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波士顿公共图书馆】</p> <p class="ql-block">波士顿公共图书馆(Boston Public Library),1895年建成并对公众开放。也是美国最大的城市公共图书馆,现有藏书超过一千五百万册,藏书量仅次美国国会图书馆和哈佛大学图书馆。 </p> <p class="ql-block">大楼中央设计了一个雕塑庭苑,四周是文艺复兴时期的寺院拱廊造型。朝广场的一面设计者采用了16世纪的罗马宫殿的外观设计,看起来宏伟气派。</p> <p class="ql-block">图书馆内有很多精美的壁画和雕刻,楼梯口有两尊石狮雕像,更增添其神圣与庄严。</p> <p class="ql-block">该馆在美国历史上的第一:</p><p class="ql-block">1. 第一个公众市立图书馆;</p><p class="ql-block">2. 第一个允许全体公民免费借阅图书的图书馆,在当时这是一个巨大的进步;</p><p class="ql-block">3. 第一个向托管人提交年度报告的公共图书馆,极大促进了公共图书馆的发展;</p><p class="ql-block">4. 第一个开设儿童阅读区的图书馆,在1845年开放儿童阅读区,向孩子们提供了3000册图书;</p><p class="ql-block">5. 第一个引进讲故事形式的图书馆,1902年请畅销作家Marie Shedlock到COOPLEY广场的波士顿图书馆儿童阅读室来讲故事;</p><p class="ql-block">6. 第一个商业资料公共图书馆,1930年商人和图书馆托管人Louis E. Kirstein提供资助在市中心建立Edward Kirstein 商业分部来纪念他的父亲;</p><p class="ql-block">7.第一个提供音频和视频服务的公共图书馆:1950年建立音频和视频部门。</p> <p class="ql-block">该馆引以为荣的还有:</p><p class="ql-block">1.全国唯一的总统图书馆,第二任总统就在珍稀图书和手迹部门里有房间;</p><p class="ql-block">2.麻州政府档案的存放地;</p><p class="ql-block">3.美国政府文档的区域性存放地;</p><p class="ql-block">4.联合国文档的存放地。</p> <p class="ql-block">最后两个景点需要走过跨查尔斯河的大桥,过桥不远处,查尔斯顿海军基地一号码头即是下一站。</p> <p class="ql-block">【宪法号风帆护卫舰】</p> <p class="ql-block">宪法号风帆护卫舰(USS·Constitution,IX-21),是一艘木壳三桅风帆护卫舰,该舰总长62.2米,宽13.6米,型深6.85米,排水量2200吨(另说1576吨)。</p> <p class="ql-block">航速13海里/小时(24km/h),帆面积3969平方米,装备 28门24磅和10门12磅火炮(另说共44门)。有效射程400米到1200米,船员400人,于1797年10月21日在波士顿下水。</p> <p class="ql-block">该舰由美国首任总统华盛顿命名,舰名是为纪念于1789年生效的美国宪法。这是根据1794年海军法案所授权,建造六艘风帆护卫舰当中的第三艘。在1812年美英战争(第二次独立战争)期间,该舰曾参加40多次海战,均大获全胜而一战成名。</p> <p class="ql-block">宪法号风帆护卫舰船员徽章</p> <p class="ql-block">1828年7月,“宪法”号退役,政府决定拆解该船。当时诗人奥利弗·赫尔莫斯发表的一首诗《老铁甲》,使其声名远扬,这艘船便被保存下来。</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宪法号是全球舰龄最长的在役海军舰艇,自从1797年入役,服役时间已经超过200年,与美国海军的历史一样长。它成为海军拼搏和胜利的象征,被列入“特殊勤务”而宣布将永不退役。</p> <p class="ql-block">宪法号停泊于位处波士顿的查尔斯顿海军基地一号码头,并且拥有一支人数为60人的舰员队伍,全部隶属在役。但不再执行军事任务,而是改为向游客宣扬美国海军历史。</p> <p class="ql-block">平时停在波士顿查尔斯顿军港作为军事博物馆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经历了数次大修和平时的细心维护,该舰一直都可以航行,并经常在全国巡回展示。</p> <p class="ql-block">1997年10月21日,在波士顿隆重举行纪念宪法号服役200年的水上阅兵仪式。</p> <p class="ql-block">全天都沿着红砖指示一路前行,下午迎着夕阳,中途经过一个海军战争纪念碑后,就可看见自由之路的最后一站~邦克山纪念碑。</p> <p class="ql-block">【独立战争邦克山战役纪念碑】</p> <p class="ql-block">邦克山纪念碑(Bunker Hill Mounment)高221英尺,是为了纪念1775年美国独立战争时,第一次与英军交战中阵亡的爱国战士而建造的花岗岩方尖碑,现隶属于波士顿国家历史公园。</p> <p class="ql-block">该纪念碑作为波士顿“自由之路”步行游览路线的终点地标,串联了16处与美国独立战争相关的历史遗址。</p><p class="ql-block">纪念碑采用方尖碑造型,通体由花岗岩砌筑,总高度达67米,基座四面刻有纪念铭文。