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擦地的时候,看着堆满地面的毛绒娃娃、快递盒子,突然就想到了刘禹锡的《陋室铭》。不同于从前的是,我发现《陋室铭》突然失去了曾经激励我努力活好自己的动力,而成为一篇地地道道彰显自我、最高境界的一篇大作。</p><p class="ql-block"> 《陋室铭》是这样说的: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 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前面两句,他为彰显自我做了最高端的铺垫。山高不高无所谓,得有神仙才会招来大批信徒和求佛拜仙的人呃,而水呢,也用不到有多深,只要有龙,一样可以显灵。他这样说,就是把自己誉为灵秀山中的仙、浅水潭中的龙。然后又说,自己住在一个阶梯上长满青苔、草坪就在帘子外面绿着的房子里。我觉得,那应该是一座远离城市的“别墅”。他又说,因为自己是一个品德兼优的人,所以,到这里来的宾客都是“鸿儒”,没有“白丁”,(正应了那一句“富在深山有远亲”),而且呢,闲来可以抚琴、读经书。再不用听宫廷里的丝竹管弦扰乱思路,更不用伏案批改公文。这是不是很明显地告诉读者,他曾经是一位官员。出入那种高端场所,掌控着别人的命运。然后,话锋一转,我这样的生活,比得上住在茅庐里的诸葛亮、而文采又胜过西蜀的大文人杨雄。这样的表述,看似一种自然的比喻,实在又是一种骄傲的狂妄。意下是,诸葛亮住的才是破草房、杨雄也不过是西蜀的一个才子,而我住的房子有阶梯、有帘外草坪、而我的修养与才华,才是真正可以引领文化走向的天神。最后,他引用了孔子论语中的那一句对话“何陋之有”。这一句,既赞誉了自己的《陋室铭》根本不陋,又仿佛证明自己才是笑到最后的人生赢家。</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曾经,对人生、世俗懵懂的自己,一直把糟糕的日子用《陋室铭》来开脱。觉得刘禹锡潇洒、活得通透,拥有人生最高境界。远离人世的阿谀奉承、尔虞我诈。觉得我应该学做这样的人,好好享受“陋室”生活,活出不食人间烟火的一个人。可今天才懂得,人家的陋室是何陋之有,只有我的陋室才是真正的破败不堪。哪里是可以效仿的呢?人家想聊天,就会“谈笑有鸿儒”,与之来来往往的人,都是学识渊博的儒家大手笔,那些不学无术的“白丁”是高攀不上的。没有说出的还该有“达官贵人”之间的交往吧。而我,哪里可以找到与之聊天的人。想结交白丁也是高攀不起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想来想去想不明白,如此刘禹锡为什么要写《陋室铭》这样一篇文章呢?而这篇文章又为什么会流传千古呢?</p>