独特肌理。最触动我的是他说“漆画是与时间的对话”,耐心等待作品逐渐呈现的过程,恰如教学中静待学生成长。未来我会把这份对材料的敬畏与技法的巧思融入课堂,带学生感受漆画的温润力量。</p> <p class="ql-block">  地域文化的养分,在此次培训中滋养着海南中小学美术教师们的创作与教学思路。从国画的笔墨传承到漆画的独特探索,老师们既习得技法,更领悟到以本土文化赋能美术教育的路径。期待这些星火,照亮海南校园美术课堂,让地域文化之美,在一代又一代学子的笔下、心中,永续传扬,绘出海南美术教育更绚烂的明天。</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