</p><p class="ql-block">内部设有294级螺旋台阶可供攀登,顶部观景台可俯瞰波士顿城区及港口全景。</p> <p class="ql-block">自1970年被列入美国国家历史遗迹名录以来,该纪念碑作为国家历史地标,持续向公众免费开放。2020年反种族主义运动中,部分美国历史纪念设施引发争议,但邦克山纪念碑未受影响,仍作为独立战争精神象征保留。</p> <p class="ql-block">纪念碑旁是威廉·普雷斯科特上校的雕像。这一场著名的战役发生在1775年6月17日,是美国独立战争中英美双方第一场大规模的战斗。</p> <p class="ql-block">沿着红砖路所引导的主城区景点,一路走马观花,浮光掠影。抓大放小,16个遗迹中应有漏网之鱼。</p> 乡音川味唐人街 <p class="ql-block">波士顿唐人街(Boston Chinatown)已有130多年历史。该城拥有占总人口7.52%的常居华裔人口,以及规模位列全美前三名的唐人街,被视为美国东北部著名的华人聚居区。</p> <p class="ql-block">波士顿的华人足迹,最早可以追溯到18世纪末。早期华工的漂泊打拼,是一部辛酸的血泪史。波士顿城区的一所公墓中存有这样的碑文:</p> <p class="ql-block">“安葬此地的是19岁的中国少年阿周,他于1778年9月11日在波士顿号船上从桅杆堕下身亡。他的雇主约翰波立此碑以志纪念。”</p> <p class="ql-block">1870年,华工大批涌入马萨诸塞州,投身于北亚当斯的制鞋业与波士顿的电话线铺设。后来他们当中的一批人,在波士顿的“平安巷”落脚暫住,便是早期的唐人街。</p> <p class="ql-block">波士顿唐人街作为华人在美国最早的一批定居点之一,保留了较多的中国传统。衣食住行,一应俱全。</p><p class="ql-block">街区入口有一座重檐画彩的中式牌坊,正反匾额书“天下为公”与“礼义廉耻”,以表华人之信念。</p> <p class="ql-block">波士顿地区教育事业发达,以哈佛大学、麻省理工学院为首的大批知名学府星罗棋布。据传,中国近代史上西学东渐的先軀如胡适、吴宓、陈寅恪、梁实秋、冰心、宋氏姐妹等,在此游学期间,曾经在唐人街流连忘返。</p><p class="ql-block">我们自然不会错过在此品尝乡味美食的机会,连续两天晚餐分别招呼了“花胶鸡”和“刘一手火锅”,与往日的西餐“披萨”相比较,确乎价廉物美。当然不能与蓉城物价相提并论,三人餐费美刀乘个人民币汇率,在家乡可要吃撑一大桌人哦!</p> <p class="ql-block">人们闲聊中只要提起大学,地球人都知道有个哈佛大学。如问黄口小儿,你娃长大想读什么学校?可能好多娃儿会说读哈佛,中国娃要加一句,还有清北。再问一句,它在哪里呢?就不一定都知道了。</p> 徜徉神思哈佛园 <p class="ql-block">也让我想起七十年代,下乡当知青时的一个玄龙门阵。那时集体出工在田间地头搞“大站式”,把锄头把杵在下巴上,听那几个乡民校都没毕业的半截子幺把儿,正儿八经地,古今中外,神说乱吹:“听他们说的哈,不晓得在哪个踏踏哦,有个啥子龟儿哈儿大学,妈哟,当个哈儿还要学他妈几年,这么球麻烦嗦?”</p><p class="ql-block">荒村野谈,搏一笑耳。</p> <p class="ql-block">我是来虚心接受再教育的,自然不敢好为人师,当讨人嫌,忍住不笑便是。也难怪,四川人儿话音重,佛,发“胡儿”,胡短儿长。听到个巴皮儿,只晓得个哈儿。</p><p class="ql-block">言归正传,今天准备用一天时间,参观哈佛及MIT,打的跨过查尔斯河,进入剑桥市区。两所大学均为开放式校园,有门皆可进出,第一站就是哈佛。</p> <p class="ql-block">哈佛大学(Harvard University),简称哈佛,位于美国马萨诸塞州波士顿主城区,查尔斯河对面之剑桥市,是一所私立研究型大学。该校所有权,属于哈佛大学管理委员会。</p> <p class="ql-block">学校标志由一个红色盾牌、三本打开的书和“VERITAS”一词,共同构成的盾形徽章。是该校图形标识的核心元素,在哈佛大学的任何地方都可以看到这种徽章的变体。带有花环和旗帜的盾形徽章也被称为装饰徽章,是哈佛大学的官方标志,也是该校的纪念徽章。</p> <p class="ql-block">哈佛最早校训是“Veritas Christoet Ecclesiae”,英文为“Truth for Christ and the Church”,意为“追求基督教与教会意义上的真”。随着哈佛的世俗化以及与宗教脱离关系,这句话也就自然而然地简化成了一个词——Veritas。</p><p class="ql-block">这个词经常被人翻译为“真理”,它不仅是“真理”,也有“真实”、“真相”等意思。在哈佛,在知识、世界、社会、人类等种种领域追求“真理”、“真实”和“真相”乃是永恒的目标。</p> <p class="ql-block">哈佛名冠一系列头衔:</p><p class="ql-block">常春藤盟校</p><p class="ql-block">全球大学校长论坛</p><p class="ql-block">全球大学高研院联盟</p><p class="ql-block">美国大学协会</p><p class="ql-block">美国独立学院与大学协会</p><p class="ql-block">美国教育理事会成员</p> <p class="ql-block">哈佛大学建立于1636年,最早由马萨诸塞州殖民地立法机关创建,初名“新市民学院”。</p><p class="ql-block">为了纪念在成立初期给予学院慷慨支持的约翰·哈佛牧师,学校于1639年3月更名为“哈佛学院(Harvard College)”。</p> <p class="ql-block">1780年,哈佛学院正式改称“哈佛大学(Harvard University) 。2013年,校长德鲁·福斯特(Drew Faust)为该校发起了哈佛运动(Harvard Campaign),筹集资金用于教学和研究计划、财政援助。</p><p class="ql-block">以后凡有母校发起募捐活动,总是一呼百应 ,成功校友们慷慨解囊,募集金额常以百亿计。</p> <p class="ql-block">哈佛大学现任校长是艾伦·M·加伯(Alan M. Garber),他于2024年1月任第31任校长至今。哈佛大学共有剑桥、奥尔斯顿、波士顿三个校区。</p><p class="ql-block">由本科生哈佛学院、12个研究生专业学院以及拉德克利夫高级研究院组成,实行双会制法人制度的管理模式。</p> <p class="ql-block">【哈佛大学学生数量概况】</p> <p class="ql-block">根据哈佛大学官方数据及权威媒体报道,2024-2025学年的学生总数与构成如下:</p><p class="ql-block">总学生数:</p><p class="ql-block">24,974人,较2006年增长约24%。</p><p class="ql-block">本科生人数:</p><p class="ql-block">约7,240人(占总数30%),其中国际本科生占比14.53%。</p><p class="ql-block">研究生人数:</p><p class="ql-block">16,463人(含专业学院学生,占总数70%),国际研究生占比达85.47%。</p> <p class="ql-block">【历史对比与趋势】</p> <p class="ql-block">2006-2024年,学生总数从20,107人增至24,974人,增长主要来自研究生群体。</p><p class="ql-block">国际学生比例从19.6%(2006年)升至27.2%(2024年),反映全球化教育趋势。</p> <p class="ql-block">【哈佛大学杰出校友】</p> <p class="ql-block">截至2023年,该校共有:</p><p class="ql-block">339位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p><p class="ql-block">215位美国国家医学院院士</p><p class="ql-block">1435位美国文理学院院士</p><p class="ql-block">哈佛大学的校友和教职人员中有:</p><p class="ql-block">160多名诺贝尔奖获得者</p><p class="ql-block">8位美国总统</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哈佛大学作为全球顶尖学府之一,其杰出校友遍布政治、商业、学术及文艺等领域。以下是部分代表性人物及成就:</p><p class="ql-block">政治领域</p><p class="ql-block">美国总统:共有8位美国总统毕业于哈佛(包括富兰克林·罗斯福、贝拉克·奥巴马等),其中约翰·F·肯尼迪和乔治·W·布什,分别担任过美国总统。</p><p class="ql-block">国家元首与政府首脑:</p><p class="ql-block">包括新加坡总理李显龙、利比里亚总统埃伦·约翰逊-瑟利夫(首位女性非洲国家元首)、蒙古总统额勒贝格道尔吉等。</p><p class="ql-block">国际组织负责人:潘基文(联合国秘书长)、曾荫权(香港前行政长官)等,曾任重要国际组织或地区政府领导职务。</p><p class="ql-block">商业领域</p><p class="ql-block">科技与商业巨头:比尔·盖茨(微软创始人)、马克·扎克伯格(Facebook创始人)、拉里·佩奇(谷歌联合创始人)等,通过科技创新改变行业格局。</p><p class="ql-block">慈善家:比尔·盖茨以慈善基金会闻名,其慈善理念深刻影响全球公益领域。</p><p class="ql-block">学术领域</p><p class="ql-block">诺贝尔奖得主:哈佛培养了160位诺贝尔奖得主(全球第一),涵盖物理、化学、医学等多个学科。</p><p class="ql-block">数学与科学奖项:18位菲尔兹奖得主(数学领域)、14位图灵奖得主(计算机科学),均居全球高校前列。</p><p class="ql-block">哈佛的杰出校友群体体现了其在培养跨领域领袖方面的卓越能力,其学术资源与校友网络持续影响全球发展。</p><p class="ql-block"> ~摘自百度百科</p> <p class="ql-block">【毕业于哈佛大学的中国名人】</p> <p class="ql-block">民国时期毕业于哈佛大学的中国名人包括竺可桢、吴宓、陈寅恪、林语堂、梁思成、梁实秋、王安、胡刚复、赵元任等,涵盖科学、文学、建筑、教育等领域。</p><p class="ql-block">1931年,清华大学校长梅贻琦曾说:“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p><p class="ql-block">斯言极是。</p><p class="ql-block">众所周知的原因,中美断交几十年中,有一段很长的空窗期。改革开放以来,人员交流频繁,新生代层出不穷。如能具有以上校友一样的声誉,尚待时日。</p> <p class="ql-block">【哈佛大学创始人及命名】</p> <p class="ql-block">英国牧师约翰·哈佛(John Harvard · 1607-1638)于1637年移居美洲。1638年,罹患肺结核病临终前,捐赠了半数财产(约780英镑)和320册图书给新成立的学院。</p><p class="ql-block">这是该学院成立以来,所接受的最大一笔捐款。为表示感谢,校方决定,将这所尚未正式命名的学院命名为哈佛学院(也就是后来的哈佛大学)。</p> <p class="ql-block">参观哈佛大学的游客为啥要摸创始人约翰·哈佛牧师雕塑左脚呢?原来有一个流传已久的传说:触摸雕像的左脚能带来智慧与好运,获得学业或事业上的灵感,这种说法让人深信不疑。</p> <p class="ql-block">当然很多中国人更相信“临时抱佛脚”的传统经验,哈佛也是佛哦。左手左脚,左右左右,先左后右嘛。长期的触摸使雕像左脚氧化层脱落,露出光滑表面,形成独特的“镜面效应”。</p> <p class="ql-block">【哈佛大学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哈佛大学博物馆是哈佛大学下属的艺术与历史文化类博物馆集群,由佛格艺术博物馆、布什·莱辛格博物馆和萨克勒博物馆组成。</p><p class="ql-block">博物馆很贴心的服务是免费参观,还备有几种文字的参观指南,免费赠送。</p> <p class="ql-block">佛格艺术博物馆成立于1891年,以西方艺术品收藏为核心,服务于美术教学与研究。</p> <p class="ql-block">布什·莱辛格博物馆始建于1902年,原侧重德语国家艺术,后转向现代艺术研究。</p> <p class="ql-block">萨克勒博物馆建于1985年,以亚洲、伊斯兰及印度教古代艺术品为特色。汇集了中国青铜器、佛教造像及朝鲜陶瓷等文物,其中部分亚洲艺术品来自温斯格普的遗赠。</p> <p class="ql-block">三大分馆均由捐赠者资助建立并命名,馆藏涵盖多个文明与时期。博物馆体系通过百余年的积累,支撑着哈佛大学的教学与科研需求。</p> <p class="ql-block">【热闹的哈佛书店】</p> <p class="ql-block">Harvard Book Store书店,位于哈佛大学附近,是一家主要出售严肃书籍的独立书店。当季畅销书籍之外,还可以在这里淘到一些经典的旧书。旧书部分位于书店地下室,通常有不少的折扣。</p> <p class="ql-block">【哈佛硬刚政府干预学校管理事务】</p> <p class="ql-block">据《华尔街日报· 2025·4·20》报道:联邦政府计划撤回向哈佛大学提供的,一笔10亿美元联邦健康研究资助及合同资金。</p><p class="ql-block">2025年3月17日,哈佛大学宣布,2025至2026学年起扩大助学金援助范围。免除家庭收入在10万美元或以下的学生学费、食宿费、健康保险等费用。</p><p class="ql-block">而收入不高于20万美元家庭的学生可免学费。声明称,实施新政策后,美国约86%的家庭有资格获哈佛大学的经济援助。</p> <p class="ql-block">今年以来,联邦政府与哈佛等大学,因为教育经费及招生问题龃龉不断。哈佛大学校长艾伦·加伯以及哈佛教授团体硬刚联邦政府,将其告上法庭。指责联邦政府无理干预该校教学、招生和管理等事务,展现出文人风骨。美国政府随即宣布冻结该校总额约22.6亿美元的联邦经费。</p> <p class="ql-block">6月2日,哈佛大学请求一名联邦法官发布一项简易判决,以解冻政府冻结学校的25亿美元资金。</p><p class="ql-block">6月23日,波士顿联邦地区法院法官艾莉森·伯勒斯发布一项禁令,禁止政府限制哈佛大学接收国际学生能力的举措。</p><p class="ql-block">6月26日,哈佛大学与多伦多大学公布一项应急计划。如果签证限制导致部分研究生无法返美,将允许他们继续在加拿大学习。情况如何发展?吃瓜者众,静观其变。</p> <p class="ql-block">【哈佛建校三百周年紀念碑】</p> <p class="ql-block">从一个侧门进入不远,图书馆背后,一眼望见一通在中国古代帝王墓前或庙堂之上常见,譬如明孝陵前一样的龙龟碑。围观者多为华人携带孩童仔细观察,很少有老外前去,因为他们大多不懂。</p><p class="ql-block">碑前信息不多,经过查阅,此碑来历如此:</p> <p class="ql-block">1936年,哈佛大学三百年校庆时,由胡适代表燕京大学和哈佛中国校友会在典礼上致辞,他被授予哈佛荣誉博士学位。</p><p class="ql-block">并出席了他率领的代表团赠送的汉白玉纪念碑落成仪式,碑文由他亲笔书写,全文共370字,附英文译文。</p> <p class="ql-block">碑体为汉白玉石材质,碑身雕刻四条相互缠绕的螭龙与宝珠,象征中国传统文化元素。采用赑屃 [bì xì](龙龟)碑座,总重约20吨,位于怀德纳(Widener)图书馆西侧,靠近Boylston Hall。</p><p class="ql-block">此碑颇有来历,为表彰臣工官声卓著,治理有功,大清嘉庆皇帝在1810年松筠(1752-1835)上任两江总督之际敕赐,奉旨立于南京总督府后花园内。</p><p class="ql-block">这里后来成为中华民国总统府,老蒋幼入私塾,浸淫古文。虽说行武出身,也爱舞文弄墨。不时在院内晃悠,常在碑前驻足,文字雅集,反复玩味,知其贵重。人若觊觎,横刀夺爱,无异于虎口拔牙。</p><p class="ql-block">哈佛三百年大庆,广邀国内外校友共襄盛举。不知是谁举荐了此碑,认为作为纪念礼品尤为合适,显得庄重大气。要想得到,谈何容易?哈佛学子,四处奔波。同为哈佛校友的宋子文(哈佛硕士,哥大博士)及留美的宋家姐妹,不遗余力,从中说项,耳旁风吹。</p><p class="ql-block">老蒋虽有不舍,深思熟虑,于公于私,一举多得:其一,可卖一笔好价钱。其二,笼络千多哈佛学子,民国栋梁,同心同德,为其所用。其三,亦可讨宋家兄妹欢心。其四,借花献佛,示好友邦,傍上大款。何乐而不为呢?古老天朝,泱泱大国,这种东西,不计其数。一代枭雄,知其轻重。光脑壳一拍,准了。</p> <p class="ql-block">从打点、购买,雕刻、运输等,用度不菲。上海及南京哈佛校友会会长施、刘二人发起募捐,集资购得之后,抹去原文。由旅美学人胡适(1910年获庚子赔款奖学金赴美国康奈尔大学农科系,后转哥伦比亚大学哲学系)所书,重新刻上《美国哈佛大学三百年纪念记》。1936年,漂洋过海,运至哈佛。</p><p class="ql-block">石碑的捐赠既是对母校的纪念,也体现了中美文化交流的早期纽带。碑文强调“文化为国家之命脉”,反映了当时中国学者对学术传承的重视。 </p> <p class="ql-block">赑屃 [bì xì]是古代汉族神话传说中龙之九子之六子,是中国古代的一种祥兽。赑屃又名霸下、鳌、龟趺(fū)、天下、龙龟等。外形似龟,善驮重物,多用以驮负碑础。</p><p class="ql-block">古人为给死后的帝王圣贤树碑立传,歌功颂德,常用巨大的石碑立于赑屃背上,意在依靠他的神力,可以经久不衰,千秋永存。</p> <p class="ql-block">《美國哈佛大學三百年紀念記》原碑照片</p> <p class="ql-block">经过89年的日晒雨淋,风霜雨雪,原碑文370个字,已经风化,漫漶不清,皆为繁体,亦少标点。笔者经过查阅,录出于后,并予分段,加注标点,改为简体,以便阅读:</p> <p class="ql-block">《美国哈佛大学三百年紀念記》</p><p class="ql-block">文化为国家之命脉。国家之所以兴也,系于文化。而文化之所以盛也,实系于学。</p><p class="ql-block">深识远见之士,知立国之本,必亟以兴学为先。创始也艰,自是光大而扩充之。</p><p class="ql-block">而其文化之宏,往往收效于数百年间而勿替;是说也,征之于美国哈佛大学,兹益信之矣!</p><p class="ql-block">哈佛·约翰先生于三百年前,由英至美,讲学于波斯顿市,嗣在剑桥设大学,即以哈佛名之。</p><p class="ql-block">规制崇闳,学科美备,因而人才辈出,为世界有名之学府,与美国之国运争荣。</p><p class="ql-block">哈佛先生之深识远见,其有造于国家之文化大矣!我国为东方文化古国,然世运推移,日新月异,志学之士复负笈海外,以求深造。</p><p class="ql-block">近三十年来,就学于哈佛,学成归国服务国家社会者,先后几达千人,可云极盛。</p><p class="ql-block">今届母校成立三百年纪念之期,同人等感念,沾溉启迪之功,不能无所表献。自兹以往,当见两国文化愈益沟通,必更光大扩充之。</p><p class="ql-block">使国家之兴盛,得随学问之进,境以增隆。斯则同人等,之所馨香以祝,而永永纪念不忘者尔!</p><p class="ql-block"> 西历一九三六年九月哈佛中国留学生全体同学敬立</p> 哈佛三杰之吴宓轶事 <p class="ql-block">民国学人那么多,为啥单说他一个?事出有因,说来话长,这便是此行执念。虽然哈佛名满天下,与我毫不相干。仅因先辈吴宓,一脉相承堂祖父,专程前来拜访。</p><p class="ql-block">吴宓自幼好学,与年长十岁,学问深厚的堂兄,我的祖父(1884-1923·前清最高官学-国子监太学生)过从甚密,登门讨教。</p><p class="ql-block">前年赴京美签,返蓉中途在西安下车,仅凭已去世百年的祖父名字及故乡安吴堡,六字信息,寻根问祖,竟有所获。美篇有记,此不再提。</p> <p class="ql-block">吴宓(1894~1978)谱名玉衡、陀曼,字雨僧,笔名余生。陕西泾阳安吴堡人,1910年报考清华时自取名吴宓。1917年就读美国弗吉尼亚大学,1918年转入哈佛大学比较文学系,获学士(1920年)、硕士(1921年)学位。</p> <p class="ql-block">1925年2月,清华大学校长曹云祥奉政府指令,筹建清华国学院。先请胡适(1891—1962,曾用名嗣穈,字适之。江苏省松江府川沙县人,现代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主持院务。他当时作为新文化旗手风头正劲,传统国学为其鞭挞对象,必予除之而后快,哪会领情就任?(其实如上面碑文所写,半篇之乎者也,传统文化,血肉相连,怎能离断?)</p><p class="ql-block">吴宓则与胡的观点相反,论战于媒体多年,不遑多让。二人年龄相当 ,自幼敏学,留美经历相同,以自己报刊为阵地。他们之间,谦谦君子,动口不动手,各抒己见。报上互怼 ,私下言欢。</p><p class="ql-block">吴宓主张继承传统,兼收并蓄。保留精华,弃去糟粕。大声疾呼,不要将婴儿与洗澡水一起倒掉!这正与成立清华国学院的初衷契合。</p><p class="ql-block">故而,一代饱学名士,哈佛三杰之一,多所大学兼职教授,《学衡杂志》主编,学界声誉鹊起,年仅31岁的吴宓众望所归,受聘主持清华国学院院务管理及教学工作。</p> <p class="ql-block">他拿着曹校长签发的聘书,颇费一番周折 ,陆续聘到了曾为宣统皇帝溥仪的老师,领五品衔《南书房行走》职,《人间词话》作者,49岁的王国维。以及53岁的梁启超,34岁的赵元任,37岁的陈寅恪。</p><p class="ql-block">这就是当年震动学界,流传后世的清华国学院王梁赵陈四大导师及吴院长,皆为博学鸿儒,堪称不世之材。</p> <p class="ql-block">吴宓门下,高徒环绕。桃李不言 ,下自成蹊。当代著名学者钱钟书、曹禺、李健吾、赵瑞蕻、张骏祥、季羡林、李赋宁、田德望、张君川、王岷源、刘盼遂、高亨、赵萝蕤、谢国桢、徐中舒、姜亮夫、姚名达、王力、吕叔湘、向达、浦江清、贺麟、沈有鼎(以上为清华大学时期)。</p> <p class="ql-block">王佐良、周钰良、杨周翰、许国璋、赵瑞、王般、李鲸石、许渊冲、查良铮、何兆武、袁可嘉、金堤、杜运夑、李廷先(以上为西南联大时期)等 ,还有没统计出来,任教多年的大学,后来许多成名成家的学生都受教于吴宓先生。</p> <p class="ql-block">他曾任清华(含西南联大)、北大、武汉大学、燕京大学、北师大、东南大学、东北大学、云南大学、重大、川大等十几所大学教授、系主任等。专业为中文、外文、历史,比较文学等。</p> <p class="ql-block">1949年,广州岭南大学校长陈序经,以文学院院长之位邀他南下,且其好友陈寅恪亦在岭南。教育部长杭立武,邀他去台湾大学任文学院长,而女儿学昭要他去清华大学,他均予拒绝。而是决定到西南师范学院的前身相辉学院,同时兼任梁漱溟主持的北碚勉仁学院任中文系教授。</p><p class="ql-block">作为声名远扬的爱国人士,学界泰斗,著名文人,资深教授,在新中国担任过四川省、重庆市政协委员及多种学术团体职务。在西南师范学院任教长达28年,校园内建有“宓园”、纪念馆及雕塑,永志纪念。</p><p class="ql-block">我家内子八十年代初,亦毕业于同一院系。</p> <p class="ql-block">三女儿学昭,继承了父亲天赋,天资聪颖,燕大毕业。解放后,成为中央机关干部。其夫蒋南翔,曾任天津市委书记,教育部部长。父亲去世后,她着手整理他留下的书信、文稿,出版了《吴宓与陈寅恪》、《吴宓书信集》等多部著作。</p> <p class="ql-block">2023.6.寻根之旅,陕西泾阳。嵯峨山下,安吴堡中。诗联寄怀,重录于此。</p> <p class="ql-block">七律·参拜祖师</p><p class="ql-block">~纪念堂祖父吴宓(玉衡)诞辰129逝世45周年</p><p class="ql-block">哈佛清华噪百年,</p><p class="ql-block">趋身桑梓敬尊前。</p><p class="ql-block">声聞蜀域中英系,</p><p class="ql-block">名动京师国学传。</p><p class="ql-block">堂祖挥鞭评曲赋,</p><p class="ql-block">侄孙弄斧写诗篇。</p><p class="ql-block">时光如果能穿越,</p><p class="ql-block">拜笔余生问对联。</p><p class="ql-block">2023.6</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参拜堂祖父吴宓(玉衡)联】</p><p class="ql-block">百年谁问,参拜祖师,面命耳提已为晚;</p><p class="ql-block">千里我寻,得归桑梓,身躬香焚应在先。</p><p class="ql-block">2023.6</p> <p class="ql-block">其弟吴协曼(1925-1987)英国剑桥大学伍福森学院终身院士。</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当地政府出于文旅资源开发,安排两兄弟长眠于故土吴氏陵园。一生漂泊,落叶归根。</p> <p class="ql-block">七绝·冢前遐思</p><p class="ql-block">~缅怀堂祖父吴协曼</p><p class="ql-block">奋读功名可自豪,</p><p class="ql-block">青衿脱下换英袍。</p><p class="ql-block">他乡四秩归来晚,</p><p class="ql-block">洒泪安吴别尔曹。</p><p class="ql-block">2023.6</p> <p class="ql-block">在哈佛校园用了大半天时间才匆匆走完,再横穿幽静的剑桥市社区街道,往查尔斯河北岸麻省理工学院方向赶去。中途在一家有名的龙虾餐馆午餐。</p><p class="ql-block">【参观麻省理工学院】</p><p class="ql-block">麻省理工学院校区没有围墙,与周围社区街道相连,民居校园融为一体。铁路线与公交线并行或相交,连绵的建筑鳞次栉比。正是暑假期间,没有对游客开放的场所。留校的学生凭卡进入,访客随兴而游,打卡留影。</p> 大隐于市的麻省理工 <p class="ql-block">麻省理工学院(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MIT),简称“麻省理工”。麻省理工(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正确的翻译名应为“马萨诸塞理工学院”,但“麻省理工学院”的译名源自清朝时期,沿用至今。</p> <p class="ql-block">【麻省理工学院校徽】</p> <p class="ql-block">麻省理工校徽中,建校台柱的左侧是一个站在铁砧旁的劳动者,右侧是一位手拿书本正在品读的学者。他们都代表着学校的创始人威廉·巴顿·罗杰斯的思想,也体现了麻省理工创建的教育哲学:真正的文化教育应该和工业研究很好地结合。</p><p class="ql-block">台座上方有3行字,意为“科学与技术”也很好地反映了这一观点,台柱下方是拉丁文的校训,以及英文学校名称。</p> <p class="ql-block">【麻省理工学院校训】</p> <p class="ql-block">麻省理工学院三种文字校训:</p><p class="ql-block">Mens et Manus(拉丁语);</p><p class="ql-block">Mind and Hand(英语);</p><p class="ql-block">手脑并用,创造世界(中文)。</p> <p class="ql-block">【麻省理工学院吉祥物】</p> <p class="ql-block">海狸蒂姆,自1914年以来一直代表麻省理工学院。当时在纽约科技俱乐部的年度晚宴上,根据纽约科技俱乐部的建议,他被选为麻省理工学院的吉祥物。</p><p class="ql-block">在晚宴上,校长理查德·麦克劳林(Richard Maclaurin)收到了两只造型精美的真正海狸。</p><p class="ql-block">其他竞争者包括跳跃式前进的袋鼠和聪明、耐心、强壮、勤奋、皮毛坚韧的大象。</p><p class="ql-block">俱乐部选择了海狸——大自然的工程师,用莱斯特·加德纳(Lester Gardner,1898届毕业生)的话说,“一种勤劳的美国动物,以其机械技能而闻名,在天黑后工作效率最高。”</p> <p class="ql-block">【麻省理工学院校园环境】</p> <p class="ql-block">麻省理工学院主校区占地168英亩,位于马萨诸塞州剑桥市查尔斯河北岸,与哈佛大学一河之隔。整个校园被麻省大道(Massachusetts Avenue)自北向南一分为二:西侧主要为学生宿舍及生活区,东侧主要为教学与研究实验区。</p> <p class="ql-block">离MIT校园最近的桥为哈佛桥(Harvard Bridge),也称MIT桥(MIT Bridge),是一座铁制桥梁,横跨查尔斯河,桥长为著名的364.4“smooth”多一点少一点。</p> <p class="ql-block">1958年,麻省理工学院的学生奥利文·R·斯穆特(Oliver R.Smoot)想创造一个名为“smoot”的长度单位,于是他异想天开地利用自己的身体测量了哈佛桥的长度,一个“smoot”等于170.180厘米,也即当时斯穆特的身高。斯穆特测量的结果为“364.4 plus orminus”。</p> <p class="ql-block">【麻省理工学院发展历程】</p> <p class="ql-block">在1861年,罗杰斯筹集资金,在马萨诸塞州波士顿选了这块地,初步规划建设简单的校园建筑,于此学校正式创建。最初,麻省理工学院从模仿开始,罗杰斯吸收了母校威廉玛丽学院的风格,有着严格的教学模式和考评系统,并制定了详尽的教学管理制度。</p> <p class="ql-block">建校后,爆发了南北战争,适龄青年都被卷入战争而没有新生。直到1865年,才有了第一批的少数学生。1866年以后,学校规模才逐渐扩大,学生逐渐增多。19世纪末,专业和院系已经形成。自然科学、工程类的教授、学者纷纷加入,初步奠定了麻省理工的江湖地位。</p> <p class="ql-block">1916年,麻省理工从波士顿迁到了剑桥市(坎布里奇),受地域影响,以及老牌哈佛为邻,招生相形见绌。1929-1933年的大萧条时期(The Great Depression),麻省理工甚至被传言会同哈佛合并,组建更强大的校园。但在那时,麻省理工与哈佛大学的学生互称对方为“the other school up the river”,势不两立,被迫取消合并计划。</p> <p class="ql-block">第二次世界大战和冷战相继爆发,应局势所需,美国政府开始在自然、工程科学领域大量投资,开发战争武器。麻省理工当仁不让,获得大笔资金,促进了各专业快速发展。</p> <p class="ql-block">【麻省理工院系设置】</p> <p class="ql-block">截止2024年6月,麻省理工学院设有6个学院。分别是建筑与规划学院、工程学院、人文艺术与社会科学学院、斯隆管理学院、理学院、苏世民计算机学院。有58个本科专业。</p> <p class="ql-block">【麻省理工学院师资队伍】</p> <p class="ql-block">101位诺贝尔奖获得者,</p><p class="ql-block">83位麦克阿瑟研究员,</p><p class="ql-block">61名国家科学奖章获得者,</p><p class="ql-block">33名国家技术与创新奖章获得者。287名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p><p class="ql-block">711名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p><p class="ql-block">69名美国国家医学院院士,</p><p class="ql-block">214名古根海姆研究员,</p><p class="ql-block">159富布赖特学者,</p><p class="ql-block">63名研究所教授,</p><p class="ql-block">33名国家技术与创新奖章获得者,21名约翰·贝茨·克拉克奖章获得者,</p><p class="ql-block">6名普利策奖获得者,</p><p class="ql-block">17名图灵奖获得者。</p> <p class="ql-block">【麻省理工学院所获荣誉】</p> <p class="ql-block">2019-20年,在“世界大学排名中心(CWUR)”公布的世界大学排名中,麻省理工学院位列世界第2。</p><p class="ql-block">2023年11月,《泰晤士高等教育》公布“全球大学毕业生就业竞争力排行榜(Global University Employability Ranking)”,麻省理工学院排名世界第2名。</p><p class="ql-block">2024QS世界大学排名中,麻省理工学院位列第1位。</p> <p class="ql-block">【麻省理工学院杰出校友】</p> <p class="ql-block">政治领域:</p><p class="ql-block">劳伦斯·亨利·萨默斯(Lawrence Henry Summers),美国前财政部长,哈佛第27任校长。</p><p class="ql-block">乔治·舒尔茨(George Schultz),曾任美国劳工部长、美国财政部长和美国国务卿。</p><p class="ql-block">本雅明·内塔尼亚胡(Benjamin Netanyahu),曾任以色列总理。</p><p class="ql-block">科菲·阿塔·安南(Kofi AttaAnnan),联合国第7任秘书长。</p><p class="ql-block">本·伯南克(Ben Shalom Bernanke),曾任美国联邦储备局主席。</p><p class="ql-block">经济领域:</p><p class="ql-block">蒂姆·伯纳斯·李(Tim Berners-Lee),“万维网之父”、英王功绩勋章获得者。</p><p class="ql-block">威廉·雷丁顿·休利特 (William Redington Hewlett),惠普公司创始人之一。</p><p class="ql-block">罗伯特·A.蒙代尔 (Robert A.Mundell),“欧元之父”“最优化货币理论之父”。</p><p class="ql-block">卡莉·S.费奥丽娜(Carly S.Fiorina),前惠普公司首席执行官,现思科系统董事会成员。</p><p class="ql-block">艾伦·穆拉利(Alan Mulally),曾任福特汽车公司总裁兼首席执行官。</p><p class="ql-block">科学领域:</p><p class="ql-block">艾弗拉姆·诺姆·乔姆斯基(Avram Noam Chomsky),著名的语言学家,代表作《生成语法》被认为是20世纪理论语言学研究上最伟大的贡献。</p><p class="ql-block">阿达·约纳特(Ada Yonath),因“核糖体的结构和功能”研究获2009年诺贝尔化学奖。</p><p class="ql-block">保罗·克鲁格曼(Paul Krugman),1991年获克拉克经济学奖,2008年获诺贝尔经济学奖。</p><p class="ql-block">埃克里·S.马斯金(Eric S.Maskin),2007年获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p><p class="ql-block">安德鲁·法厄(Andrew Fire),由于发现RNA(核糖核酸)干扰机制,于2006年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p> <p class="ql-block">【中国杰出校友】</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钱学森,中国“两弹一星”事业奠基人,“中国科制之父”“火箭之王”。</p><p class="ql-block">叶乃裳,加州理工学院物理系迄今唯一女教授,也是首位获得终身聘任的亚裔女教授。</p><p class="ql-block">张朝阳,搜狐公司董事局主席兼CEO。</p><p class="ql-block">孟少农,中国汽车工业奠基人之一,毕生致力于汽车工业建设事业。</p><p class="ql-block">贝聿铭,世界级著名建筑师,被誉为“现代建筑的最后大师”。</p> 笔者行吟诗之二 <p class="ql-block">七律·旅居随想</p><p class="ql-block">致仕经年向远方,</p><p class="ql-block">悠游山海换行装。</p><p class="ql-block">回眸惊觉流光短,</p><p class="ql-block">落笔焉知故事长。</p><p class="ql-block">重访安居称惬意,</p><p class="ql-block">欲归羁旅恐彷徨。</p><p class="ql-block">蓉城亲友如相聚,</p><p class="ql-block">可待清秋露水凉。</p><p class="ql-block"> 2025.8</p> <p class="ql-block">【鸣谢】</p><p class="ql-block">背景资料及部分图片摘编采选自网络,公益引用,致谢作者。</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